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治疗

采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应止法。方药: 左归饮加减,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2g,鹿角胶6g(烊冲),龟板胶6g(烊冲),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采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应止法。

(一)辨证施治

1.肾阴虚证  

主证:阴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目眩,耳鸣心悸,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 左归饮(《景岳全书》)加减,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2g,鹿角胶6g(烊冲),龟板胶6g(烊冲),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2.肾阳虚证

主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红,精神萎靡,头目虚眩,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晦暗.尿清长,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

治法:温肾因冲止血。     

          

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熟地15g,山药15g,枸杞子12g,鹿角胶log,丝子15g,杜仲15g,山茱萸12g,黄芪,补骨脂15g,赤石脂1gg,禹余粮15g。  

     

3.脾气虚证  

                

主证:面色皓白,畏寒神倦,少气懒言,时时自汗,下腹胀坠,大便不实,经血稀薄,舌苔薄白,脉象沉软。 

               

治法:补气升阳止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黄茂30g,党参1gg,炙甘草log,白术12g,陈皮10g,升麻6g,柴胡5g,赤石脂15g,仙鹤草30g,乌贼骨12g,阿胶珠12g(冲服),大枣10枚。

       

4.心脾两虚证

                   

主证:面色浮白,头晕目花,心慌气短,四肢肿胀,经色淡红,舌质淡,边有齿痕,脉象细弱。

                           

治法:补心脾、固冲任。    

         

方药: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人参log(调冲),白术10g,黄芪20g,茯苓l0g,龙眼肉10g,酸枣仁15g,炙甘草6g,阿胶12g(烊冲)。

                   

5.血瘀证  

                      

主证: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减轻,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苔薄,脉沉涩或弦细。

治法:活血行窃止血。

方药:四物汤(《和剂局方》)合失笑散(《和剂局方》)加味。 

   

当归10g,熟地12g,川芍6g,白芍12g,蒲黄10g,五灵脂10g,茜草12g,益母草15g,马齿苋15g。

6.阳盛血热证 

主证:阴道突然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深红,头晕面赤,口渴频饮,唇燥而裂,心烦不寐,便结尿黄,舌质红,苔黄而薄,脉数大。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生地12g,地骨皮12g,龟板10g(先煎),牡蛎10g(先煎),阿胶10g(先煎),焦山栀12g,地榆15g,黄苹12g,藕节15g,棕桐炭12g,甘草6g。

7.阴虚阳亢证

主证:火升面赤,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咽干口燥,腰腿酸痛,经色深红,舌中光剥,脉象细数,舌质红。

治法:育阴潜阳固冲任。

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地黄12g,山萸肉12g,山药12g,丹皮12g,茯苓12g,生龙骨1gg(先煎),生牡蛎(生煎),生龟板12g(先煎),麦冬l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

(二)中成药  

人参归脾丸,功能补心脾,固冲任,蜜丸1次l丸,1日2次。

三七粉3g顿服或1.5g日2次,祛瘀止血。伴有腹痛,用云南白药0.5g日2次。

当归芍药散(当归4,白芍4,川芎l,茯苓1.5,白术1,泽泻1.5,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药物0.5g,1次服3g,日服2次,治疗3~6个月)。

(三)其他疗法

              

1.耳针,取子宫,卵巢,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肝,肾,神门,每次取2~3穴。用于崩漏止血。

2.体针治疗,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冲脉,气海,子宫等穴,调节月经周期。

3.梅花针治疗,用梅花针自上而下叩打脊柱两侧,环形叩打带脉区,点状叩打三阴交、足三里、百会等穴,治功血止血。

4.艾条灸隐白穴。

(四)食养疗法

1.桂元肉,大枣.莲肉各50g,糯米适量煮成粥,治心脾两虚功血。

2.莲房30g,棉花根20g,白扁豆15g,红糖适量煎汤代饮,治脾气虚功血。柿饼6枚,白扁豆15g,糯米适量煮成粥,治脾气虚功血。

3.艾叶蛋,去壳鸡蛋加艾叶煎水服,每日1次,可加强黄体功能。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疗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