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甲鱼养殖技术有哪些?

随着近些年集约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甲鱼产量也逐年增加,很多养殖户都会养殖甲鱼。但是很多养殖户们因为管理不当或者养殖环境不当的问题导致甲鱼的死亡较多,甲鱼对环境的适应性,生存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个体不同的生理状况,那么小编今天就来介绍一下甲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因此选择适口性好,营养全面的优质配合饲料成为今后甲鱼养殖的关键。

随着近些年集约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甲鱼产量也逐年增加,很多养殖户都会养殖甲鱼。但是很多养殖户们因为管理不当或者养殖环境不当的问题导致甲鱼的死亡较多,甲鱼对环境的适应性,生存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个体不同的生理状况,那么小编今天就来介绍一下甲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一、饲料选择 

 

饲料是保证甲鱼正常生长的物质基础,营养不足将影响甲鱼的生长,饲料质量差或适口性差将使甲鱼的摄食严重不足,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而目前几种养殖模式的甲鱼在移至室外池塘放养时体质均相对较弱,急需补充营养,以便快速恢复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立即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因此选择适口性好,营养全面的优质配合饲料成为今后甲鱼养殖的关键。 

 

二、水质管理 

 

1、新建池 

 

首先,新建池应在池底保持一定量的泥*或铺一定量的沙,否则甲鱼入池后由于没有遮蔽物而活动频繁导致水质长期浑浊。其次,新建池在放苗前应先培养好水色,以便甲鱼入池后有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减少甲鱼的活动,保证甲鱼的健康生长。否则,在放苗前刚进水,甲鱼入池后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在池中频繁活动,造成水体变浑浊,而甲鱼又不适应此种水体,更加剧烈活动,从而恶性循环使水体长期浑浊,甲鱼摄食不正常,最终导致甲鱼生长缓慢,且易发病。 

 

2、水色培养 

 

一定数量的浮游植物对室外池塘甲鱼养殖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够利用水体二氧化碳及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达到分解有害物质的作用,改良水质,稳定水环境,同时亦可起到遮蔽作用而减少互相撕咬。但超量则易导致浮游植物衰老死亡而引起水质剧变。 酸性水环境中,甲鱼活动减弱,摄食下降,抗病力低,而强碱性环境对甲鱼的皮肤粘膜有损害,因此甲鱼池应多保持弱碱性水环境。室外池塘甲鱼养殖均处于高温情况下,所以培养藻类应以高温弱碱条件下最适合生存的微囊藻为主。培养方法为:施用生石灰60千克/亩,过磷酸钙5千克/亩,尿素2千克/亩,施肥注水培养。 水色培养好后,为了防止水体老化或倒水(水变褐色或泛白色),首先应保持经常少量的换水,使浮游植物保持肥、活、嫩、爽;其次,当浮游动物数量偏多时应及时用生石灰及一定量的“敌百虫”予以杀灭,最后再使用含氯消毒剂后换水1/4左右。 

 

3、防水变 

 

由于水体控制不好,导致浮游植物急剧、大批量死亡,使水质严重缺氧,甚至产生有毒物质称为水变。其过程一般由原来的浓绿或蓝绿急剧变成暗黑色,以后逐渐变得澄清透明,其水体中浮游植物残存极少,光合作用停止,而增加的大量浮游植物死骸及原来的有机质在水体中剧烈氧化分解,使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最终酵解而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甲鱼摄食及抗病能力下降。 遇水变后应注意搞好浮游植物的培养以保证甲鱼的健康生长。首先应及时排掉部分旧水而注入新水,减少池中的有机质,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其次应施放一定量肥料加速浮游植物的繁殖,由于水变水体总氮含量偏高,因此应以施磷肥为主,以达到调节水体氮磷比例,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的目的。 

 

4、水体溶氧应充足 

 

虽然甲鱼是肺呼吸动物,对水体溶氧要求不高,但其养殖水体仍应保持4毫克/升以上的溶氧,这是因为甲鱼大量含丰富蛋白质的排泄物和跌落水体中的饲料如不能有氧分解,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酵解,易造成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在水体中积累,引起水体恶化,导致甲鱼摄食下降及抗病力减弱。因此水体由于各种情况而溶氧下降时应能采取化学或物理方法来补充水体溶氧,保证甲鱼的健康生长。 

 

三、放养密度 

 

多年来多数养殖户在室外池塘甲鱼养殖过程中,为了甲鱼快速生长而采取低养殖密度,但却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原因有两方面:首先,甲鱼是一种争食性很强的动物,低密度下甲鱼争食性下降,反不利于生长;其次,由于甲鱼数量少,在投饵方面难于控制,少投则摄食量不足,多投则又容易造成甲鱼过食而引起病害,所以室外池塘甲鱼放养时应按不同规格将其放养密度加大为8只/平方米~13只/平方米。 

 

四、投饵 

 

室外池塘甲鱼的投饵应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早期由于气温尚偏低,因此多采取水下投饵,以达到多摄食的目的。中期则采取“两头多、中间少”的办法,因两头水温、气温均属甲鱼最适生长条件,因此应多投喂,以加快生长,中间由于温度太高,甲鱼代谢下降,少投饵有利于甲鱼的正常生长。晚期由于天气变凉,气温下降,投饵应改为水下,否则由于温差的原因,甲鱼摄食量将急剧下降。

 

一亩池塘养多少只甲鱼?

 

根据一些养殖场的生产实践表明,150克以上的甲鱼每亩放养700~ 1000只,50~150克的甲鱼亩放养1300~2000只.少了效益差:多了技术难以跟上。由于太小的甲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对自身的保护能力也不足,因此建议个体太小的幼甲鱼最好不作为池塘养殖对象,可在温室里养殖一个冬季,到第二年四月再投放到大塘里。

 

甲鱼放养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甲鱼苗种质量要保证,即放养的小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寄生虫附着,最好达到一定规格,确保能按时长到上市规格的优质甲鱼苗种。

 

2、做到适时放养。根据甲鱼的生活特性,甲鱼苗种放养一般在晚秋或早春,水温达到10~12C时放养。

 

3、合理放养密度,根据甲鱼池的生态环境,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4、放养前要注意消毒,可用5%的食盐水溶液消毒10分钟后再放人池塘中

 

在池塘低密度养殖甲鱼,养殖户一定要把握好放养密度。为低密度养殖下甲鱼争食性下降,反不利于生长:再次,在投饵方面难于控制。所以养殖户应根据甲鱼池的生态环境,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一亩地的甲鱼成本和利润是多少?

 

1.一亩地甲鱼的养殖成本

 

若是沙土性池塘每只达300克鳖种亩放1500只、400克1200只;一般土壤池塘300克鳖种亩放700只,400克亩放500只;黄土池塘300克亩放500只,400克亩放400只;黑土池塘300克亩放600只,400克亩放500只。以每池养殖1200只为例,甲鱼苗价格为2元/只,苗成本为2400元/亩,每只的饲养成本为15元,一池的成本为18000元,再加上水电、疫苗等费用1000元,总共的投入为21400元。

 

2.一亩地甲鱼的利润

 

以每只甲鱼2斤、每斤30元计算,可收入1200*2*30=72000元,减去成本72000-21400=50600元。

 

所以每亩的甲鱼利润在50600元左右,当然以上只是估算,每个地方的地价、甲鱼苗价格等不一样,最终的收益也是有区别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