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方之外治方

湿疹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皮损以 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常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西医对本病主要以外治方法为主。中医称之为“湿癣”、“湿疮”、“浸淫疮”等。其治疗急性宜清热利湿,佐以 凉血;亚急性宜健脾利湿,佐以清热;慢性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湿疹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皮损以  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常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病因比较复杂,常常难以确定。临床表观多种多样,按炎症情况可分  为急性(红斑、丘疹、水疱、红肿、渗出、糜烂、结痂)、慢性(皮肤呈褐  红色浸润、肥厚、皲裂、鳞屑或有苔藓样改变、脱屑性片块等)和亚  急性三种。

西医对本病主要以外治方法为主。

中医称之为“湿癣”、“湿疮”、“浸淫疮”等。认为多由风湿热或  血虚、脾虚复受风邪、寒湿等所致。其治疗急性宜清热利湿,佐以  凉血;亚急性宜健脾利湿,佐以清热;慢性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苦蛇矾椒液

苦参、蛇床子、白矾各30g,川椒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蘸洗患处。

本方有燥湿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湿疹104例,结果:3剂痊愈者38例,4~8剂痊愈者58例;好转8例。

2.嫩树皮洗剂

桃树嫩皮、花椒树皮各100g,苦楝树嫩皮90g,白鲜皮、苦参、葛根各60g。上药水煎取汁,加入硫黄3g,明矾30g外洗患处。每日1次,5日1剂,10天为1疗程。

本方有燥湿止痒杀虫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湿疹34例,用药6~10天后,痊愈33例,好转1例。

3.土苓五倍液

土茯苓、薏苡仁、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苦参、五倍子、白矾各30g。急性湿疹,疹色潮红,热盛者加生地榆30g;亚急性、慢性湿疹皮损肥厚者加皂角、三棱各30g。上药水煎泡洗患处30分钟,每日1~2次,3日1剂。

本方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湿疹67例,结果痊愈53例,显效14例。

4.鱼腥草洗剂

鲜鱼腥草100g,苦参25g,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各20g,川椒、苍术各15g,黄柏、龙胆草各12g,白矾、食盐各6g,硫黄10g。上药加水2000ml,文火煎至1500ml,先熏后洗,每日2~3次。

本方有燥湿止痒,清热排脓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湿疹有良效。

5.苦参承气液

苦参、生大黄、芒硝、生山楂各60g,蝉蜕30g。取一干净脸盆,加水200ml,先煎煮生山楂、生大黄、苦参、蝉蜕,待煎10~15分钟后,将芒硝加入,再煮1~2沸离火,滤出药液,置于阴凉处,待药液冷却后,用药棉蘸洗(药棉应洗后即换,以免污染药液),每日可洗5~6次。

本方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湿疹22例,结果痊愈16例,好转6例。

6.青黛枯椒散

青黛、枯矾、花椒各30g,雄黄6g,轻粉、黄连各10g,硫黄20 g,黄柏18g。先用1:1 000新洁尔灭或淡盐水清洗患处,用75%  酒精消毒周围,再用青黛枯椒散与植物油调匀外涂患处。每日1次。若渗出较多者,可先用花椒30g,黄连10g,黄柏18g,煎水湿敷患处,每日2~3次。待渗出减少后(一般1~2天渗出可控制),再用本散外涂,涂药至痊愈为止。

本方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湿疹68例,结果全部获愈。治疗时间最短5天,最长15天。

7.外用擦调散

(1)擦剂:苦参、黑豆各300g,白鲜皮、大枫子各250g,木槿皮、地肤子、苍术各150g,生葱20根,五倍子100g。上药共加水煎2次,合并药液800ml,再用95%酒精200ml溶解樟脑、冰片各20g后缓缓加入药液中过滤分装。

(2)散剂:硼酸、氧化锌各500g,氯化铵150g,滑石粉1000g,混合备用。

先用50%氯化钠溶液清洗患处皮肤,再将中药擦剂外擦患处。用擦剂后患处流水甚者,将散剂撒布揉搓,流水不甚者,用凡士林调擦患处。每日3次,7天为1个疗程,最多不超过3个疗程。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湿疹200例,经治疗1~3个疗程后,痊愈172例,好转20例,无效5例。

8.秘传石滑散

煅石膏、滑石各30g,青黛、黄柏末各15g,枯矾10g,冰片、轻粉各5g。以上药物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药粉干撒于患处,如经治疗后渗液减少或已无渗液,可改用麻油适量将药粉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一般每天换药2次,换药时宜用湿棉签轻轻拭去旧药。用药期间忌用水洗患处,以免皮损出现渗液,疮面扩散。并禁食烟酒辛辣肥腻等刺激性食物。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急性湿疹多例,一般用药3天,换药6次,渗液可基本消失,约1周后皮损可痊愈。

9.薄荷乳冰膏

薄荷100g,乳香、冰片各50g,黄柏、黄连、紫花地丁、炉甘石、生地榆、白鲜皮、地肤子各250g。上药共碾细末和匀。将麻油加热至八成熟,倒入药末,边搅边加热,至成糊状。将药膏均匀涂在皮损部位,覆盖无菌敷料后包扎固定,每日1次。

本方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湿疹68例,结果痊愈64例,好转4例。一般用药1次痒痛即可减轻,2次渗液减少,9次可获痊愈。

10.荆防辛芷散

荆芥、防风、细辛、白芷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陈醋调敷患处。每日2次,3天为1疗程。

本方有疏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局限性湿疹24例,结果:1疗程痊愈10例,2疗程痊愈8例,3疗程痊愈5例;无效1例。

11.紫草地香油

紫草、地骨皮、丁香各10g,当归5g。上药用香油250g浸泡24小时,置陶瓷缸中文火焙焦去渣,冷却后涂擦患处,每日2~3次,10天为1疗程。

本方有活血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皲裂性湿疹98例,结果用药1~3个疗程后,痊愈65例,有效28例,无效5例。

12.川楝合剂酊

鲜川楝皮100g,重楼、龙骨、炉甘石各30g,土茯苓、苦参、地肤子、虎杖各25g,黄连、黄柏、黄芩、生大黄、白鲜皮、花椒、地榆各20g,赤小豆、百药煎、刘寄奴、粉丹皮各15g,车前子、冰片各10g。上药共加75%酒精适量浸泡密封10天,滤汁外擦患处。

本方有清热利湿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湿疹165例,结果痊愈126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

13.龙胆蛇床液

龙胆草、透骨草、蛇床子各50g,地肤子、白鲜皮、苦参、黄柏、稀莶草、蚤休各30g,冰片、麝香草脑各20g,川椒15g。将诸药放人罐内(冰片、麝香草脑除外),水煎,第一次加水2000ml,煮开后40分钟再加水1500ml,再煎开30分钟,第三次加水1000ml,煎至2000 ml滤,将冰片、麝香草脑用适量酒精溶解混合于药液内,加入0.03%尼泊金防腐,按每瓶60ml分装。使用时每日外搽患处7次。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湿疹、丘疹性荨麻疹、皮炎等皮肤病70例,结果痊愈40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

14.诃子米醋液

取诃子100g打烂,加水1500ml文火煎至500ml,再加入米醋500ml煮沸即可。用时取药液浸渍患处,不能浸渍的地方可用纱布垫蘸药液湿敷,略加压,使之与皮损面紧贴,干后再加药液。每天3次,每次30分钟,每日l剂。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急性湿疹47例,痊愈45例,显效2例;慢性湿疹34例,痊愈30例,显效3例,无效1例。

15.中西六合扮

滑石粉、黄连粉各4g,氯霉素1.5g,泼尼松片30mg,异丙嗪片0.15g,苯海拉明片0.15g。将上药共研细末,为1剂量。急性湿疹(湿性):先用冷盐开水洗去黄痂渗液,后用六合粉外搽,每日l~2次。慢性湿疹(干性):亦先洗患处,再用适量医用凡士林或雪花膏与其1剂药粉调匀后涂抹患处,每日1~2次。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急性湿疹352例,1次痊愈者58例,2~4次痊愈者294例;慢性湿疹148例,2~4次痊愈者63例,4~15次痊愈者85例。500例中痊愈后1月内复发者8例。

16.大青杀虫粉

大青叶、蛇床子、陈小粉、苦参、滑石粉、丝瓜叶、熟石膏各2份,枯矾、硫黄各1份。将上药共研细末。急性湿疹有水泡渗液者以干粉直接敷贴;慢性湿疹无渗出液者用凡士林调敷患处。每日2次。敷贴前用苦楝皮、苍耳子、车前草各30g,地肤子15g,薄荷9g煎汤外洗患处。

本方有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急性湿疹845例,痊愈826例,好转19例;慢性湿疹572例,痊愈539例,好转33例。一般治疗3~7天,最长不超过2周。

17.黄柏炉甘粉

黄柏粉、炉甘石粉各250g,冰片50g,朱砂、雄黄各25g,五倍子、枯矾各100g,淀粉150g,滑石粉550g。上药共研细粉,装瓶密闭备用。渗出期用10%醋酸调成糊状或直接外敷于患处,每日2次。结痂期苔藓样变后或慢性湿疹可用香油调敷。

本方有清热燥湿杀虫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湿疹15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4%。

18.丹枯参炉粉

上一篇:刺血法治湿疹
下一篇:湿疹方之内治方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