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骨鱼水花养殖技术常见的有哪些?

黄桑鱼水花养殖时要求池塘水深在1.5-2.5米之间,要配备增氧机和投喂机。放养鱼苗前先对池塘消毒处理,保证无菌。此外,还要注意水质的调节以及病害的防治。黄颡鱼鱼苗培育技术有哪些?

黄桑鱼水花养殖时要求池塘水深在1.5-2.5米之间,要配备增氧机和投喂机。放养鱼苗前先对池塘消毒处理,保证无菌。放养的不能太密,一般规格20克左右的,每亩2000-3000尾就行。它属于杂食性的,可投喂动物饲料为主的,也可投豆饼,花生饼。此外,还要注意水质的调节以及病害的防治。

 


 

黄颡鱼鱼苗培育技术有哪些?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3~5亩,水深1~1.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池埂坚固,不漏水,池底平坦,少淤泥。

 

2.清塘消毒 池塘留水10~20厘米,每亩(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待生石灰吸水溶化后趁热将石灰水均匀泼洒到池中,第2天用铁耙翻动塘泥,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彻底杀灭野杂鱼及有害生物,同时又使淤泥里的休眠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

 

3.注水施肥 池塘消毒后,第3天开始注水,注水深70厘米左右,进水口要用40目的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之后每亩泼洒发酵后的消毒粪肥150公斤或豆浆50公斤,有条件的用生物肥水剂效果较好。

 

培育浮游生物,如塘水很肥,可少施或不施肥。

 

4.鱼苗运输 鱼苗的运输可用氧气袋充氧装箱运输。

 

运输时选用井水最好,在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选有机物少的清水,水温较高时可加冰块运输。

 

5.鱼苗放养 为了使鱼苗在下塘后能获得较多的适口饵料(轮虫、小型枝角类),一般在清塘10天后(轮虫、小型枝角类繁殖高峰期)开始放苗。

 

放苗时一定要注意调节温差,温差不能超过5℃。

 

放养时间在晴天的上午最佳,每亩放养水花10~15万尾。

 

6.日常管理 在鱼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都依赖于天然饵料,不但刚下塘的鱼苗需要充足的适口饵料,而且以后各个发育阶段也都要有丰富的适口饵料,因此天然饵料是否充足适口,是养好鱼苗的关键。

 

在培育过程中,每天早上、傍晚要检查池中的饵料生物量,通常鱼苗下塘饲养3~5天后,池中饵料生物量就会逐渐下降,这时应及时补充有机肥料,每2天泼洒一次豆浆,其量为每亩10~15公斤,或从其他池塘。

 

黄颡鱼一亩投多少苗?

 

据悉黄颡鱼一亩投放的鱼苗密度应根据养殖条件、养殖方式、饵料供应、鱼种规格和管理水平等灵活掌握,若主养黄颡鱼,一般每亩可放养15~35克/尾的鱼种2500~5000尾,规格较大时可适当稀放,同时可搭配鲢、鳙鱼种200尾左右,调节水质;如果采用混养模式,可以将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殖池内,每亩可套养30克/尾以上的黄颡鱼100~150尾。

 

黄骨鱼生长周期要多久?

 

1、通常整个养殖期就是12到13个月左右,环境温度会影响到养殖时间,比如温暖地区可能是12个月,冷一点的地方是13个月左右。不同的养殖种类时间不一样,比如全雄黄颡鱼大概10到11个月就可以养殖完成生长期。直接影响黄颡鱼生长速度的是喂食的饲料,喂食的饲料蛋白高的生长更快,蛋白质低的,生长相对慢一些。

 

2、投喂饲料的地方要固定起来,喂食时间间隔要确定好,不能随意时间喂食每一个阶段的喂食量要根据鱼的大小来确定好,达到另一个阶段时要更换投喂的饲料量。每天投喂的饲料的用量是鱼的体重的5%,一般一天喂食两次到三次,小鱼喂食次数多一些,大鱼是两次。下午的喂食量也要比上午多一些。饲料不要投喂过量,容易污染水环境,及时打捞食物残渣。

 

3、养殖时间比较长,冬季生长缓慢,要想养殖生长的快一些,主要就是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及就是合理的投喂饲料或者是选择合适的投喂方式,注意投喂有营养的饲料,能够吸收消化。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