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是指可能发展成为前列腺癌的增生性病变。目前较为公认的前列腺癌前病变有两类:前列腺上皮内肿瘤,是指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的异常增生,也称为前列腺上皮原位癌。迄今为止,医学界不但发现了前列腺癌前病变与前列腺癌的相似性分布,而且也发现了两者的移行关系。

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

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是指可能发展成为前列腺癌的增生性病变。目前较为公认的前列腺癌前病变有两类: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是指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的异常增生,也称为前列腺上皮原位癌。另一个是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是指有新的腺体形成,是腺体异常增生的结果。

(1)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PIN发生的高峰年龄较前列腺癌为早,若以前列腺的分区来评定PIN的发生,则移行区PIN发生率最少为2.6%,外周区则高达68.80%,这与前列腺癌的发生相似,我国前列腺PIN的发生率低于西方国家。

(2)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AAH的发生率比PIN低,因BPH而行经尿道电切的标本中,3.7% ~19.60%的病例可检出AAH,而在20~40岁年龄组的尸检前列腺中,AAH的检出率为15%~24 %,其中有前列腺癌的尸检前列腺中,AAH的检出率高达31%。

迄今为止,医学界不但发现了前列腺癌前病变与前列腺癌的相似性分布,而且也发现了两者的移行关系。PIN分级越高,基底细胞缺失的机率越大,越容易发展成浸润癌。而AAH也有类似发现。癌前病变可以发展成为前列腺癌,但其潜伏期多长还是一个未知数。

前列腺癌诊断

前列腺癌的局部症状出现较晚,常以转移症状为最早就诊原因,因此单靠临床症状很难诊断,诊断要点有以下几条:

(1)直肠指诊:直肠指诊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非常重要,可表现为前列腺被膜不规则,可触及石块样坚硬的肿块,如波及精囊则高度可疑;肿块的大小不一,应与前列腺结核和结石作鉴别。

(2)酸性磷酸酶测定:本检查应在直肠指诊及尿道检查24小时后进行,65%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酸性磷酸酶增高,无远处转移者20%有酸性磷酸酶增高。因此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明显增高时提示有前列腺癌的可能。

(3)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本检查应在直肠指诊及尿道检查一周后进行。前列腺特异抗原是比酸性磷酸酶更敏感的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监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4)X线检查:骨盆、腰椎摄片对诊断癌肿是否有转移是一个重要步骤, 有时也可作精囊射精管造影。前列腺癌的膀胱尿道造影显示,缺乏正常前列腺曲线,伴有尿道僵硬、狭窄,当膀胱受侵犯时,膀胱底部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

(5)超声检查:B超检查可发现前列腺形态改变。移位,包膜反射不连续、 不光滑,腺体内部出现光团、暗区等,可以作为辅助性诊断。

(6)CT及磁共振:其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且安全无痛苦,是一项有诊断价值的检查。

(7)活检:前列腺癌的绝对诊断依赖于组织的显微镜检查,在出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之前,只有局部硬结征象时,活检便可作出早期诊断,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最可靠检查。

下一篇:前列腺癌概述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