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卷下 七缪第十

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 夫清雅之美,著乎形质,察之寡失。一州之第,于天下为椳。是故众人之明,能知辈士之数,而不能知第目之度。由是论之,人物之理,妙不可得而穷已。

  七缪: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

  夫采访之要,不在多少。然征质不明者,信耳而不敢信目。故人以为是,则心随而明之;人以为非,则意转而化之;虽无所嫌,意若不疑。且人察物,亦自有误,爱憎兼之,其情万原。不畅其本,胡可必信。是故知人者,以目正耳;不知人者,以耳败目。故州闾之士,皆誉皆毁,未可为正也。交游之人,誉不三周,未必信是也。夫实厚之士,交游之间,必每所在肩称。上等援之,下等推之,苟不能周,必有咎毁。故偏上失下,则其终有毁;偏下失上,则其进不杰。故诚能三周,则为国所利。此正直之交也。故皆合而是,亦有违比;皆合而非,或在其中。若有奇异之材,则非众所见。而耳所听采,以多为信,是缪于察誉者也。

  夫爱善疾恶,人情所常。苟不明质,或疏善、善非。何以论之?夫善非者,虽非犹有所是,以其所是,顺己所长,则不自觉情通意亲,忽忘其恶。善人虽善,犹有所乏。以其所乏,不明己长,以其所长,轻己所短,则不自知志乖气违,忽忘其善。是惑于爱恶者也。

  夫精欲深微,质欲懿重,志欲弘大,心欲嗛小。精微,所以入神妙也。懿重,所以崇德宇也。志大,所以戡物任也。心小,所以慎咎悔也。故《诗》咏文王:“小心翼翼”,“不大声以色。”小心也;“王赫斯怒”,“以对于天下”,志大也。由此论之,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也。心大志大者,豪杰之隽也。心大志小者,傲荡之类也。心小志小者,拘懦之人也。众人之察,或陋其心小,或壮其志大,是误于小大者也。

  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隽器者。四者之理,不可不察。夫幼智之人,材智精达,然其在童髦皆有端绪。故文本辞繁,辩始给口,仁出慈恤,施发过与,慎生畏惧,廉起不取。早智者浅惠而见速,晚成者奇识而舒迟,终暗者并困于不足,遂务者周达而有余。而众人之察,不虑其变,是疑于早晚者也。

  夫人情莫不趣名利,避损害。名利之路,在于是得;损害之源,在于非失。故人无贤愚,皆欲使是得在己。能明己是,莫过同体。是以偏材之人,交游进趋之类,皆亲爱同体而誉之,憎恶对反而毁之,序异杂而不尚也。推而论之,无他故焉;夫誉同体、毁对反,所以证彼非而著己是也。至于异杂之人,于彼无益,于己无害,则序而不尚。是故同体之人,常患于过誉。及其名敌,则鲜能相下。是故直者性奋,好人行直于人,而不能受人之讦。尽者情露,好人行尽于人,而不能纳人之径。务名者乐人之进趋过人,而不能出陵己之后。是故性同而材倾,则相援而相赖也。性同而势均,则相竞而相害也。此又同体之变也。故或助直而毁直,或与明而毁明。而众人之察,不辨其律理,是嫌于体同也。

  夫人所处异势,势有申压。富贵遂达,势之申也;贫贱穷匮,势之压也。上材之人,能行人所不能行,是故达有劳谦之称,穷有著明之节。中材之人,则随世损益,是故藉富贵则货财充于内,施惠周于外。见赡者,求可称而誉之。见援者,阐小美而大之。虽无异材,犹行成而名立。处贫贱,则欲施而无财,欲援而无势,亲戚不能恤,朋友不见济,分义不复立,恩爱浸以离,怨望者并至,归非者日多。虽无罪尤,犹无故而废也。故世有侈俭,名由进退。天下皆富,则清贫者虽苦,必无委顿之忧。且有辞施之高,以获荣名之利。皆贫,则求假无所告,而有穷乏之患,且生鄙吝之讼。是故钧材而进有与之者,则体益而茂遂。私理卑抑有累之者,则微降而稍退。而众人之观,不理其本,各指其所在,是疑于申压者也。

  夫清雅之美,著乎形质,察之寡失。失缪之由,恒在二尤。二尤之生,与物异列。故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而人之求奇,不可以精微测其玄机,明异希。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瑰姿为巨伟,或以直露为虚华,或以巧饬为真实。是以早拔多误,不如顺次。夫顺次常度也。苟不察其实,亦焉往而不失。故遗贤而贤有济,则恨在不早拔;拔奇而奇有败,则患在不素别;任意而独缪,则悔在不广问。广问而误己,则怨己不自信。是以骥子发足,众士乃误;韩信立功,淮阴乃震。夫岂恶奇而好疑哉?乃尤物不世见,而奇逸美异也。是以张良体弱,而精强为众智之隽也;荆轲色平,而神勇为众勇之杰也。然则隽杰者,众人之尤也。圣人者,众尤之尤也。其尤弥出者,其道弥远。故一国之隽,于州为辈,未得为第也。一州之第,于天下为椳。天下之椳,世有优劣。是故众人之所贵,各贵其出己之尤,而不贵尤之所尤。是故众人之明,能知辈士之数,而不能知第目之度。辈士之明,能知第目之度,不能识出尤之良也;出尤之人,能知圣人之教,不能究之入室之奥也。由是论之,人物之理,妙不可得而穷已。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