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后期的刮痧疗法

月经后期系由营血亏损、阳虚、寒凝、气滞导致月经延后7日以上,甚或40~50日一行,且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的月经病,亦或经行后期,经行错后。经行后期临床分血虚、血寒、气滞3个证型。以经行后期量少色淡,面色萎黄,皮肤少泽,小腹空痛为临床特点。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

月经后期系由营血亏损、阳虚、寒凝、气滞导致月经延后7日以上,甚或40~50日一行,且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的月经病,亦或经行后期,经行错后。

月经后期的临床表现是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经行后期临床分血虚、血寒、气滞3个证型。

一、血虚

(一)症状

以经行后期量少色淡,面色萎黄,皮肤少泽,小腹空痛为临床特点。

(二)治法

(1)选穴 肝俞、肾俞、关元、三阴交、气穴。(见图5-1-1、图5-2-1、图5-2-2)

(2)定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气穴:仰卧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肝俞至肾俞,然后刮关元至气穴,再刮下肢三阴交。

图5-2-1图5-2-2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肝俞至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然后刮拭腹部关元穴至气穴,由关元分别向两侧刮拭,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由上至下,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二、血寒

(一)症状

以经行后期小腹绞痛,月经量少色淡为临床特点。

(二)治法

(1)选穴 关元、命门、膈俞、血海、三阴交。(见图5-1-1、图5-1-2、图5-2-1、图5-2-2)

(2)定位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命门: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膈俞、命门,再刮腹部关元,然后刮下肢血海至三阴交。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膈俞穴和命门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出痧为度。然后刮拭腹部关元穴,用刮板角部刮拭,不宜重刮,出痧为度。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由上至下,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三、气滞

(一)症状

以经行后期,量少色正常,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为临床特点。

(二)治法

(1)选穴 太冲、血海、地机、膻中。(见图5-1-1、图5-1-2、图5-2-2、图5-2-3)

图5-2-3

(2)定位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地机: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膻中: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刮拭顺序 先刮胸部膻中,再刮下肢血海至地机,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胸部膻中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不宜过重,出痧为度。然后刮下肢内侧血海穴至地机穴,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再刮足背部太冲穴,由上至下,至支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四、病例

吴某,女,23岁。结婚二年,身体素虚,经事常两月一行,头眩腰酸,肢软神弱,兼有白带,于2003年7月前来就诊。本次月经又两月一行,瘀下颇多,腰酸殊甚,精神疲乏,脉象沉细,舌淡苔薄白。证属肾气不足,血虚气滞。取太冲、血海、地机、膻中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4周后,行经4日,白带连绵,四肢酸痛,气促,腰酸膝软,脉象沉细,舌淡少苔。8周后,行经5日,白带已少,精力稍充,腰酸亦佳,脉象虚细,舌质淡,苔薄兰。

上一篇:痛经的刮痧疗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