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帝辛的谥号为何是纣?这是怎么一回事

作为一国之君,帝辛死去之后,继承商朝势力的周人,势必要给帝辛一个谥号,对帝辛的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周武王给帝辛的谥号叫“纣”。于是,商纣王或殷纣王,就被认为是周人侮辱、蔑视性的称呼。然而,古今不少学者却指出,纣之谥号本义并非蔑称,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跟着小编一起探寻。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诸侯一夜克商,帝辛身死国灭,可谓生的伟大死的可耻。

作为一国之君,帝辛死去之后,继承商朝势力的周人,势必要给帝辛一个谥号,对帝辛的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周武王给帝辛的谥号叫“纣”。

《说文解字》援引周朝谥法解释,“残忍捐义曰纣。”蔡邕《独断》记载,“残义损善曰纣。”于是,商纣王或殷纣王,就被认为是周人侮辱、蔑视性的称呼。

然而,古今不少学者却指出,纣之谥号本义并非蔑称,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甲骨文揭开纣字本义,显示至少在周朝之初,周人并未以“纣”蔑视帝辛。

01

甲骨文中的纣字,一端象丝束的绪,一端象丝束的头,中间是丝绞,就是驾车马后部的革带。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纣,马緧(qiū,同鞧)也。从糸,肘省声”,与甲骨文中的本义基本一致。可见,纣字本义没什么不好的意思,就是一件事物而已,无所谓善恶褒贬。

与西方文字不同,中国文字往往还会从本义引申出其他意思,比如商朝之商引申出估量、贸易等含义,夏朝之夏根据夏天植物茂盛引申出“大”的含义等,那么纣字有没有引申出一些贬义呢?翻阅古今文献,纣字也就两个意思,一是本义,二是特指暴君纣王。

帝辛肯定不会诅咒自己,那么就很明显了,纣王之纣是后人强行赋予“贱仁多累”、“残义损善”之意,即“纣”本来没什么不好的含义,应该是后人因帝辛恶行而附会字意,使之带有贬义。既然如此,这里就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纣王之纣的称号从何而来?

商朝没有标准意义上的谥号制度,《左传》中宋国大夫无谥号,被解释为是继承殷商制度的表现。在甲骨文卜辞中,可能与谥号存在关联的商王尊号,主要是“文”、“武”等,其中并没有“纣”。因此,“纣”之谥号应为周人根据自己的谥号文化所定。问题在于,纣本来是帝辛的称号之一,还是周人为帝辛创造了纣之称号?

关于纣王之纣的称号由来,古今有多种说法,即谥号说、先号后谥(生前作为称号、死后作为谥号)、生前称号等。

汉朝郑玄、隋唐孔颖达认为“纣”是帝辛的生前称号,即帝乙将帝辛称为“受德”,因声音相近发生转化的原因变成了“纣”。所谓“受德”,就是帝辛的诸多称号其中的一个,而帝辛之辛是其正式名字,由于商王姓子,因此帝辛正式姓名为子辛。

“纣”之称号由来是不是“受德”的声音转化,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但《史记》记载“天下谓之纣”,意思是天下人都称呼帝辛为纣,似乎可以佐证这一说法。

迄今为止,纣王之纣的称号由来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综合古今文献可见,更可能的应该是帝辛生前就有“纣”的称号,所以死后周人就给帝辛定下“纣”的谥号。

二,赋予纣字恶意的后人是谁?

新王朝建立之后,往往会通过贬低前朝来彰显新王朝的“得国之正”,彰显取得天下的合法性,周武王伐纣成功之后,会不会强行赋予纣字以“残忍捐义”等的意思呢?

令人意外的是,查遍现有《逸周书·谥法》,都没有“残忍捐义曰纣”的说法,也没有谈到“纣”这一恶谥。

可见,周朝建立之初,“纣”只是一个中性字,不褒不贬,应该是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战争频发,诸多诸侯贪图享乐、亲小人远贤臣导致国家灭亡,让文人阶层深刻反思,而正是在这一时期,纣王形象越来越差、行事越来越荒唐,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说法闪亮登场,与之同时的是纣字也就逐渐成了不仁、不义、残忍等的代名词。也就是说,纣字恶谥之说,应该是源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才被正式确定。

02

其实,之所以说周朝之初“纣王”不太可能是蔑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局势也不允许周武王以纣王称号蔑视帝辛。

武王伐纣时,周国是典型的“小邦”,地域虽大却属于松散的诸侯联盟,且人口相对殷商要稀少,殷商才是典型的“大邦”,地域庞大人口众多,即便灭商之后还称之为“大邦殷”、“大国”,而自称“小邦”,因而武王克商犹如蛇吞象。

所以,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后,局势依然非常严峻,原因是商朝遗民与支持者实力还很强大。为了稳定局势,周武王将商朝遗民交给了纣王之子武庚管理,忧心忡忡的周武王,在克商三年之后就去世了。周武王去世之后不久,就爆发了武庚之乱(又称三监之乱),战争规模非常庞大,波及到了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秦始皇祖先恶来被杀,族人由此被迁移到西部。

既然周武王的大战略是安抚商人遗民,逐步稳定局势,那么还有必要给帝辛一个恶谥,来进一步刺激商朝遗民与帝辛之子武庚吗?显然,只要周初统治者脑袋正常智商在线,都不可能过度贬低帝辛,也不可能给帝辛一个恶意满满的谥号。

综上可见,周武王给帝辛“纣”之谥号,起初并非是蔑称,只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需要,纣王恶行被逐渐夸大,于是纣字被强行赋予恶意,让人一见之下就会心生嫌弃,属于典型的因人生义。与纣字相同的是夏桀之桀,想必本义也不会是恶意,但因为暴君之名,在后世也被强行赋予了暴虐恶意。

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比这更可怕的是,本来无所谓善恶的文字,经过正大光明的历史改造之后,都不需了解纣王的恶行,后人只要一见到“纣”字,就会感到无比恶心。一代帝王,生前如何暂且不论,善与恶也暂且不论,但死后连代表其名号的文字都让人嫌弃,只能让人唏嘘感慨不已。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