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唇癌

唇癌是指发生于上下口唇的恶性肿瘤为口腔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口腔癌中占第三位,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1%~0.5%,占口腔恶性肿瘤的7.1%~15.0%,欧美国家唇癌患者较多,占口腔癌的20%~30%。口唇上皮角化、白斑、疣赘、肉芽肿及裂口等长期不愈,亦可导致癌变。

唇癌是指发生于上下口唇的恶性肿瘤为口腔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口腔癌中占第三位,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1%~0.5%,占口腔恶性肿瘤的7.1%~15.0%,欧美国家唇癌患者较多,占口腔癌的20%~30%。一般下唇比上唇易受累,约90%~95%发生在下唇红缘部,而且以下唇的外1/3处为多见。男性患者居多,男女之比为7:1。高发年龄为50~70岁。唇癌绝大多数为高分化之鳞状细胞癌,多在良性赘生物的病变基础上发生,其生长速度较慢,预后较好,一般5年生存率为70%以上,本病的病因可能与局部长期受异物刺激,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有关。口唇上皮角化、白斑、疣赘、肉芽肿及裂口等长期不愈,亦可导致癌变。

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T1、N1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者,为手术适应症。凡局部病变超越中线,口底固定,转移淋巴固定(N3)或远处转移(M1)者一般不作为手术适应证。

2、手术治疗原则

首次手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器官转移,所以首次手术必须达到无瘤根治的目的,为此应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原发癌手术治疗原则肿瘤切除的广度必须在肿瘤边界以外至少1cm以上的正常组织中进行,要求至少以同样的广度切除肿瘤深层(肌层);手术时应做到轻巧而敏捷的锐行切除,切忌在术中犹豫不决,反复擦拭瘤组织,或过度挤压瘤组织,这样有可能增加癌组织创面种植的机会,从而造成术后复发。为了克服此缺点,对一些较晚期病例宜休用术前60Co放疗40Gy4-5周,或动脉化疗(用5-FU每日100mg,总量8-10g,停药3-4周反应消失后进行手术),使肿瘤缩小后再考虑手术;较小的(2cm以内)原发癌,经术前放疗或化疗后肿瘤已明显缩小或临床症状消失亦可考虑作局部广泛切除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的非连续性切除术;对于晚期癌,需作包括原发灶与颈淋巴结及有关组织整块切除的联根治术。

2、继发癌手术治疗原则临床检查已发现有颈淋巴结转移时,应常规行颈廓清术;对临床上未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者是否作选择(预防性)颈廓清术,目前尚有意见分歧。一般认为行颈廓清术的指征是:颈部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或可疑转移而无远处转移者;对于转移率高的舌癌直径大于2cm,应采用预防颈廓清术。有人认为原发灶小于2cm者也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所以目前对舌癌的治疗,学者们积极主张做预防性颈廓清术。

3、手术方法

临床上应根据病变范围选择手术方式:T1病例可作距病灶外1cm以上的楔形切除直接缝合;T2病例,根据局部情况可行患侧舌大部或半舌切除直至全舌切除;对于原发灶T1,颈部转移为N1或可疑舌癌波及同侧口底及下颌骨者,应施行一侧舌、下颌骨及颈淋巴结联合清除术,如对侧淋巴结有转移灶应做双侧颈廓清术。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分为外照射和组织间照射,一般先采用外照射使瘤体缩小并控制感染后,再行组织间照射。放疗前应做好口腔卫生,预防牙感染及颌骨放射性骨髓炎的发生。

1.外照射 单纯外部照射治疗疗效较差,一般仅做姑息性治疗。一般用超高压装置,总剂量30-40Gy/3-4周。治疗舌前2/3癌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病变边缘向外扩大1cm左右进行照射;第二阶段从口底向癌瘤中心照射;第三阶段将舌拉出,作接触照射。对放射治疗已有颈淋巴结清除术。术前放疗最好用60CO机,其对浅层软组织损害较小,不影响手术愈合;因故不能手术者,可继续放疗,同时应注意避开脊髓,以免脊髓损伤。

2.组织间照射 适用于舌背、舌侧缘或舌腹直径2cm以内的病变。瘤体愈小,效果愈佳。一般使用镭针、60钴针、137铯针。每针含量为1.2-2mg,将针作栅状均匀排列,根据肿瘤厚度作一个或两个平面插入,各针之间及两个平面之间一般间隔1cm。放射剂量为80~90Gу,6~8天内完成。此法的优点是疗程短,肿瘤局部有足够的放射剂量,全身反应较轻,局部瘢痕少,可保存舌的功能。

(三)化学治疗

适应症

可作为手术前后辅助性治疗。术前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利于手术切除,而术后化疗主要用于怀疑切除不彻底或有远处移的患者。

1、单药化疗

目前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最有效和最新的药物,其为广谱抗癌药,与其他药联合使用,可较大幅度提高疗效。用法:15~20mg/m2, 每日静脉注入,共5次(注间水化利尿),4周后重复;40mg/m2。W加渗盐水,静脉注入,共用5次,4周后重复(注意水化利尿);50mg/m2,静脉注入,第1、8天,每4周重复一次(注意水化利尿);10~30mg/m2,静脉注入,第1天,每周一次。

MTX是最早及最普遍使用的药物之一,可以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亦可采用大剂最与亚叶酸钙解救,一般认为采用40~50mg/m2,每周一次,或15~20mg/m2每周两次,静脉给药较其他方法疗效好,可使用1/2~1/3病人部分缓解。

BLM是一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抗肿瘤药物,可使晚期的肿瘤缩小,合适的剂量0.25~0.5U/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周1次或2次。国内产品为平阳霉素,主要成分BLMA5,一般使用剂最8~12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周2~3次。BLM衍生物培普利欧霉素,肺毒性较少,对口腔癌的疗效较好。

第二次铂类抗癌药卡铂由于其非血液学毒性如肾毒性、消化道反应、耳毒性及周围神经毒性较低,可以代替DDP。一般可采用200~400mg/m2静脉输入1次,或60~82mg/m2,静脉注入,每日1次,连用5天,3~4周后重复的方案。

吡喃阿霉素(THP-ADM)是化学结构与ADM相近的新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其非血液学毒性较ADM轻,单一用药缓解率在20%~70%,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剂量一般为35~45mg/m2,静脉注入,每3~4周一次。

2、联合化疗

联合化疗方案主要是含DDP和不含DDP的两大类。含DDP的联合化疗方案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亦优于许多不含DDP的联合化疗方案。

以DD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癌的治疗中目前认为是最为有效的。

1.MVP方案

DDP 3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VLB 5mg/m2 ,静脉注入,第1、8天;

MTX 20mg/m2 ,静脉注入,第1、8天。

每3周重复。

2.PMDY方案

DDP 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水化利尿;

PYM 5mg/m2,肌内注射,每周2次;

MTX 20mg/m2,静脉注入,第1、8天。

每3周重复。

3.DDP+5-FU

DDP 30mg/m2,静脉滴注,静脉注入,第4天;

PYM 5mg/m2,肌内注射,第3、10、17、24天;

MTX 40mg/m2,静脉注射,第1、15天;

5-FU 600mg/m2,静脉滴注,第1、15天。

第4周一次,共3次。

(四)综合治疗

术前放疗+手术根治+术后放可化疗:术前放疗适用于体积较大的舌癌或舌根部未分化癌,术前放疗的目的是为了缩小肿瘤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术后放疗和化疗的目的是消灭肉眼不可见的残余癌灶,术后化疗一般在术后4~6周过进行。

术前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可放疗:术前化疗作用在于降低肿瘤转移机会,杀灭微小病灶,并使原发灶缩小,便于切除。

其他综合治疗的方案还有微波加温治疗+化疗,化疗+冷冻+化疗,微波加温治疗+放疗,及高压氧舱治疗+放疗,及光敏疗法(注射增敏剂血卟啉后+放疗)等。

上述方法对于年老体弱或晚期舌癌均有临床近期疗效。如能和中医药配合治疗,以符合肿瘤病机的温阳益气之治疗原则,则疗效更加明显。

以综合治疗为主,可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低温治疗等方法。手术治疗中:肿瘤在1.5cm以内,深部浸润不超过1cm者,可作局部矩形切除,包括周围正常组织至少0・5cm以上,创口分层严密缝合。肿瘤超过唇1/3以上,尚未侵犯全唇者,可作包括肿瘤外0・5cm正常组织的矩形切除,并利用对侧唇或颊部组织瓣进行唇整复术,以恢复下唇形态。肿瘤累及下颌骨者,须行包括颌骨组织与淋巴结在内的整块切除,缺损可用远位皮瓣或皮管进行即时修复。上唇中位癌肿切除后,可利用双侧鼻唇沟组织瓣或下唇瓣进行修复。利用深度X线和钴60对唇癌进行放射治疗,其效果与手术治疗相似,且放疗可避免唇部整形的麻烦,但需设备条件,基层尚不能代替手术治疗。另外,冷冻治疗效果也较好,但对转移病灶无能为力,仍需行颈淋巴结清除术。

抗癌药物治疗;对鳞状细胞癌高分化型有效的常用药为平阳霉素,用量为10mg,每日作肌注或静脉注射,总量200-300mg为一疗程,疗程中注意查血象。

(五)中医药治疗

唇癌常由脾胃积热壅盛或肝郁化火,灼津炼痰,毒热痰火结聚所致,初期多呈实热之象,中医治疗以清热泻火、散结解毒为主;后期热盛灼津,耗损肾阴,水亏于下,无以上济于火,而致虚火上炎,多呈阴虚火旺,毒火未尽而正气衰弱之征,治疗以滋阴降火,解毒祛腐、软坚散结为主。采用延寿化瘤丹,结合内、外合治的方法,并配合现代医药疗法,可提高疗效,延缓复发。

1)脾胃实热型。

主证:唇部肿核坚硬疼痛,或有溃疡,或干燥皱裂,灼热疼痛,妨碍饮食,面部红赤,口渴思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上一篇:唇癌怎样治疗
下一篇:怎么预防唇癌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