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诊断膀胱癌

一项研究报告对57例膀胱癌患者尿液端粒酶的检测结果,其中70%标本的端粒酶阳性。当对139例非膀胱癌患者中的假阳性者进行比较时,发现端粒酶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高达99%,而BTAstat的特异性仅73%。临床上,医师诊断膀胱癌通常依赖细胞学检查,其假阳性率很低,特异性可达95%。专家认为,端粒酶看起来并非诊断膀胱癌的绝对指标。

端粒酶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蛋白酶,具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将其连接到染色体末端,使端粒延长,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使之避免死亡。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远远高于正常组织及邻近组织。端粒酶在肿瘤研究领域受到高度重视。

一项研究报告对57例膀胱癌患者尿液端粒酶的检测结果,其中70%标本的端粒酶阳性。专家将端粒酶检测与其他肿瘤抗原(BTA)stat比端粒酶敏感,其阳性率达74%。当对139例非膀胱癌患者中的假阳性者进行比较时,发现端粒酶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高达99%,而BTAstat的特异性仅73%。

临床上,医师诊断膀胱癌通常依赖细胞学检查,其假阳性率很低,特异性可达95%。但该项研究表明,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仅44%,其准确性取决于肿瘤与尿液接触的情况以及脱落细胞类型。此外,肿瘤的分期、形态及部位均可影响检查结果。因BTAstat和端粒酶测定是识别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所以比细胞学检查更为敏感。

专家认为,端粒酶看起来并非诊断膀胱癌的绝对指标。BTA与端粒酶检测都有显着的局限性。BTA较敏感,但假阳性率也高;端粒酶较特异,但会漏诊一些恶性肿瘤。如果将细胞学检查、端粒酶及BTA检测联合应用,其结果可能会更令人无所适从。

上一篇:如何检查膀胱癌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