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周期一般要多长?

海参苗怎么养长得快?海参的养殖方式之一:底播海参。就是在自然海域0-20米水深播撒海参苗让其自然生长,养殖周期要4年以上。海参的养殖方式之五:北参南养。

如果说到海参的生长周期,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来讲,首先来说说野生海参,野生海参是所有的海参类型中质量最好的一种,因为这种海参是一种完全在野生状态下生长的海参,所以营养价值极高,不过相对的其生长周期也会比较长,一般来讲,野生海参的生长周期在五年左右,这个时候刚好是海参成年的时候,但是我们知道的是,这样的生长周期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于是就出现了海参的人工养殖,人工养殖海参的周期在1到2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投放人工的饲料来达到这一的目的。

 


 

海参苗怎么养长得快?

 

1.海参幼体选育后,每隔2~3天使用噬菌专用剂(2~3ppm)和海参专用剂(2~3ppm),可有效减少水体中致病菌数量,减少海参幼体烂胃、烂边等疾病的发生。

 

2.每8~10天使用噬菌专用剂(2~3ppm)1次;每5~7天搭配肠康专用剂(3~5ppm)1次;每5~7天使用海参专用剂(2~3ppm)。

 

3.连泼4天;可有效减少水中致病菌的数量,减少稚参发病几率,增强稚参对饵料的利用率。

 

4.季节变化时期,温度波动较大,注意温度应激和防治挠足类、寄生虫和致病菌的发生带来的疾病。

 

5.促进饵料取食与消化,加速稚参成长,提高稚参免疫力,有效减少了换水量和倒池次数,减少海参应激,有利于海参生长。

 

海参养殖常见方式有哪些?

 

海参的养殖方式之一:底播海参。就是在自然海域0-20米水深播撒海参苗让其自然生长,养殖周期要4年以上。这样底播参与自然繁育的野生参已经混养在一起了,因两者无法区分,而且底播海参的数量远远大于野生海参的数量,所以都只能算作是底播海参参。底播海参是无限接近于野生海参的,质量和营养价格都很高,但由于受海域的限制和养殖周期长、产量低、看管不易、容易被偷盗,捕捞成本高等因素,底播参的产量有限,只占全国海参产量的10%不到,而且只有一些大品牌才有自己的养殖海域。

 

海参的养殖方式之二:浅海圈养。就是在沿海区域修筑拦水坝进行集中圈养,养殖周期在2年左右,产量客观,易于看管与捕捞,目前沿海海边基本都被这种参池所占满。

 

海参的养殖方式之三:虾池养殖。也是圈养的一种,是利用早期废弃的虾池改养海参,所以叫虾池养殖,它是在海边附近空地上挖掘出池塘,在池塘底部进行防水处理,模仿海底环境在池塘内投放石头、瓦砾等作为人工礁石后进行养殖。

 

海参的养殖方式之四:大棚养殖。就是在室内修建养殖池进行养殖,由于可对室温、水温加以控制,所以养殖周期最短,一般1年左右就可以出产。

 

海参的养殖方式之五:北参南养。就是将在北方育出的参苗运到南方海域进行养殖,因水温的关系养殖周期很短,且产量高,养殖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目前以福建地区养殖的规模最大。

 

海参养殖要注意什么?

 

1、生活环境

 

野生的海参一般生活在浅海区域,那里的水流比较缓慢,它喜欢附在海底的礁石上,所以在养殖时我们要尽量在养殖场中放入比较大块并且比较平整的石头,在水池中也种植一些藻类植物,这样可以让它更快的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和更加快速成长。

 

2、选种

 

海参的苗种一般是三到十厘米大的小海参,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小海参是否健康,是否受到伤害。海参产下的卵第一批的会比较好,所以一般苗种在第一批中选择,如果苗种比较多,那么我们就尽量挑选大又壮的。在将选好的海参苗种放入养殖场时要注意不要一个池子里放太多,如果放太多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苗种比较多的时候可以多分几个池子进行养殖,提高成活率。

 

3、温度与水质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但是温度也不能高于二十八度,同时也不能低于零度。在水温比较低的时候要进行加温处理,而当水温高于海参的生存温度是我们要进行换水或者物理方法降温等等。其次就是海参对水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要勤换水,一天之内至少要换两次水,不然很容易出现病症,导致海参死亡。

 

4、喂食

 

海参的喂食其实比较简单,平时的话海参吃的是水里的浮游生物,但是有时水里的生物不足以保证海参能够吃饱,所以也要适量的喂一些适合海参的饲料,不然海参就会被你活活饿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