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之关键病机脾胃失职

脏气不平,气血逆乱犯脑是为癫痫发作的病机特点,内风是其发病动因,实邪闭窍为风动的内在因素,脾胃失职是为病机关键。癫痫之关键病机脾胃失职脾胃中焦,通上联下,是升降的枢纽,故畅达脾胃之气可做为调理气机升降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了一系列神志疾病症状,多与脾胃功能紊乱有关。

痫病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使脏腑受伤,神机受损,元神失控所导致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各“癫痫”,俗称“羊痫风”。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如常人为特征。又称为“痫证”、“癫痫”、“羊痫风”等。自新生儿至老年均可发病。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癫痫包括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出现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不同类型。

癫痫病的形成,大多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身患其它疾病是为痫病的主要病因,痰瘀浊邪蒙闭脑窍,窜走经络则是造成癫痫发作的直接因素。本病机理可概括为脏腑机能失调整,阴阳升降失职,以致风、痰、火、气交杂,但以脑髓神机受累为主,与肝脾心肾关联密切。如肝肾阴虚,水水涵木,木旺化木,热极生风,肝风内动,出现肢体抽搐,角弓反张。若脾虚不能运化,津液水湿积聚成痰,痰迷心窍,则出现神不守舍,意识丧失。脏气不平,气血逆乱犯脑是为癫痫发作的病机特点,内风是其发病动因,实邪闭窍为风动的内在因素,脾胃失职是为病机关键。

癫痫之关键病机脾胃失职

脾胃中焦,通上联下,是升降的枢纽,故畅达脾胃之气可做为调理气机升降的一个重要环节。脾是藏神的重要脏腑之一,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而生气血。《素问・经脉别论》道“饮用语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过脾的“散精”、“上归”之功,营养物质才得输布全身,而营血等营养物质又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本神》将其概括为“脾藏营,营舍意”。《灵枢・平人绝谷》也说“故神者,水谷之精”。

而重要的是脾胃居中焦,对脏腑气机有转输之功。《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这里左右表里并非解剖部位,而是用来说明肝肺心肾之气功能上的位置、作用和相互关系等。左升右降表里出入是气机运行基本模式,心肾肝肺位于四旁,脾胃斡旋气机居中,构成五脏气机协调的基本模式。此处的所谓“使”即畅通无阻之意,可引伸为转枢,说明五脏气机的升降、内外运动等,均有赖于脾胃之转输作用。朱丹溪《丹溪心法》明确记载“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于地之交泰,是为无病”。

临床上牌胃功能失调,既可影响营养物质的化生,又可使气机升降失常,影响其它脏腑功能,并可使代谢障碍,产生水饮痰浊等物质,而影响精神活动的正常维持,引起神志疾病。如《灵枢・大惑论》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素问・厥论》曰“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素问・厥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安言”。《素问・热论》“阳明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反映了一系列神志疾病症状,多与脾胃功能紊乱有关。

引人注目的是《灵枢・癫狂》对各类神志疾病的处理大都从手足阳明经取穴。《素问・病能论》“有病怒狂者,……病名阳厥……治之奈何?……夺其食即已”,明确提出了控制饮食的治疗方法,可谓开神志异常之症从调理脾胃为治之先河。

临床上通过调理脾胃,不仅有利于化除痰浊,使之不再扰乱神明,又可使精微物质化生正常,营血充足,而保持神志健旺。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脾胃气机调畅,通过其转输作用,使其它脏腑气机都能得到调整,从而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脾藏神在五脏藏神理论中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古今医家治痫皆重脾胃,其意大致如此。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