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的治疗

干燥综合征可分为原发型与继发型两种。临床所见的SS主要是原发型,而继发型SS常在原发病经过治疗后缓解或消失。原发型S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在多数情况下,SS的 治疗同时还包括针对该病所并发的结缔组织病。一般认为,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SS)可分为原发型与继发型两种。临床所见的SS主要是原发型,而继发型SS常在原发病经过治疗后缓解或消失。本文所述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型SS 。原发型S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在多数情况下,SS的 治疗同时还包括针对该病所并发的结缔组织病。一般认为,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大约有半数原发型SS的患者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时还伴发1种或 数种结缔组织病。原发型SS的治疗可分为一般治疗、局部治疗及系统治疗3部分。

1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虽然不像局部治疗及系统治疗具有针对性,但对多数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 对以上呼吸道干燥症状为主的SS患者。部分轻症患者仅需一般治疗即可控制症状。一般治疗 包括湿润 上呼吸道粘膜如保持室内湿度,避免过于干燥。在空气干燥的季节使用空气加湿器或地面洒水等措施,增加空气湿度,缓解眼、鼻及口腔等干燥症状。另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对干 燥症状也有益处。

2 局部治疗

2.1 眼部病变的治疗:人工泪液滴眼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眼部用药。人工泪液的配方有多种,其成分包括膜稳定剂、维生素、防腐剂、雌激素及0.9%氯化钠溶液。膜稳定剂有多种,可以选用的配方成分有 羟甲基丙 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右旋糖酐、透明质酸等;维生素多用右泛醇或视黄醛;防腐剂可选用硫酸汞、氯乙定或氯代丁 醇;雌激素多用雌二醇。用0.5%~1.0%羟甲基纤维素生理盐水(人工泪液之一)或润舒眼药水滴 眼可以使半数患者眼干燥症状缓解,对防止眼并发症有一定疗效;也可以使用硫酸软骨素溶 液、聚乙烯醇溶液、Lock溶液、Gifford溶液等人工泪液滴眼。经常使用人工泪液可以出现泪点呈圆锥形或泪点凝集现象,大剂量的眼药水会引起中毒性角膜炎。而在人工泪液中加视 黄醛可以明显减轻眼干燥症状,增加杯状细胞密度。伴有睑缘炎者可以同时应用四环素眼药膏及口服多西环素。

对尚有部分泪腺功能的顽固病例,可用电凝固封闭泪点或堵塞鼻泪管,这样可以保存泪液, 缓解眼干燥症状。对于角膜溃疡者可用硼酸眼膏、金霉素眼膏等治疗。

一般情况下,间歇应用氢化可的松眼药水滴眼对缓解眼干燥症状有利。但是,连续长期使用 皮质类固醇滴眼剂,可以出现角膜穿孔,故应避免长期使用。对角膜穿孔者应进行手术修复,尽量保护视力。

2.2 口腔病变的治疗:避免用口呼吸,平时多饮水。避免使用可引起口腔干燥的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某些降压药物及利尿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引起口干,加重粘膜干燥。

咀嚼口香糖、无糖糖果、枸橼酸及柠檬汁有刺激涎腺分泌作用,缓解口渴症状;饭前用2% 羟甲基纤维素生理盐水涂口腔粘膜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也有暂时的效果;饭前经常用 液体如甘油拭子等湿润口腔,也是缓解口腔干燥的简便方法。口腔疼痛可用0.5%达克罗宁液或5%苯唑卡因糊剂涂擦或用0.05%的普鲁卡因含漱。而用2%碳酸氢钠液或50万U/100ml制 霉菌素液含漱可以预防念珠菌感染。

2.3 鼻腔干燥的治疗:可以用0.9%氯化钠溶液滴鼻。禁止应用油性润滑剂,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类脂质性肺炎。

2.4 阴道干燥的治疗:妨碍性生活者可以应用润滑剂。

2.5 皮肤干燥的治疗: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以应用润肤剂。

3 全身治疗

3.1 必嗽平(溴苄环乙胺):用量每次16~24mg,3次/d,口服,能明显缓解眼及口腔干燥症状,也能增加气管的分泌,减少分泌物的粘稠度,还可减轻皮肤及阴道的干燥感。

3.2 免疫调节剂:常用胸腺素10mg隔日肌注,一般需应用3~4个月,症状控制后改为2次/周,进行维持治疗;或左旋咪唑片50mg,3次/d,口服3天停用11天为1个疗程,应用 3~6个疗程;或转移因子1U,2次/周,常用8~10周。

3.3 皮质类固醇制剂:对单纯以粘膜干燥为主,没有明显系统损害的患者可以不用或小量应用,有时小量皮质类固醇可减少腮腺及泪腺的淋巴细胞浸润,延缓病情进展。对于并发 间质性肺炎、肾功能受损、关节炎及高粘滞综合征等病变者,用泼尼松片30~40mg/d,症状 缓解后递减剂量,约4个月后停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并改用非类固醇抗炎剂。24%的SS患者并发 肺功能 改变,主要是肺间质纤维化。当有肺纤维化或周围神经病变时可以用较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同时密切观察因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果同时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

3.4 免疫抑制剂:严重的病变或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不能控制的患者,可以联合应用或单独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的药物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一般多选用环磷酰胺 ,方法是2~4mg・kg-1・d-1口服。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腺体淋巴细胞浸润, 改善外分泌腺的功能,同时对系统的免疫病理损害有减缓进展作用。应用免疫抑制剂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密切观 察血液、泌尿生殖系统及肝脏等毒副作用,病情控制后应及时减量或停用。

3.5 其他制剂:阿司匹林、消炎痛及氯喹等对SS患者有一定疗效。其中氯喹对改变眼部症状 较好。本类药物适用于轻型SS患者,也适用于停用激素后的继续巩固治疗。长期应用非类固 醇 抗炎剂可以引起食管炎及食管狭窄[6],对胃粘膜也有损伤作用。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或消炎痛时,应同时服用制酸剂,减轻非类固醇抗炎剂的副作用。

3.6 合并有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结节病、硬皮病及多发性肌炎等,应该给予相应的治疗。当结缔组织病减轻时,本病也相应减轻。SS是一种良性疾病,不到5%的患者因肺 功能、肾功能、感染或淋巴系统肿瘤而死亡。并发恶性淋巴瘤时,应首先治疗恶性淋巴瘤。

总之,在对SS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要确诊是原发型还是继发型,在全面分析病情的基础上,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其要合理地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及免疫抑制剂。通过积极、合理的 治疗,可以减轻SS患者的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