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的临床护理

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大多以体外放疗为主,必要时辅以腔内照射等。由于多野照射,照射面积大,临床上放疗反应及放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通过对诸多鼻咽癌患者的护理,患者均完成整个放疗过程,无一例因放疗反应及并发症而中断治疗的。

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大多以体外放疗为主,必要时辅以腔内照射等。由于多野照射,照射面积大,临床上放疗反应及放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有:腮腺急性反应,口腔、口咽粘膜反应,鼻腔粘膜反应,外耳道湿性反应或中耳炎,放射野皮肤反应及全身化疗反应等等。这些放疗反应若护理不当、不及时,或因为其他原因,有些会发展为放疗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甚至影响放疗顺利进行。

腮腺急性反应  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疗一周内,即可发生放疗反应,患者自觉放射侧腮区肿胀、疼痛,或局部压痛,待放疗第二周以后逐渐加重,若不及时处理或治疗,腮腺导管可出现红肿,个别病人并发感染,出现溢脓并伴全身寒颤、发热、白细胞升高,成为放疗并发症。应在放疗前适当给病人讲解可能出现的不适,使其有心理准备,减少恐慌,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早晚用软毛刷刷牙,餐后漱口,饮食以清淡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时,应抗炎止痛治疗,给予特殊口腔护理,必要时暂停放疗。

口腔、口咽粘膜反应  放疗至肿瘤量2000~3000cGy可有咽喉干燥、咽痛、下咽痛,并逐渐加重,严重时滴水难咽,口腔、口咽粘膜出血、糜烂、白膜形成,个别病人可出现放射性溃疡或伴有脓性分泌物、全身发热等。反应较轻的,护理时应指导患者随身携带保温水杯,备温开水,少量多次含饮,以缓解口干症状,饮食应增加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C、A、D、E及高蛋白食物,口腔卫生尤为重要,反应较重,难以进食,口腔溃烂,甚至有脓性分泌物时,应给予特殊口腔护理,漱口液选择双氧水、口洁灵等,起到清洁、消炎、止痛、收敛的作用,必要时可自配漱口液(蒸馏水300毫升+2%的利多卡因100毫升+庆大霉素16万单位)。除局部治疗护理外,还应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营养,全身抗炎处理,对反应严重者可暂停放疗。

鼻咽粘膜反应  鼻咽癌面颈联合野、鼻前野照射时,鼻腔受到照射,在肿瘤量3000cGy左右时,可出现鼻粘膜反应。病人有鼻堵、鼻分泌物增多而粘稠,甚至张口呼吸,严重者可出现鼻腔粘膜糜烂、出血,鼻道堵满粘稠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护理时,鼻腔粘膜干燥,可用棉签蘸温水轻轻湿润,或涂以薄荷油等保护粘膜,患者勿抠鼻、勿用力擤鼻涕,保持病室空气清洁湿润,鼻堵有粘稠分泌物时,可用生理盐水、双氧水等溶液做鼻咽腔冲洗,每日2~3次,冲洗干净之后,滴入血管收缩剂和抗生素滴剂,如1%的麻黄素、滴鼻净等,定期在明视下清除鼻痂,以免形成鼻道闭塞。

外耳道湿性反应或中耳炎  面颈联合野、耳前野、耳后野照射时,剂量达肿瘤量4000cGy左右时,可出现耳道湿性反应或中耳积液,或穿破鼓膜形成耳道溢液。患者勿随意掏耳朵,勿进脏水,防止外来感染,注意引流通畅,适当给予抗生素滴耳剂局部滴用,必要时予全身抗炎治疗。

放射野皮肤反应  皮肤反应可见红斑、脱屑、搔痒、色素沉着、毛囊扩张等干性反应,继续发展可出现湿性皮肤反应,表现为水泡、破溃、糜烂等。从放疗开始,患者应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外伤,勿用肥皂水擦洗或搓洗,勿随意涂抹药膏或润肤霜,避免阳光暴晒,勿受过冷过热刺激。干性皮肤反应时可用沙棘油、地塞米松乳剂涂抹,达到抗炎、湿润、收敛的目的,减轻不适;湿性皮肤反应时,应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外用比亚芬软膏等治疗,保持创面干燥,以防合并感染,忌用碘酒、酒精、红汞、胶布等刺激性物品,轻者7~10天,重者2~3周可痊愈。

全身放疗反应  鼻咽癌一般无显著的全身反应,部分病人可有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以及白细胞下降等骨髓抑制反应,病人往往以为自己的病加重或肿瘤转移,而思想负担加重。护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解释,消除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给予镇静、止吐药物,减轻症状,同时施以饮食调护;白细胞下降,抵抗力差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性隔离,给予升血象治疗,增加补血食品的摄入。

通过对诸多鼻咽癌患者的护理,患者均完成整个放疗过程,无一例因放疗反应及并发症而中断治疗的。因此,笔者认为,放疗科护士首先要掌握较全面的鼻咽癌放疗知识,在放疗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预见性护理尤为重要,积极护理已经出现的问题,另外还需重视放疗后的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及牙齿保健,指导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如茶漱、叩齿、咽津、鼓腮、弹舌、摇头等,以促进口干、张口困难及颈部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的恢复。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