青虾工厂化养殖技术有多少人知道

依本人所见,工厂化养虾就是利用现代化工业手段,控制池内生态环境,为对虾创造一个最佳的生存和生长条件,在高密度集约化的放养情况下,促进对虾的顺利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工厂化养虾的优点是产量高、多茬养殖和拓宽上市时间,尤其是疾病容易控制。

什么是工厂化养虾呢?依本人所见,工厂化养虾就是利用现代化工业手段,控制池内生态环境,为对虾创造一个最佳的生存和生长条件,在高密度集约化的放养情况下,促进对虾的顺利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具体的讲,就是在具有保温、控光的室内水泥池或塑胶池内,通过太阳能或其它热能把水温控制在养殖生物最适温度;通过充气甚至充氧,保证池内有充足的溶解氧,不仅供养殖对象呼吸所需,更可改善池内水质条件;通过适量换水,去除水中有害物质,供应和补充有益物质,保持优良的水质条件;通过化学或生物手段,建立一个优良的生物群落、抑制有害生物,避免严重疾病的发生;以优质的饲料保证对虾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生长和提高抗病力,从而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达到优质、高产和高效之目的。工厂化养虾的优点是产量高、多茬养殖和拓宽上市时间,尤其是疾病容易控制。

 


 

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所有的对虾类中南美白对虾是一个最适合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虾种。在无意外情况下,一般每平方米单茬可产白对虾4-5kg。精养池塘—般亩产南美白对虾400-600kg。

 

一、工厂化养虾的基本设施

 

工厂化养虾厂的基本设施有供水和水处理设施、养殖池及保温升温设施、供气增氧及动力设施,在进行封闭循环水养虾时,还应进行废水净化处理。

 

1、水源和水处理设施

 

有地下咸水资源的地区应尽量采用地下咸水,其最大的优点是病原体少,在对虾白斑病毒病仍很严重的今天,使用地下水具有明显地防病作用,而且设施简单成本较低。只需打井和建一个贮水池,其容量可是养殖总水体的1-2倍,其作用是暴气氧化水中还原物质并起升温之作用。某些地区地下咸水的化学成份组成与海水不同,在差别较大的情况下,虾苗难以成活,需进行化学离子的调整,为此应事先对地下咸水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用海水养虾者海水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和消毒后方可使用,为此在砂质海区可建沙滤井,也可在低潮线附近埋设砂滤管道,砂滤水经管道流至厂区的贮水池或大口井。

 

直接由海中提水者应建造消毒池,其容水量应能满足一日用水需求,共建两池,轮流使用。

 

海水循环利用时需对养虾废水进行物理、生化及生物的净化作用,即废水首先经过过滤或沉淀去除大形的固体物质,第二步由微生物将水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类。

 

第三步由浮游植物吸收掉营养盐类,第四步由滤食生物吃掉浮游生物,第五步由微生物进—步分解与水生植物进一步吸收无机盐类,第六步消毒后再利用。其中第2-4步可以同步进行,也就是废水经过滤或沉淀后进入养贝池,在此池中既有微生物的作用也有繁殖浮游植物的作用和贝类的净化作用。此种方式占地较多,但可作到物尽其用,达到综合利用之目的。

 

例如: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2000年试验的封闭循环式养殖模式是将虾池排出的肥水经过贝类养殖池,让贝类滤食掉水中的单胞藻及有机碎屑,由养贝池出来的海水经生物包的细菌分解,再流入消毒池经消毒、沉淀后再返回养虾池,对虾平均亩产量811kg。这不仅避免了养虾废水对近海的污染,又使肥水得到了综合利用,具有经济和生态学双重价值。

 

2、养虾池及暖棚

 

工厂化养虾池多种多样,但较好使用的有两种,即圆形或近圆形池及环道式养虾池。其共同特点是池水可做环形流均一,而且可将虾的粪便等废物及时排至池外,保持池内清洁(见附图)。养虾面积多在100-1000m2,池深1.2-1.5m。池壁一般为砖石结构,水泥砂浆抹面,池角弧形,避免磨伤虾的额角。

 

池底水泥砂浆抹面需平整光滑以微小坡度(0.5%)顺向排水口。圆形池中央排水口周围约2m半径范内围建成锅底形以利于聚集污物。精养池塘多在1 0亩以下的小池塘中进行,其形状和结构与上述方形水泥池相同,亦有不设中央排污管,利用水泵或虹吸管吸出污物。精养池塘还需设排水闸门,以利于换水和收捕对虾。

 

为了提高水温延长养殖期,还可建塑料大棚或具有透明屋顶的温室。

 

3、动力及增氧系统

 

养殖池内水的流动及增氧是高密度养虾的必需条件,它不仅可使池内水质条件均匀,还可把虾的排泄物集中于排污口排至池外,保持池内水质清洁。动水有三种方法:

 

较大的池子以使用水车式增氧机为佳,具有动水及增氧的双重效果,每亩水面早期使用一台lkw的增氧机,中后期增至两台。小型虾池可使用拐嘴气举泵动水兼增氧,利用罗茨鼓风机或其它无油鼓风机送气。每分钟的供气量应达养殖总水体的0.5-1%以上。水源充足者也可利用喷水推动池水流动,喷水管由水面以上斜向喷入池内推动池水流动,并可将空气带入水内,流水养虾法的日供水量应达养殖总水量的4-5倍。也可根据已有条件,采取以上两种或三种方法并用。精养池塘每亩约需的增氧机,以水车式增氧机为佳。

 

有工厂余热和天然热源的地方,可利用该热能提高水温进行多茬养殖,可提高虾场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青虾的工厂化高密度育苗

 

工厂化高密度育苗工厂化高密度育苗为室内水泥池高密度育苗方式。采用流水或充气结合定期换水维持虾苗良好的生长环境,是一种现代化的工厂育苗方式。虾苗生产能力大,但设备投资较大,人工控制程度高。有条件的地方可建青虾育苗厂,也可利用对虾育苗厂、河蟹育苗厂、罗氏沼虾育苗厂或鱼苗繁殖场的育苗设施,进行青虾的工厂化育苗生产。

 

(1)育苗设施和条件,。需建有一定规模的育苗室。室内建有亲虾暂养池、孵化池、育苗池,有供水系统和供气系统,必要时还应设供暖系统和发电设备等二供水、供气管道应尽量采用无毒塑料制品,以避免因使用金属管道造成重金属离子对青虾的毒害。

 

育苗用水应清新、无污染,溶解氧在5 mg/L以上;氨气小于0.2 mg/1;pH值为2%-3%.。亲虾产卵及孵化期间水温以26- 28℃为宜。幼体培育期间,前期幼体以28-29℃为宜,以后可逐步提高水温,进人后期发育阶段可提高到30-32℃。育苗用水的盐度是青虾育苗的重要制约因子。用咸淡水育苗,青虾幼体的成活率远远高于在淡水中育苗。可用天然海水或盐卤加人淡水配制成盐度为0.6%-0.8的咸淡水。当青虾幼体发育到后期幼体时,再逐步加入淡水进行淡化。

 

培育幼体时的光照以1 000-3 000 Ix为宜。幼体各阶段均为浮游性,喜趋弱光,忌直射日光及强光。光线太强时,应设置遮荫设备,使光线强度降低至3 000 lx以下;但光线太暗,光照强度在500 Ix以下,则有碍摄食。幼体变态发育至后期幼体时不再忌怕强光,如有遮荫设备可拆除,以利早日适应室外养成池的强烈光照。

 

(2)亲虾暂养。

 

从野外收集挑选韵亲虾在交配产卵前应先放 人暂养池中。暂养池面积以667扩左右为宜,每667m放养亲 虾50kg,雌雄比例按4:1放养。池中应设存棋青虾栖息衡蔽的 虾巢。暂养池水质应清新、溶氧充足。暂养期间应定期投喂一些 螺、蚌碎肉,以减少虾的互相残食。

 

为了保证青虾产卵的同步性,放人暂养池的雌虾应逐个挑选。把卵巢发育一致大小和颜色一致的雌虾放养于一个池内。

 

亲虾交配产卵可在暂养池中进行雌虾临近蜕皮时,可适当 降低水的流速,或减少换水次数停止投饵待90%以上雌 虾抱卵后,应经常排污换水,或充气粉氧并开始投喂螺、蚌肉 及其它饵料,以提供亲虾性腺再次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3)虾苗孵化。

 

定期检查抱卵虾受精卵的发育,一旦受精卵由橘黄色变成灰褐色,即可把抱卵虾全部捕起,改进设在孵 化池内的网箱中。网箱网目的大小以能使虾苗穿过但限制亲虾游出为宜。抱卵虾的投放数量应根据育苗设施条件而定,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投放200尾。抱卵虾放人孵化池后,应连续充气或微 流水,保证充足的氧气。待虾苗孵出后,将幼体侈入育苗池中培 育。也可将孵化网箱直接设在育苗池中。根据育苗池的大小决定 抱卵虾的投放数量,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投放抱卵虾50-100尾,可出苗10万-20万尾。待虾苗全部孵出后,即可移走网箱及亲虾,进行虾苗培育。

 

幼体的放养密度一般为300尾/L;随着幼体的发育,逐渐降低至5-10尾/L。

 

孵化后第2天的虾苗即开始摄食。初期可投喂从池塘中捞取 的轮虫、枝角类和挠足类等浮游生物,使育苗池中每升水含1万-2万个浮游生物,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有条件的可投喂卤 虫的六肢幼虫,投放密度为1万只/L左右。随着幼体的长大, 应不断增加活饵投喂量,并投喂人工饵料补充。可用煮熟的蛋黄 经100目筛绢过滤,然后按每立方米水体5g蛋黄均匀泼洒入池。

 

在育苗过程中,要不断换水或连续充气,保持溶氧接近饱 和。每平方米水底应设1-3个散气石。充气量以使水面出现涌 水为度。充气育苗每天也需定期换水,换水率每天初期为30%, 中期为60%-100%,后期为150%-300%。换水时注意控制流 速,尤其在前期幼体时,幼体贴在流水口附近的池壁上,经不起水流的冲击。

 

育苗过程中每天排污1次。可打开排污孔结合换水排污,也 可用虹吸方法排污。尽最把污物排彻底,不留空白。 在育苗过程中经常检查幼体发育生长是否正常,水中饵料 是否充足,虾苗的摄食情况等。定期用药物预防疾病。每立方米水体用100-150:福尔马林或0.4-0.6 g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可预防和治疗寄生于虾苗体表的钟形虫、累枝虫等。

 

当虾苗发育到后期幼体时,需向池中投放水葫芦等水草或悬 挂细密的网片,以供幼体攀附栖息。这样既可减少互相残食,又一可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生长。

 

经过约30 d的培育,虾苗已长成幼虾,体长达0.5-0.7cm, 形态及生态习性与成虾相似。此时可分池作成虾养殖或出售。起捕之前必须彻底排污1次,降低水位,用密网扦捕。最后将池水赛出、在出苗口用集苗网箱收集虾苗。起捕的幼虾应立即放养于撰吵质的网箱里,保持连续充气待池中幼虾起捕完毕后,及时进行分养或出售。

技术视频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