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养殖需要什么样生长环境?

田螺生长适温为20-26度,这时田螺摄食量增加,是生长最快的时期,但在水温超过30度时,田螺会钻入泥土中中避暑,不进食,停止生长。时间一长,田螺的肉质会受到影响,变硬乏味。所以要想将田螺养好,水温是重要点,养殖时最好将水温控制在26度以下,水位在25-35cm最佳,冬季时寒冷,可将其降至20cm.田螺系胎生动物。

田螺生长适温为20-26度,这时田螺摄食量增加,是生长最快的时期,但在水温超过30度时,田螺会钻入泥土中中避暑,不进食,停止生长。时间一长,田螺的肉质会受到影响,变硬乏味。所以要想将田螺养好,水温是重要点,养殖时最好将水温控制在26度以下,水位在25-35cm最佳,冬季时寒冷,可将其降至20cm.

 


 

2、水质

 

除了水温需要注意外,水质的好坏也是影响田螺养殖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养殖时保证水质的良好是首要条件,首先含有大量的铁和硫物质的水决定不宜养殖田螺。这时因为水中含铁量过高,在放苗后会导致幼苗大量死亡,这种死亡率极高,就算能成活,螺壳上也有大量的红锈,而且螺肉也是呈棕红色。同样含硫量高的水养殖,虽不会造成田螺死亡,但是养殖出的田螺会有一股硫臭味,食用率极低,此外对于水体的溶氧量要求也高,田螺对于溶氧量极为敏感,但溶氧量达3.5毫克每升时,就会停止摄食,当溶氧量低于1.5毫克每升时,会窒息死亡。在夏季高温时,水质极易变质,要定期加水或换水,调控好水质,最好保持水体流动。

 

3、饲料投喂

 

田螺是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用水深植物和藻类,在人工养殖时主要喂食蔬菜、瓜果,但要注意的时不要喂食变质、腐败的饲料,另外要将残存饲料及时捞出清理,以免污染水质,尤其在夏季时,这些主要饲料极易变质。投喂也要注意时间和方法,前面以说过,在水温20-26度时摄食旺盛,而夏季高温,白天的温度都会超过这个温度,所以在夏季投喂时最好选择在傍晚时。如果是鱼落混养模式,可在水体中中施肥培育浮游植物,这样可少投饲料或不投饲料。

 

4、其他

 

田螺养殖模式有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其中稻田养殖要注意农药、化肥危害,要注意使用剂量

 

,以免影响到田螺的生长。还有天敌的疾病的防治,天敌主要有蛇鼠鸟等,要及时清除水中的杂草,加强巡视工作,发病天敌和病害及时处理。

 

田螺养殖周期是多久?

 

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欢栖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田螺在水温15摄氏度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摄氏度,30摄氏度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摄氏度时田螺会死亡,水温低于8摄氏度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摄氏度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田螺系胎生动物。每年南方4月~5月和9月~10月(有的可延至11月份)是田螺的繁殖期。一般雌螺分批产子,每次可产田螺20个~30个,4岁龄以上的母螺每次可产田螺40个~50个。产出的小田螺饲养6个月后,达3.2克毫米左右,9个月后可达到4.4克毫米左右。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在石块下、泥土、草丛中,此期间须于早晨、傍晚收螺。

 

养田螺的成本和利润有多少?

 

以一亩等于667平方米来计算

 

(一)、稻田的养螺投资概算:

 

1、引种费:667平方米稻田放养6万只幼螺重约100千克,每千克4元,共400元;放养大螺(按3公8母的比例,每只18~20克)1100只,重约21千克,每千克6元,共126元。合计种苗费526元。

 

2、培养水生饲料费用:667平方米放粪肥1400千克(基肥1000千克,追肥4次,每次100千克),支出140元。

 

3、蚯蚓等活体饲料生产开支100元。

 

利润

 

4、消毒药品50元。

 

5、水电30元,其中水费22元、电费8元。

 

6、不可预测的开支(以上1~5项的总和×15%)共126.9元。

 

以上1~6项合计973元。

 

(二)、经济效益分析:

 

1、饲养幼螺当年有效益。早稻插秧后7~15天放养6万只田螺苗,到晚稻收割时已达到出售的规格,以成活率90%计算,共有5.4万只,平均每只重10克,共540千克。完全生态养殖每千克售价6元,共收入3240元。

 

2、稻谷667平方米增产10%,全年(两造)增产160千克,农药、化肥节省70%,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50元。合计收人3390元。2.当年支出:973元。收支相抵,盈利2417元。第一年放养大螺1100只,留在鱼沟、鱼坑内继续饲养作为第二年的种螺。进行自繁自养,可省去种苗钱,收益更高。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