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癣方

花斑癣系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慢性感染。发生于成人,多与夏季出汗有关,故俗称汗斑。初起皮疹色泽较深呈淡褐色,以后可以出现色素减退斑,由于新旧皮损混合存在而呈花斑状。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花斑癣253例,结果全部治愈,仅27例复发。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花斑癣21例,年龄最大51岁,最小1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周。

花斑癣系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慢性感染。发生于成人,多与夏季出汗有关,故俗称汗斑。本病自觉症状轻微,常在炎热季节发病或加重;损害一般为粟粒、黄豆至蚕豆大的圆形或类圆形斑疹,表面覆以细薄的糠秕状鳞屑;好发于躯干及上肢等汗腺丰富的部位。初起皮疹色泽较深呈淡褐色,以后可以出现色素减退斑,由于新旧皮损混合存在而呈花斑状。

西医治疗本病方法较多,主要为角质剥脱剂和杀菌剂两类,如硫化硒、硫代硫酸钠等。

中医称本病为“紫白癜风”,认为多由血凝气滞所致。故治疗以清暑化湿,解毒杀虫为主。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愈斑液

密陀僧、土槿皮各9g,雄黄、硫黄、轻粉、硼砂各6g。将上药共研极细末,放入100ml醋中,密封浸泡7天。治疗时常规消毒病变皮肤部位,按皮损面积用软毛笔蘸取药液涂于患处,每日2次,擦后勿用水洗去。

本方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花斑癣160例,发于颈部82例,腹部21例,胸背部57例;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36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祛斑液

黄连、龙胆草、土槿皮各30g,地肤子、白鲜皮各15g。将以上方药水煎取汁,直接熏洗患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并嘱其将内衣、被褥、枕巾等煮沸消毒。7天为1疗程,2周后统计疗效。

本方有清热祛风,燥湿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花斑癣62例,病史1周~2年,年龄22~4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陀硫扮

密陀僧50g,硫黄40g,轻粉10g。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瓶装备用。先用食醋擦洗患处,然后取鲜生姜1块,切成斜面,以断面沾药末,用劲在患处擦至局部有灼热感为度,每日3次。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花斑癣253例,结果全部治愈,仅27例复发。

4.汗斑散

密陀僧、乌贼骨各30g,硫黄、川椒各15g。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生姜切片蘸药粉外擦患处至淡红色,每日早晚各1次。

本方有解毒杀虫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花斑癣652例,结果:5天痊愈者262例,10天痊愈者282例,15天痊愈者108例。

5.雄硫散

雄黄、硫黄、密陀僧各30g,硼砂10g,轻粉5g。上药共研细末,加米醋200ml浸泡7天备用。用时用生姜切片蘸药粉擦患处,每日2~3次。

本方有解毒杀虫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花斑癣35例,结果痊愈28例,好转7例。

6.白云丹

密陀僧、硫黄各40g,轻粉、樟脑各32g,冰片5g。上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涂患处,每日3次。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花斑癣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

7.五倍子散

五倍子30g,硫黄20g,白附子10g,枯矾15g。以上方药均研细末,用醋调如糊状,充分调匀备用。治疗时先将皮损处用清水洗净,擦干,而后每日用黄瓜蒂(无时可改用生姜片)蘸药末用力涂擦患处,每日2次,连用10天以后,每天涂擦1次,连用2周即可。

本方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花斑癣21例,年龄最大51岁,最小1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周。结果痊愈18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疗时间最短者不足1个疗程即痊愈,最长者2个疗程痊愈。

8.汗斑擦剂

土槿皮、密陀僧各50g,百部、苦参各30g,硫黄25g,轻粉10g,水杨酸15g。将前4药密封浸泡于300ml米醋内,硫黄、轻粉、水杨酸密封浸泡于200ml 95%酒精内,1周后分别滤渣取液混合备用。每日早晚各搽1次,搽药后禁止水洗,10日为1个疗程。

本方有祛风燥湿,清热杀虫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花斑癣60例,结果全部获愈,其中1个疗程治愈45例,2个疗程治愈13例,3个疗程治愈2例。

9.一扫光方

苦参、黄柏各50g,烟胶100g,枯矾30g,蛇床子5g,木鳖子肉、点红椒、潮脑、硫黄、明矾、水银、轻粉各3g,白矾1.5g,熟猪油628g。上药共研细末,猪油加热化开,与药粉徐徐搅匀,收贮于瓷瓶中备用。轻者挑药膏在疮面反复揉擦,重者先用苦参煎剂(苦参、黄柏、生甘草各30g,地肤子、白矾、花椒、樟木各15g)外洗,然后涂患部,由轻到重,先擦疮中心,后擦周围,每日2次,连用3日。

本方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花斑癣有良效。

10.二银黄末

雌黄、石硫黄各9g,煅明矾、海浮石各5g,密陀僧、蛇床子各6g,水银粉3g,红砒石1.5g。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患部先用净毛巾浸泡开水热敷,再用老姜去皮,放火上烘热,擦患处呈红色,自觉热感,然后取上药以煤油调匀,用棉签蘸药液外涂患处,每日1~2次。

本方有清热解毒,祛风杀虫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花斑癣有较好疗效。

11.黄芎碘液

水杨酸6g,黄精醇浸液15ml,川芎醇浸液70ml,碘酒15ml,薄荷油适量。先将水杨酸倒入量杯,加入黄精醇浸液(将黄精稍打碎,取100g浸泡于95%乙醇500ml内3周,浸泡时间愈久愈佳)搅匀,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再加入川芎醇浸液(制法同前)、碘酒混合,最后滴入适量薄荷油,即成100ml黄芎碘液备用。

治疗时令患者暴露汗斑区,蘸药液涂擦患处,待自干后,再涂擦第2次。每天如此涂擦,连用3~5日为1疗程。1疗程后,可见涂擦部位有细小脱屑,脱屑后均暴露正常皮肤。如个别部位脱屑不佳,待1周后继续1疗程。若汗斑区范围较大,可分片治疗。涂擦后患者有隐刺痛感觉,浴后涂用刺痛较重,但几分钟后自行消失。

本方有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花斑癣疗效理想。尤以夏季涂用效果更明显。

12.系列单验方

(1)紫皮蒜2枚,将其捣烂如泥,涂擦患处。以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为度。

(2)马齿苋、陈石灰各适量。将上药共捣烂,敷患处。

(3)皂矾15g,鲜白萝卜60g。将上药共捣烂成糊,外敷患处。

(4)百草霜、硫黄、桐油各适量。将前2味药研为细粉,与桐油共调匀,涂抹患处。

(5)大蒜、生韭菜各30g。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

(6)侧柏叶、松树叶各等量。将上药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7)槟榔、硫黄、雄黄、五倍子、枯矾、轻粉各3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香油调糊,外涂患处。

(8)猫眼草适量,将其研为细末,用香油调成糊,外涂患处。

(9)五倍子粉、陈米醋各适量。将其共熬成膏,外涂患处。

(10)漏芦50~100g,将其用水煎汤,外洗患处,每日数次。

(11)土大黄、天南星、独脚莲各50g。将上药共捣碎,用75%酒精500ml浸泡15日后,取药液外擦患处,每日2次。

(12)羊蹄根100g,枯矾25g。取鲜羊蹄根(叶亦可)同枯矾共捣烂,取汁,加食醋少许,调匀,涂擦患处,每日3次。

(13)鲜皂角刺500g,将其捣烂,加水1000ml,煎半小时后取浓汁,加食醋50ml,再浓缩成膏,外涂患处。

(14)雌黄(雄黄亦可)、石硫黄各9g,煅明矾、海浮石各4g,密陀僧5g,红砒石2g,轻粉3g,蛇床子6g。以上方药共为细末,分5~7次外用。用时药末以煤油调匀,以鸭毛蘸药液外涂。患部先热敷,次用老生姜搓皮肤呈红色,6小时后用热水洗掉。

(15)苦瓜1个(约60g),信石0.6g。将苦瓜的一端用小刀剖一切口,把信石粉从切口放进瓜内,表面用湿草纸包裹两层,文火煨熟。取出除去草纸,再用纱布包裹熟苦瓜,用劲外搽患处(或榨取药汁涂布亦可)。用药前1天先用热皂水洗澡,第二天方用药外搽,连续2~3次即愈。愈后继用药1次,以巩固疗效。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