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蕴型湿疮

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治疗方法: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证候表现: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流滋,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病因病机:饮食不节,日久伤脾,脾虚生湿,蕴积肌肤,故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脾虚湿阻中焦则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则治法:健脾利湿。

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出处:《中医外科学》・分论(卷)・第六章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篇)

原文:脾虚湿蕴: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流滋,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辨证分析:饮食不节,日久伤脾,脾虚生湿,蕴积肌肤,故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脾虚湿阻中焦则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为脾虚湿蕴之象。治法:健脾利湿。方药: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上一篇:血虚风燥型湿疮
下一篇:湿热浸淫型湿疮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