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方之内治方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为常见多发病。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①外麦粒肿:睫毛毛囊或其附属腺体的炎症;②内麦粒肿:睑板腺的炎症。本病初起,眼睑近睑缘部具有红肿热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现,扪之有硬结及压痛,以外麦粒肿为显著。内麦粒肿结膜面局限性充血、肿胀。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为常见多发病。患者以青少年较多见,素体虚弱或有近视、远视及不良卫生习惯者,常易罹患。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①外麦粒肿:睫毛毛囊或其附属腺体的炎症;②内麦粒肿:睑板腺的炎症。

本病初起,眼睑近睑缘部具有红肿热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现,扪之有硬结及压痛,以外麦粒肿为显著。如感染靠近外眦部还会引起反应性球结膜水肿。内麦粒肿结膜面局限性充血、肿胀。3~5日后,形成脓点(外麦粒肿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在睑结膜面),可自行溃破排出脓液,一旦溃破,疼痛立即缓解,红肿亦逐渐消退。较重病例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以及发热等全身反应。抵抗力低下的儿童、老年人以及患糖尿病、营养不良或其他慢性消耗性全身疾病的人得了外麦粒肿,炎症可能扩散而演变为睑蜂窝织炎。

本病治疗初期采用局部热敷,促使炎症消散,病情较重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应使用抗生素。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并引流。

中医学称本病为“针眼”、“偷针”、“挑针眼”、“土疳”、“土疡”。严重者可见“胞肿如桃”。多因外感风热上犯胞睑或嗜食辛辣,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导致气血瘀滞,腐败为脓所致。治以疏风,清热,泻火,解毒,消瘀,散结。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芩薄汤

黄芩6g,薄荷3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3次服用,5日为1疗程。

本方有清热解毒,疏风明目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100例内、外麦粒肿患者,结果痊愈93例,无效7例。

2.赤白汤

生赤芍、白鲜皮、黑元参各9g,生地黄12g,淡竹叶、广陈皮各4.5g,甘草3g。风盛者加荆芥、防风;热盛者加黄连、山栀子;湿盛者加苍术、黄柏;瘀甚者加红花、大黄。

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对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本方有清热解毒,通络利湿之功。适用于脾胃湿热所引起的睑腺炎等症。

3.金甲汤

金银花、甲珠、地丁各12g,僵蚕、白芷、丹皮各9g,全蝎(酒洗)、甘草各6g,生地15g,细辛3~6g。风热重加连翘12g,牛蒡子9g;口渴加花粉15g,葛根12g;大便于结加大黄、枳实各6g;小便黄赤加栀子、木通各9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清热通络,解毒祛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睑腺炎有较好疗效。

4.金归汤

当归尾、陈皮各10g,浙贝母、苦参各15g,金银花2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解毒散结,活血通络之功。适用于睑腺炎症见眼睑红肿生疖,且有压痛,数日后红肿加重,出现脓点,终则破溃,严重者出现眼睑红肿,耳前起粟,或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腻,脉浮大滑数。

5.解毒汤

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g,连翘12g,白芷6g。若病情严重,加大银花、蒲公英剂量;大便秘结,加大黄、元明粉;如脓已成,加穿山甲、皂角刺、钩藤以促使破溃排脓。

每日1剂,水煎,煮沸20分钟,取药液约150ml,加水再煎,取药液150ml,将2次药液混合备用。每天分次服。

本方有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睑腺炎。

6.化脾汤

薄荷叶、升麻、藿香叶、陈皮、枳壳、炒栀子、黄芩、防风、生石膏各12g,甘草6g。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本方有醒脾化湿,解毒通利之功。适用于脾胃积热型睑腺炎。

7.急麦汤

黄芩、生地、连翘、银花各15g,防风、川芎、白芷、白术、枳实、大黄各10g,甘草5g。脾胃虚弱,便溏乏力,去大黄、生地、白芷,加党参、当归、黄芪。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同时用二煎药渣煎水熏洗患部,每日2次。

本方有清热解毒,通下利湿之功。适用于急性化脓性睑腺炎。

8.银蒲解毒汤

金银花、蒲公英各30g,天花粉、黄芩、赤芍、菊花各15g,荆芥穗、白芷、全蝎、甘草各10g。

上药加水1000ml,浸泡1小时后,煎至400ml,每日服1剂。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滤出药液,分2次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湿热敷患眼(重复使用时需再加热)。

本方有清热解毒,疏风行血,消肿散结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麦粒肿75例,结果痊愈72例,3例因化脓无效。

9.竹叶石膏汤

石膏30g,黄连、黄芩、栀子、竹叶、赤芍各9g,白术、扁豆各10g,升麻、生甘草各6g。伴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麦冬。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同时取六神丸10~30粒,加入适量新鲜人乳汁溶化后,用鸡毛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4次。内麦粒肿涂药可增至每日5~6次。

本方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麦粒肿30例,结果均获痊愈,其中治疗1天者15例,2天者6例,3天以上者9例。

10.生斛花粉汤

生地、天花粉、夏枯草各15g,石斛、连翘、金银花、黄芩、黄柏、焦白术、白扁豆、党参各10g,枳壳6g。

水煎服,每日1剂,服5剂后随证加减,再服5~10剂。同时配合抗生素点眼。

本方有养阴清热,益气明目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复发性睑腺炎患者106例,其中复发次数最少2次,最多20次,平均4次。结果痊愈101例,再次复发5例。

11.二子明目汤

决明子、青葙子、丹皮、夏枯草各8~20g,桑叶、谷精草、淡竹叶各5~10g,菊花、赤芍、刺蒺藜各5~15g,生地、赤小豆各10~30g,生石膏15~50g,薄荷3~5g,番泻叶0.5~4g,生甘草3g。脾胃虚弱者加莲肉8~20g;已化脓者加银花8~20g。

上方以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熬半小时,成人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至300 rnl顿服。小儿每日1剂,水煎2次,共煎取汁200ml,分2次服,每次服100ml。

本方有清肝泻脾,祛风明目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急性睑腺炎3l例,结果均获痊愈,其中服3剂痊愈者27例,均为15岁以下患者;服5剂痊愈者4例;只用基本方未加减药物者26例;在基本方中加减药物者5例。随访无1例复发。

12.益气通络汤

黄芪18g,炮山甲、生地、柴胡、桔梗各12g,川芎、当归、地丁、赤芍、白芷、金银花、玄参各9g,夏枯草、桑白皮各15g,枳实、甘草、酒制大黄各6g。胞轮红赤,加桃仁6g,丹皮9g;胞睑红肿,加葛根15g,白蒺藜、木贼、蝉蜕各9g。

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

本方有益气通络,解毒散结之功。适用于睑腺炎。

13.荆防解毒汤

羌活、荆芥、防风、黄芩、白芷、枳壳、桔梗、柴胡、前胡、白蒺藜、甘草各10g,茯苓、天冬各12g,独活、川芎、薄荷各5g,生石膏(包)4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清热解毒,通下泻火之功。适用于脾胃湿热内蕴,复受风邪外袭,热毒上攻,壅阻于眼睑所致的睑腺炎。

14.益散通络汤

党参、黄芪、银花、赤芍各15g,公英25g,连翘、皂角刺、防风各10g,白芷、川芎各6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益气通络,解毒散结之功。适用于睑腺炎反复发生,终年不愈者。

15.利湿解毒汤

薏苡仁30g,金银花20g,蒲公英、当归、川芎、陈皮、甘草各10g,栀子、大黄各6g。局部发痒,红肿热痛较剧者,加白芷、防风各10g;发热,便秘者,大黄加至12g。

每日1剂,加水煎沸15分钟:过滤取液,药渣再加水煎20分钟,滤过去渣,2次滤液对匀,分早晚2次服。每日煎药时取适量药液先熏洗患处1次,效果更佳。

本方有利湿解毒,通络散结之功。适用于睑腺炎。

16.通络清解汤

羌活、防风、荆芥、白芷、当归尾、川芎、炮山甲、酒大黄各10g,黄连3g,生地、赤芍各15g,金银花20g,皂角刺12g,生甘草6g。

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

本方有活血通络,解毒通下之功。适用于睑腺炎。

17.益气解毒汤

党参、黄芪、白术、蒲公英各10g,茯苓、银花各12g,甘草3g。硬结不消,为痰湿结聚,加浙贝母、昆布、桔梗、前胡;食滞不化,加麦芽、神曲。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益气解毒之功。适用于睑腺炎反复发生,此愈彼起,或多个发生,红肿基本消退,面色少华,倦怠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者。

18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