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痣的辨证论治与预防

本病以外治和手术治疗为主,如伴出血,或多发性息肉者,可配合内治法。术后控制大便3天,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本病以外治和手术治疗为主,如伴出血,或多发性息肉者,可配合内治法。

一、内治法

1、热伤肠络大便带血或滴血,色鲜红,息肉表面糜烂充血或有渗血,大便时脱出或不脱出肛外;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湿热浊气内结,气血壅滞,经络不畅,发为息肉;热甚伤及肠络,则大便带血;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邪为患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2、湿热下注大便带血,血与粘液相混,大便时肿物脱出,肛门坠胀或腹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下注肛门直肠,与浊气互结发为肿物;湿热内蕴,伤及肠络,则大便带血;湿邪为患则血与粘液相混;湿热为患,日久伤及正气,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加之湿热下趋,则大便时肿物脱出;湿热蕴结,气血不畅,则肛门坠胀,腹部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革藓渗湿汤加减。

二、外治法

灌肠法适用于多发性息肉。用5%一6%明矾液50一l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或取乌梅、五倍子、紫草、贯众各15g,牡蛎、夏枯草、海浮石各30g,共煎水200mL,每次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其他疗法

一、注射疗法

1、适应证适用于小儿无蒂息肉。

2、操作方法术前用肥皂水洗肠1―2次,患者取侧卧位,局部消毒麻醉后,在肛镜下找到息肉,新洁尔灭或络合碘消毒,将6%一8%明矾溶液或5%鱼肝油酸钠注入息肉基底部,一般用药0.3―0.5mL,术后控制大便2天,常规使用抗生素2―3天。

二、结扎疗法

1、适应证适用于低位息肉。

2、操作方法术前千分之一肥皂水洗肠1―2次,患者取侧卧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局麻并扩肛后,用食指将息肉拉出肛外或在肛镜下用组织钳轻轻夹住息肉,用4号丝线于息肉蒂根部结扎或贯穿等扎,再剪除息申。术后使用抗生素2―3天以预防感染。

三、电烙法

1、适应证适用于较高位的息肉。

2、操作方法膝胸位或侧卧位,在肛镜下或乙状结肠镜下找到息肉,局部消毒后用电灼器烧灼息肉根部,无蒂息肉可烧灼中央部,烧灼不宜过深,防止损伤深部组织。术后控制大便3天,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四、肠切除术

适用于高位多发性腺瘤。必要时可考虑作肠段切除术。

预防与调摄

一、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慢性肠炎、肛窦炎、内外痔等。

二、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