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与黄权都是降将,他们的后世评价如何?

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则投降孙权,以降将身份来到了东吴。结果,在这场战役中,于禁归降了关羽,也因此留下了比较差的风评。与此相对应的是,黄权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麾下,在汉末三国时期,黄权先是归降刘备,后来又投靠了曹魏。因此,在笔者看来,于禁这位降将的评价是比较差的。而就黄权来说,则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黄权却没有?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两人最终归降了曹操,并位列曹魏五子良将。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则投降孙权,以降将身份来到了东吴。当然,同样是降将,大家最后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也即有的的降将遭到了人们的评价,而有些降将却没有比较差的评价。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于禁和黄权,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就于禁这位名将来说,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公元219年,于禁参加了襄樊之战。结果,在这场战役中,于禁归降了关羽,也因此留下了比较差的风评。与此相对应的是,黄权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麾下,在汉末三国时期,黄权先是归降刘备,后来又投靠了曹魏。但是,黄权最终的评价,却没有这么差。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黄权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首先,就于禁这位降将,在襄樊之战中归降了关羽。在此背景下,东吴文臣虞翻曾表示:(于)禁败数万众,身为降虏,又不能死。还之虽无所损,犹为放盗,不如斩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则表示: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也即在陈寿看来,于禁虽然之前的表现不错,甚至可以说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但是其最终还是晚节不保。而就于禁的主公曹操来说,得知于禁兵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因此,在笔者看来,于禁这位降将的评价是比较差的。而就黄权来说,则没有这么差的评价。在黄权归降曹魏后,刘备表示:“辜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司马懿表示:“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诸葛亮),不去口实。”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则表示:“黄权弘雅思量,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对此,在笔者看来,同样是三国时期的降将,甚至黄权还有两次归降的经历,不过,黄权的风评却要在于禁之上。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黄权虽然两次归降,但是,他的行为实际上没有什么可以批评的地方。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别驾张松建议刘璋迎接左将军刘备入蜀,协助讨伐割据汉中的张鲁。但是,黄权则意识到刘备这个人的野心,所以劝谏益州牧刘璋不要邀请刘备入蜀。但是,刘璋不听黄权的逆耳忠言。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反目,举兵进攻益州,派诸将分别攻下益州郡县。各郡县大都望风归顺,只有黄权闭城坚守。等到刘璋投降后,才向刘备归顺,刘备封黄权为偏将军。由此,对于黄权来说,事前为刘璋提出了正确意见,事后则是等到刘璋放弃抵抗之后,这才归降了刘备。

在此基础上,黄权的行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这也让黄权获得了刘备的欣赏,从而得到了重用。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准备征讨吴王孙权,黄权劝谏刘备应当坐镇后方,不应该冒险冲锋陷阵。章武二年(222年),吴国大都督陆逊顺长江流势冲破蜀军的包围,蜀汉江南前线部队大败,刘备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对此,在笔者看来,黄权归降魏国,同样是迫于无奈的选择了。

对于黄权来说,因为退路被东吴大军切断,所以无法回到益州了。在此基础上,黄权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归降东吴,要么归降曹魏。考虑到东吴和蜀汉的激烈对抗状态,黄权自然不能归降东吴。所以,他当时率军投靠了魏国。虽然魏国也是蜀汉的敌人,不过,在夷陵之战时,东吴才是蜀汉的头号大敌。另一方面,就于禁这位名将,其归降关羽的行为则直接增加了对方的实力。也即当时关羽正在攻打襄樊,镇守襄樊的曹仁,已经是难以抵挡了。所以,于禁率领3万大军归降关羽,不仅让曹魏一方损失惨重,也直接增强了正在攻城的关羽,促使其拥有更多的兵力来对付曹魏。

而就黄权来说,则并没有将兵力带给了当时正跟蜀汉作战的东吴。并且,在襄樊之战中,于禁作为跟随曹操多年的老将,选择归降了关羽,而就跟随曹操不久的庞德,则拒绝投降,选择了宁死不屈。在此背景下,庞德的宁死不降,无疑和于禁的行为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对比,从而让曹操都忍不住叹息。换而言之,对于曹魏来说,如果不对于禁进行批评,显然对不起忠义的庞德,也起不到鼓励文臣武将忠于曹魏的效果。

最后,另一方面,就黄权来说,其归降曹魏的行为,获得了刘备的原谅。而就于禁来说,则遭到了曹丕的羞辱。公元221年,于禁终于回到了魏国。彼时,曹操已经去世了,曹丕篡汉自立,正式建立了曹魏王朝。就于禁归降关羽的行为,曹丕表面上不放在心上,实际上则在羞辱于禁,这让于禁最终羞愧去世。而黄权归降魏国后,蜀汉官吏准备抓捕黄权留在益州的家人。结果,刘备阻止了这一行为,并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黄初四年(223年),刘备病逝,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

虽然黄权不能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但是,对于有恩于自己的刘备,黄权尽管改换门庭,却依然保持了足够的尊重。后来,黄权在曹魏领益州刺史,迁进河南,也即在官职上可谓平步青云。景初三年(239年),黄权被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地位上已经来到曹魏武将的巅峰了。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在曹魏去世,谥号“景”,其中黄邕袭封爵位。值得注意的是,黄权留在蜀中的儿子黄崇,官至尚书郎,蜀汉灭亡时随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于绵竹,也即为了曹魏付出了性命。对此,在笔者看来,黄权之子在蜀汉灭亡之际的表现,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黄权在历史上的评价。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