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的病因病理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粪毒”、“粪疙瘩”。此外,幼虫如由污染的食物经口侵入人体,则不需经上述血行途径而可直接至小肠发育成为成虫。幼虫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发育为成虫,称为先天感染,但比较少见。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粪毒”、“粪疙瘩”。

钩虫病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幼虫由体表或随饮食入侵机体,发育成成虫,寄生于小肠,内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钩虫为患,耗损水谷精微,以致脾胃虚损日甚,气血化源不足,故临床所见,则为气血两虚,肌肤不荣,水湿不化之症。

钩虫成虫是半透明状呈米黄色或淡红色(吸血后)。雌虫较雄虫大,雄虫尾端有交合囊。十二指肠钩虫雌虫长10~14mm,宽0.4~0.7mm;雄虫长8~11mm,宽0.3~0.5mm。虫体略弯曲,口腔有牙齿2对,雄虫交合囊呈折扇形。美洲钩虫较十二指肠钩虫小,头部向后弯曲,口腔无牙齿而有一对角质切板,雄虫交合囊呈蒲扇形。两种钩虫形态相似,长圆形,两端较宽无色透明,卵壳薄,常见其中含4~8个细胞。 

生活史

两种钩虫均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内。寄生数目可由一条至数千条不等,寄生在肠内的雌雄成虫交配后,每天排1万~2万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当温度为15~38℃时,经5~8天即可在泥土中孵成具有感染性的丝状蚴。幼虫在热带地区一般可维持生命6~9周,在温带可维持6个月,在寒带(1~15℃)则易于死亡。具有感染性的幼虫(丝状蚴)在不同情况下,得以钻入人体的皮肤粘膜时。

经历的途径如下

钻入皮肤→皮下组织→侵入血管及淋巴管→右心→肺泡→支气管→会厌(咯出)吞咽入胃→小肠发育成虫,以上过程约需4~5周,而每一成虫在体内的寿命,十二指肠钩虫为5~8年,美洲钩虫为3~6年。此外,幼虫如由污染的食物经口侵入人体,则不需经上述血行途径而可直接至小肠发育成为成虫。但有一部分幼虫仍可从消化道粘膜钻入血循环中,则其发育过程与从皮肤侵入者相同。幼虫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发育为成虫,称为先天感染,但比较少见。

上一篇:钩虫病的病原学
下一篇:钩虫病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