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医疗法

(一)辨证施治 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产后,因体虚而感邪,故虽属热病,也不宜过于攻伐,但又不可片面强调补虚而忽视里实之证,致犯虚虚实实之戒。

(一)辨证施治  

                    

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产后,因体虚而感邪,故虽属热病,也不宜过于攻伐,但又不可片面强调补虚而忽视里实之证,致犯虚虚实实之戒。若辨证属湿热望盛型,治宜清热利湿为主6若属瘀热互结型,则宜清热祛窃;若邪毒炽盛,治当凉血解毒;若热伤气阴,应辅以益气养阴;若病情展,热入营血,则需清营凉血,甚则开窍醒神。

1.湿热望盛证 

              

主证: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腰部酸胀,小腹疼痛,按之痛甚,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如脓,秽臭,或恶露不绝,量多混浊,或经血淋漓不净,质稠色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窃。

方药: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连翘20g,葛根12g,柴胡10g,赤芍15g,丹皮15g,红花12g,桃仁10g,生甘草10g,金银花15g,败酱草30g。

加减:若产后恶露量多,或经期延长,可加益母草15g,茜草10g,以化痰止血;若腹痛可加元胡10g、川楝子10g、蒲黄10g、五灵脂10g,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若腰痛,可加川断15g、寄生12g,以补肾强腰。

2.瘀热互结证

主证:乍寒乍热,下腹痛甚,拒按,恶露不畅,或时下时止,色暗有块,或经期延长,带下量多或不甚多,色黄或赤,大便秘结―,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滑或滑数。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2g,甘草10g,红花l0g,桃仁10g,生地15g,牛膝12g,柴胡10g,枳实15g,红藤15g,败酱草15g。

加减:腹痛甚,加乳香、没药各10g,以化瘀止痛;若腹胀明显,可加川楝子10g,木香6g,以理气行滞;若恶露日久不绝,经期延长,可加益母草30g,茜草10g,以活血止血。

3.热毒.炽盛证

主证:寒战高热,头痛,下腹胀满,疼痛拒按,腰痛甚,烦躁口渴,尿黄或尿频尿痛,倦怠乏力,嗜睡,恶露时下时止,带下量多,浓稠臭秽,舌质红苔干黄,脉洪数或滑数无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窃。

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银花15g,野菊花15g,天葵子10g,连翘15g,柴胡10g,赤芍15g,积壳12g,生地15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10g。

加减:若尿频,尿痛,可加车前子10g(包)、泽泻10g,以清湿热、利小便;若高热,烦渴,少气储言,可加人参15g(或西洋参12g)、麦冬15g、天花粉15g,以益气养阴。

若热入营血,证见高热,汗出、烦躁,甚或斑疹隐隐,舌红终,苔黄燥,脉弦而数,可用清营场(《温病条辨》:玄参15g,生地15g,麦冬15g,银花15g,连翘15g,竹叶心6g,丹参15g,黄连10g,水牛角粉15g冲服)加紫花地丁15g、蚤休12g,以清营解毒、养血滋阴。

若有神昏肢厥,可用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以开窍醒神。

若高热持续不退者,可用穿琥宁注射液160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

(二)中成药        

         

1.妇科止带片:清热燥湿,用于湿热证。片剂,每片0.25g。口服,每次服5片,每日3次。

          

2.四妙丸:清热祛湿,适用于湿热证。水丸剂,15粒重1g。口服,每次6g,每日次。

(三)单验方

1.鱼腥草30~60g(鲜草加倍),蒲公英30g,忍冬藤30g,水煎服。用于热毒内盛型。

2.黄柏粉3~5g,分3次空腹睡前服下,连用7天,用于湿热型。(《中国秘方全书》)

3.鲜益母草捣为碎末。每次服6g,甘草汤送服。用于瘀血阻滞型。(《民间偏方秘方精选》) 

                                   

(四)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毫针

治则: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取穴:主穴:中极,气海,天枢,次韶,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配穴:恶寒发热者,加外关、合谷;大便干结不通者,加上巨虚;便溏秽臭者,加阴陵泉;带臭赤黄者,加行间、蠢沟、大赫。

手法:针中极、气海、天枢,均直刺1~1.5寸,提插泻法,局部有酸胀重感。次s穴直刺1.5 ~2寸,腰能酸胀感,且可使针感向小腹部放散,行捻转泻法。血海穴直刺l~1.5寸,提插泻法,局部酸胀感或针感向筋部放散。三阴交穴直刺,提插运针,使针感向上或向下放散,足三里直刺l~2寸,提插运针,平补平泻。外关、合谷提插或捻转泻法,较强刺激,针后使汗出。上巨虚提插泻法,针感向下放散。阴陵泉提插或捻转泻法,局部酸胀感或向下放散。行间直刺0.3~0.5寸,提插运针,用泻法,局部有痛胀感。针兹沟穴,沿胫骨后缘斜刺向上,进针1.5~2寸,较大幅度捻转,使酸胀感向上扩散。大赫穴直刺1~1.5寸,提插泻法,局部酸胀。

(2)耳针  

   

取穴:子宫,卵巢,内分泌,肾上腺,肝,三焦。

  

操作:①毫针,中等刺激,每日1次。②耳穴埋豆,选用王不留行籽,每日按压2~3次。③埋针,每次选2~3穴,每周3次,两耳交替进行。

2.推拿按摩

取穴:中极,气海,气冲,大肠俞,八s,主阴交,行间。

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掌根揉搓腰骶部,重力按摩八韶穴,大肠俞。再取仰卧位,沿任督及冲脉循行路线,由上向下快速平推,至小腹胀热为度,点按中极、气海、气冲各2分钟。最后用拇指按揉三阴交、行间、阴陵泉各1分钟。

 

3.中药外敷:新鲜蒲公英250g,捣烂如泥,加白酒调匀,外敷下腹部。

4. 中药保留灌肠: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三棱10g,莪术10g,延胡索15g。上药浓煎1ooml,保留灌肠,每晚1次。适用于各证。恶露或经血未净者不用。

(五)食养疗法

1.败酱紫草煎(《妇科饮食疗法》) 

组成:败酱草45g,紫草根15g。 

          

用法:水煎,加红糖服用,日2次。连服1周为1疗程。

适应症: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适用于湿热壅盛证。

2.槐花茁米粥(《妇科饮食疗法))

组成:槐花log,孩米30g,冬瓜仁20g,大米适量。

          

用法:将槐花、冬瓜仁水煎成浓汤,去渣后再放苡米及大米同煮成粥服食。日2次。服至病愈。

适应症:本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炎作用。适用于湿热壅盛证。

3.荞麦散(《食物疗法》)

组成:养麦不拘多少。

用法:炒后研末,每次6g,日服2次。 

              

适应症:本方具有理气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4.佛手玫瑰花煎(《百病家庭饮食疗法大全》)

组成:佛手12g,玫瑰花10g,败酱草30g。 

              

用法:上3味同时水煎,煎至300m1,日2次分服。每日1剂。

适应症: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消胀功效。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5.丹参香附堡鸡蛋(《妇科奇难杂证论治》)

组成:丹参30B,香附12g,鸡蛋2个。   

            

用法:3味加水同煮,熟后剥去蛋壳取蛋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饮汤。日2次分食,5 ~10天为1疗程。

                    

适应症:本方具有活血祛瘀,理气补虚之效果;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