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机制

结肠溃疡中阿米巴滋养体借其侵袭力进入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但亦可通过肠壁直接侵入肝脏,或经淋巴系统到达肝内,大多数原虫抵达肝脏后即被消灭,仅少数可存活并在肝内进行繁殖。

结肠溃疡中阿米巴滋养体借其侵袭力进入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但亦可通过肠壁直接侵入肝脏,或经淋巴系统到达肝内,大多数原虫抵达肝脏后即被消灭,仅少数可存活并在肝内进行繁殖。阿米巴滋养体在肝组织门静脉内因栓塞,溶组织及分裂作用,造成局部液化性坏死而形成脓肿,自原虫侵入至脓肿形成,平均需时1个月以上,脓肿所在部位深浅不定,以大的单个为多见,约80%位于肝右叶,尤以右叶顶部居多,因右叶接纳的血液,来自肠阿米巴主要病变的盲肠和升结肠之故,因原虫经门静脉血行扩散,故早期以多发性小脓肿较为常见,以后才互相融合而形成单个大脓肿,脓肿中央为一大片坏死区,其脓液为液化的肝组织,呈巧克力酱样,质黏稠或稀薄,有肝腥味,含有溶解和坏死的肝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脂肪,夏-雷晶体及残余组织,滋养体常聚集在脓腔壁,约1/3病例在脓液中可找到滋养体,但从未发现有包囊,脓肿可因不断扩大,逐渐浅表化,以至于向邻近体腔或脏器穿破,慢性脓肿可招致细菌继发感染,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及产碱杆菌等,细菌感染后,脓液失去其典型特征,呈黄色或黄绿色,有臭味,并有大量脓细胞,临床上可出现毒血症表现。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