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所以,反应性精神病的预后是良好的,且一般不再复发。反应性精神病是在强烈应激事件作用下急剧出现的精神障碍,症状多反映应激事件容,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预后较好的一驵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其临床表现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创伤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致病因素一旦消除或环境改变,并经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即可恢复正常。所以,反应性精神病的预后是良好的,且一般不再复发。

有明确、持久而强烈的精神创伤病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约半数病人在精神创伤后1~2天之内出现症状,也有长达1~2个月或数月后发病。

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 psychosis)是在强烈应激事件作用下急剧出现的精神障碍,症状多反映应激事件容,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预后较好的一驵精神病。我国12个地区抽样调查的时点患者病率为0.1%。,终身预患者率为0.49%。,农村高于城市,女性较为多见,青壮年患者居多。战时发病率较平时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日军中反应性精神病患者约占战时精神疾病患者的10%-25%,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本病患者占同期精神疾病患者总数的26.7%

病因病理

一、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急剧的精神刺激因素常是使患者惊恐或其有威协性意义的事件,如火灾、烘水、地震、车祸、亲人突然死亡及战时的轰炸、火器威胁、白刃捕斗等。持续的精神紧张、持久而沉重的内心矛盾和情绪负担,长期的隔离等亦可导致过度悲伤、懊丧和内心痛苦。

精神因素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才能造成患者的强烈怀念绪反应,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其行为与思维受病理情感的支配下而呈现出各种精神症状,甚至意识障碍,

二、性格特征:敏感、多疑、懦弱者易发病。

三、其它因素:在重病蓝天慢性躯体疾病之后、过度疲劳及女性的月经期、产褥期等躯体功能消弱的情况下易发病;患者的内心冲突程度又与其心理社会背景(如文化教育程度、爱好、愿望、价值观念等)有关;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者易发病。

临床表现

常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类:

一、反应性意识障碍:以意识朦胧为主,对周围事物感知不清晰,情绪悲愤、惊恐、激动等,亦可出现冲动行为,并与应激事件有关的人物相联系,事后不能回忆或有部分回忆。

二、反应性木僵:以不言、不动为主要症状,意识模糊,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和刺激无反应。

三、反应性兴奋:以行为兴奋为主症,伴有轻度意识障碍,无目的的逃避、奔跑、出走,有的表现为嬉笑、话多,甚至殴人毁物。

四、反应性抑郁:以情绪低落、精神活动掐制为主,言语减少,行动迟缓,对生活或事物丧失兴趣与自信,甚至出现消极情绪、自杀企图或行为。

五、反应性偏执:以被害妄想为主,常无明显意识障碍。可有牵连观念,认为周围人在议论、指责或讽刺自己,甚至怀疑受到监视、跟踪或迫害。怀疑的内容和对象围绕精神创伤体验,无泛化倾向,伴有生动的情感体验,有的可有幻听或幻视。

诊断依据

精神因素是发病的产因之一,仅有精神因素尚不足以诊断酸辣同,诊断依据有:

一、于明显而强烈的应激事件作用下发病,应激事件作为精神因素要有足够的强度。

二、起病在时间上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

三、精神症状的内容反映患者对应激事件的内心体验,不泛化,不脱离现实,可被人理解。

四、精神因素消失或脱离应激事件的景境后,经适当治疗,恢复较快。

五、病程短、预后好,一般不复发,不残留精神缺陷或人格改变。

诊断鉴别

1、抑郁症:反应性抑郁虽然表现情绪抑郁,意志消沉等,乍看起来与抑郁症似乎难以区别,但抑郁症的情感障碍比较显著,罪恶妄想较为常见,抑制性运动也较严重,并且病人缺乏心因性体验,对抑郁情绪的具体起源自己弄不清,改变环境也不能减轻。另外,抑郁症往往过去有类似发作史,发作年龄较迟,且早醒突出,有昼重夜轻的周期变化及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病程迁延可达数月之久。而反应性抑郁状态的抑郁情绪起源有较具体确切的对象、事件、心因性体验较强烈,常流泪向别人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病程较短,改变环境症状可减轻,一般不复发。

2、癔症:反应性精神病和癔症同属心因性疾病的范畴,而且发病均较急,尤其是当出现意识障碍时,两者的鉴别较为困难。一般说,癔症的意识障碍呈多样化,可表现在不同意识水平和内容上,但以意识范围的缩小较为常见,二者的鉴别点如下:反应性精神病的性格无特殊,精神症状多与精神因素引起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暗示治疗无效,无躯体症状,病程多为一过性,少有复发。而癔症病人的病前性格多为自我为中心,富于幻想等,属艺术型性格。女性多见,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些夸张或表现性,情感不稳定,并有尽情向外发泄的倾向,暗示性明显。可有其他癔症性症状,症状多为发作性病程中可有间隙清醒期,常反复发作。以往可有多次类似发作史。

3、精神分裂症:反应性偏执状态,有时表现为丰富的妄想及幻觉时,应与急性发病而又有一定诱因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相鉴别。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病人有思维联想障碍,妄想内容荒谬离奇且有泛化,情感色彩不突出,与行为不协调等特点。病前多为分裂性人格。另外,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缓慢起病的较多,病程迁延,预后较差。而反应性偏执状态病人的精神症状特点多与发病当时的处境密切相关,因而容易被理解,情感反应与思维是协调的。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

治疗

反应性精神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治疗:

(1)精神治疗:因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病系由明显而强烈的精神创伤所引起,故精神治疗尤为重要。首先应以解释性心理治疗,向病人分析并指出如何正确对待发病的精神刺激;再讲明本病的性质,使病人能够掌握发病的规律;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解除顾虑,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战胜疾病,给病人以安慰和保证,促使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2)环境治疗:由于病人对发病当时的处境有明显的创伤性体验,为了促使病情早日好转,应尽可能地调整环境,消除发病的不良刺激。实践证明,将病人转移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新环境中,对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3)药物治疗及物理疗法:这些治疗虽是对症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保证病人的睡眠,对具有焦虑不安,心烦失眠的病人,可选用弱安定剂,调整大脑的机能状态,延长生理睡眠时间,常用的药物有安定,利眠宁,安太乐或水合氯醛等。

对急性起病表现兴奋,偏执或抑郁状态的病人,可分别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剂,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泰尔登及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剂量一般不宜过大。对有自杀企图的病人,应严加注意并进行几次电休克治疗。对不能主动进食,木僵和抑郁状态的病人,或幻觉、妄想和抑郁等症状显著而持久,身体虚弱者,应给予支持疗法,如鼻饲或静脉输液以维持必要的营养,必要时可配合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预防

反应性精神病通常为一过性,只要让患者远离引起心理刺激的环境及事件与有关的人,病情便会逐渐平缓下来而好转。作为家属亲友须注意的是,不要过多看望而干扰他的休息;无须出于好心而提及事情的经过及看法;不要没完没了的开导;尽量避免与事件有关的人与患者接触,减少或避免对事件的联想。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让患者感悟和休息。若有寻死轻生、害人等危险意念,急送专科医生就诊或住院,至关重要。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