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放苗一般要注意什么?

黄颡鱼放苗前要注意以下因素:塘底要经过暴晒且用生石灰进行过消毒杀菌,放苗前2天用“兴棉宝”灭杀塘内的节肢动物及幼虫;优选强壮鱼苗提前试水,放苗前4-8小时向池塘内泼洒防应急药物,在低温天气或凌晨时放苗,动作要轻缓,放苗后多注意观察,多开增氧机。黄颡鱼放苗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

黄颡鱼放苗前要注意以下因素:塘底要经过暴晒且用生石灰进行过消毒杀菌,放苗前2天用“兴棉宝”灭杀塘内的节肢动物及幼虫;优选强壮鱼苗提前试水,放苗前4-8小时向池塘内泼洒防应急药物,在低温天气或凌晨时放苗,动作要轻缓,放苗后多注意观察,多开增氧机。

 


 

黄颡鱼放苗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

 

黄颡鱼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但各地气温不同,只有气温条件允许,水温稳定10℃左右,才可以放养,以人为延长生长时间,确保产量增长。

 

黄颡鱼放苗后要注意什么?

 

放苗之后,前十天非常关键,鱼苗全靠天然饵料生长,全长可以从0.7cm长到2cm左右,若水质波动大,天然饵料数量会受到较大影响。放苗之后,由于鱼苗的摄食,以及水体缺少持续的营养补充,水质变化较快,应掌握其规律,提前做处理。关于天然饵料这一块,可以视水蛛的多少适当补充鱼美+培饵氧吧。

 

关注好水质情况,比如水体营养(氨氮、亚盐等)的快速下降,水质快速变瘦,要及时补充营养,或添加新水。水蛛数量快速减少,要根据鱼苗的摄食状况,决定是否肥水陪水蛛,或者提前投喂饲料。

 

PH和溶氧对早期鱼苗影响较大。连续高温或阴晴交替变换,都会对水质造成较大影响,对鱼苗也造成较大应激。连续晴天,可能造成溶氧快速上升,造成气泡病。高温导致水体分层,上热下冷,温差可达4℃以上,会造成鱼苗应激。水温高,鱼苗摄食旺盛,有害菌繁殖速度也快,做好疾病预防至关重要。暴雨导致表层水温快速下降,上下水层对流,易造成泛底,底部易缺氧,鱼苗上游,加剧恶劣天气对鱼苗伤害。

 

晴雨交替变化,水温波动大,直接造成浮游动物形态、数量和种类上的变化,影响鱼苗摄食。

 

可以通过一下操作保持水质的稳定、减少鱼苗应激。a 遇到天气突变,可以及时用抗应激的药物全池泼洒,如泼洒姜+三宝高稳C。b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补充营养,防治水体失去平衡。c 条件允许的话,每两天补充一些新水,以补充新鲜藻种和营养盐等,保持水体活力。d 常开增氧机,提前偿还底部氧债,避免鱼苗在恶劣天气上浮,同时使水体流转起来,避免水体分层,减少应激。

 

关于放苗后十天内的料准

 

放苗初期水蛛数量多好,还是少好?这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市场上多数养殖户认为水蛛一定不能多,不然肯定会发病死鱼。究其原因,是多数人简单的将鱼苗发病死亡和水蛛多这一现象简单的联系到了一起。其实,这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黄颡鱼苗在自然状态下就是靠摄食各种浮游动物(水蛛)、底栖动物等生长的,它怎么会怕水蛛呢,大水蛛(枝角类)又怎么会把鱼苗肠胃扎破,引起死鱼呢!

 

另外做了小水体实验,将鱼苗放于水桶中,捞取过量水蛛放入水桶中,进行饱食投喂,经过几天的测试,鱼苗完生长良好,而且长速较快。

 

再用水泥池测试,数量和空间都上了一个等级。同样用水蛛饱食投喂,而且大部分都是大水蛛,相比池塘中水蛛丰度要大,这样的结果怎样呢?成活率可以达到8成以上。结果再次证明,水蛛多少与鱼苗发病死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由于放苗之前进行过培水,正常情况下,前十天水体中有充足的天然饵料供鱼苗摄食。但还是需要每天巡塘,观察鱼苗摄食状况。由于黄颡鱼晚上是其摄食高峰,所以晚上巡塘更加重要。可以打起一些鱼苗,观察鱼苗腹部,判断其饱食程度,再结合水质变化和浮游动物数量,来决定下一步操作。最好的状态是,通过补肥或加新水等操作,使藻类生长、浮游动物生长和鱼苗生长达到一种平衡,这样水体稳定,饵料充足,鱼苗生长有保障。但是这种状态往往很难达到,所以需要补肥、补新水等操作,以尽量维持。如果天然饵料严重不足,就需要投料,可以提前发酵好破碎料,既可以直接供鱼苗摄食,也可以肥水、培水蛛。

 

关于料准

 

什么时候开始训食、投喂?

 

这也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市场上,开始训食的时间7天-30天不等,饲料选择也多样。部分养殖户坚持越早训食越好,部分养殖户坚持越晚训食越好。我认为时间不是问题的本质,投喂时机应根据水中天然饵料的数量和鱼苗肠胃中食物组成而定,即:从天然饵料供应情况和鱼苗本身的需求出发。

 

在之前的标苗过程中,对黄颡鱼鱼苗的食物组成和食性转换进行了观察。前期轮虫为主,然后是桡足类(剑水蚤为主),然后是枝角类为主,鱼苗长到1.5-2cm左右时,开始摄食大型水生昆虫和底栖动物。这个时候,水中浮游动物已经基本被消耗完,鱼苗的摄食范围更宽,食物组成更杂,再完全依赖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已经不能保证鱼苗的健康生长,此时就可以训食、投喂了。

 

投喂量如何确定?

 

常用的做法是,通过料罾里饲料的消耗时间,以及鱼苗肠胃的饱食程度来判断。投喂的前期(2cm左右),料罾内饲料40min内吃完为好。中期(3cm左右)时,半小时以内。后期,十分钟以内吃完为好。再者,根据鱼苗的饱食程度,适量增减投喂量。

 

投喂方法?

 

由于市场上饵料的选择多样,这里推荐安全、可控、方便的鱼苗专用料。开始训食时,将饲料化水沿边泼洒,两天后,将饲料捏团沿边均匀投喂,鱼苗3cm以上时,可以开始向池塘一边训食,并且饲料也可以不用再捏团投喂,直接泼洒即可。每天投喂餐数2-3餐,在早上、旁晚阳光不强烈的时间投喂。

 

关于氧足

 

一般认为,苗塘是不会缺氧的,但是,黄颡鱼属于底层鱼类,大部分时间都在塘底活动,只是在晚上才会集中游到中上层觅食。即使是在水体溶氧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池塘底部也可能处于低溶氧水平,因此,加强水体流转很重要,增氧机需要常开。增氧机在不同时期,作用也有分别:

 

放苗之前:开足增氧机,充分搅动水体。目的:由于前期处理池塘用药,避免底部局部药物浓度偏高等对鱼苗的伤害。如:生石灰等。

 

放苗后一周:经常性间歇性开增氧机。目的:促进水体流转,提高池塘底部溶氧,打破水体分层,减少应激;促进浮游动物卵的萌发,为鱼苗提供适口饵料。

 

发病期间:开足增氧机。目的:疾病高发期,避免因摄食过量导致生理性缺氧;发病期间,开足增氧,可保证消毒无死角,抑制有害病原,促进鱼苗恢复健康。

 

另外,搅动水体可以促进藻类稳定生长,较高溶氧也有利于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对有害病菌也是一种抑制,达到防病的目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