黧黑斑的辨证施治与针灸疗法

耳穴: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肺、肝、肾。

一、辨证施治

本病的治疗,宜根据辨证,分别采用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和滋阴补肾或温补肾阳等方法,并辅以外治法。

1、脾虚型

证候:皮疹表现如上述;常伴有胃纳欠佳,食后腹胀,乏力倦怠,或见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舌边尖有齿印,脉缓。

治则:健脾益气。

2、肝郁血瘀型

证候:皮疹表现如上述;常伴有烦躁易怒或心情抑郁,胸胁胀闷,月经不调。舌质淡红或黯红,苔薄,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3、肾虚型

证候:皮疹表现如上述,面色黯晦;常伴有腰膝酸软,乏力,月经不调。肾阴虚者,常伴有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口干舌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或细数。肾阳虚者,常有伴头晕,耳鸣,形寒,尿频,舌质淡,脉沉或细弱。

治则:肾阴虚者,宜滋阴补肾;肾阳虚者,温补肾阳。

二、针灸治疗

1、主穴

分3组,分别是体穴、耳穴和腧穴。

体穴:大椎、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岩。

耳穴: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肺、肝、肾。

腧穴:肺俞、心俞、肝俞、肾俞。

2、配穴

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加行间,形寒肢冷,腰酸耳鸣加太溪、命门、神门、内关;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加乳根、中极;心悸气促、食少纳减加内关;皮肤瘙痒加夹脊穴上下透针。

风岩穴位置:耳垂下端与后发际中央连线的中点微前五分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