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的孔雀鱼得了烂尾病要怎么防治?

孔雀鱼烂尾病患病时,大多从尾巴梢的中部开始溃烂腐烂,迅速蔓延至尾基部,表层膜质完全烂掉,只剩尾骨,这是孔雀鱼尾巴看起来似扫把状,尾鳍两侧发病晚于中部,有时背鳍也会发病,晚期可从尾鳍蔓延至尾柄,严重的会导致孔雀鱼死亡。要让孔雀鱼远离烂尾病,首先饲养者就要养好水,给孔雀鱼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孔雀鱼烂尾病患病时,大多从尾巴梢的中部开始溃烂腐烂,迅速蔓延至尾基部,表层膜质完全烂掉,只剩尾骨,这是孔雀鱼尾巴看起来似扫把状,尾鳍两侧发病晚于中部,有时背鳍也会发病,晚期可从尾鳍蔓延至尾柄,严重的会导致孔雀鱼死亡。

 


 

导致孔雀鱼出现烂尾的原因主要有:长期不换水,不清洗滤材,腐殖质过多、水质环境变坏;养殖孔雀鱼的密度过大,出现水质环境的恶化、温差大,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换水、清缸、捞鱼时,产生内、外伤而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不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喂饵料,造成鱼儿营养不良等等

 

要让孔雀鱼远离烂尾病,首先饲养者就要养好水,给孔雀鱼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生活水环境干净,放养密度要适当,加强管理,水的温度保持在24℃左右,所投饵料要既少且精,经常换些干净水,及时捞除残饵,定期排除池底污物,定期撒生石灰,使池水呈弱碱性等措施,加强对孔雀鱼的管理和喂养,及时的监测孔雀鱼的最新情况,一旦发现鱼儿有异常情况就及时的进行处理治疗,避免孔雀鱼换上烂尾病。

 

当然,如果不慎你得爱鱼感染了此病,在治疗方面选择性还是较多的,视病情的严重程度你可以看看一下方案:

 

1、在孔雀鱼烂尾病患病初期,用盐、黄粉都有很好的效果,溶水方面黄粉千分之二,盐则百分之一即可,这样的药浴调养。在发病早期基本上两三次就能好3次左右基本能好。

 

2、如果病情已到了中期,这时可用红霉素、黄粉、庆大霉素等药浴。庆大霉素浸洗,在100厘米X50厘米X35厘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而黄粉则是在100千克的水中放0.2克进行浸洗消毒,需要多次用药;土霉素在治疗烂尾方面效果也不错,通常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5~8片浸洗消毒,可预防感染此病。

 

3、如果你的病鱼已经到了中晚期,低浓度的高锰酸钾、痢特灵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孔雀鱼烂尾病对于孔雀鱼的摧残也是不少,建议一切以预防为主,不得病才是治病的最好方法,因此在管理上一定要狠抓。

 

孔雀鱼烧尾和烂尾区别?

 

1、烧尾多是尾巴上有像血一样的东西,烂尾就是尾边变得白白的。

 

2、烂尾病变比烧尾要严重,烧尾得不到及时控制,时间久了就会变成烂尾的情况。

 

烂尾的处理方法:

 

把病鱼捞出来,单独放在有加氧的容器里,用浓度为3%的盐水泡10分钟,每天1-2次,并且保持饲养水质良好,过几天坏死组织就会自然脱落,保证水质清洁是预防烂尾的最有效方法。

 

孔雀鱼温度多少合适?

 

孔雀鱼最适宜的饲养水温在22℃-26℃之间,成鱼生长的温度是22℃-24℃,若是幼鱼的状态,温度则需要适当高一些,需调整在24℃-26℃左右。

 

孔雀鱼在温度方面的要求并不苛刻,最大忍耐温度是18℃-30℃。水温低于18℃时体色会较淡,活动力变差,容易生病,如果懒得换水,很快就会得水霉、立鳞、腹水等疾病。水温高于30℃时,很容易发现孔雀鱼的脊椎弯曲,尤其是母鱼,越大的母鱼越容易发生,主要是钙的代谢出了问题,年龄、体积越大的孔雀鱼,新陈代谢越容易产生问题。钙不断地流失,脊椎就会不停弯曲,影响最大的是内脏,内脏被压迫会造成孔雀鱼生存困难。

 

解决孔雀鱼脊椎弯曲的方法是使用风扇、冷气机、冷却机等降温器材降低水的温度。另外要勤换水,最好每天都能换一次水,可以保证孔雀鱼身体健康,色泽鲜艳。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