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叛变后,刘备还善待他的儿子,这是为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魏将领黄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蜀汉刘备时期的叛将,其中有刘备的小舅子糜芳,还有傅士仁、孟达、范疆、张达,但是更多人说,黄权才是刘备最大的叛将,并且在其投降曹魏之后,刘备还善待黄权的后代,黄权之子也为蜀汉战死沙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等刘璋投降刘备之后,黄权才归顺刘备,被刘备封为偏将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魏将领黄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起蜀汉刘备时期的叛将,其中有刘备的小舅子糜芳,还有傅士仁、孟达、范疆、张达,但是更多人说,黄权才是刘备最大的叛将,并且在其投降曹魏之后,刘备还善待黄权的后代,黄权之子也为蜀汉战死沙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说起黄权,最开始并非追随刘备,他曾是刘璋的部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张松建议刘璋迎接左将军刘备入蜀,共同对付汉中张鲁,然而黄权认为此举无疑引狼入室,于是劝谏刘璋:

左将军有骁勇声名,现在请他来蜀,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则不能满足他的心愿;想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则一国不能容下二位君王。如果客人有泰山般的安稳,那主人就会有累卵之危。如今尽可以守紧边境,以待时局的稳定。

刘璋不听黄权的劝,甚至还将黄权外放为广汉县长,仅仅一年之后,黄权之言被验证,刘备与刘璋反目,此时诸县皆望风归顺,而黄权却坚守城池,得知黄权此举之后,刘备赞美道:“(黄权)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等刘璋投降刘备之后,黄权才归顺刘备,被刘备封为偏将军。再加上之后的投降曹魏,黄权一生侍奉三位主公,可三位主公待黄权都十分好,并都认同他的忠心,同僚们也认可黄权,司马懿称赞:“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诸葛亮),不去口实”。可以看出黄权虽易主但忠心仍在。

刘璋与刘备交恶后,黄权始终不愿投降,等刘璋投降之后,黄权才随主投降刘备,黄权此举让刘备很看重他,汉中之战前,黄权就曾向刘备进言:“如果失去汉中,则三巴之地就会受到威胁,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与臂膀。”刘备于是立即派黄权率众进入巴中。汉中之战,刘备击杀曹操帐下名将夏侯渊、击退曹操支援、占领汉中,世人皆知刘备依靠的是法正谋略,但鲜有人知这些计谋都是黄权先替刘备想出来的,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汉中在蜀汉手中,也成为了守护益州的屏障,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汉中王,黄权被任命为治中从事。

因关羽大意失荆州,吴蜀交恶,刘备称帝之后,准备讨伐孙吴,黄权劝谏刘备:“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

其实黄权建议非常的好,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刘备年事已高,不在适合亲涉险地,这是担心与东吴交战出现战势不利的局面;第二做出了战术的提前规划,应该先试探东吴兵力的虚实,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黄权的这一计划十分中肯,并在夷陵之战时也得到了印证,但是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并让黄权领江北军队,提防魏国出兵,自己则在江南前线。

夷陵之战蜀汉大败,因东吴大都督陆逊顺长江之势冲破蜀军的包围,蜀军不敌而后退,此时江北的黄权部退路被东吴阻断,黄权认为此时投降东吴不可,无奈之下,只好率部投降于魏国,当时蜀汉败局已定,黄权率领的士兵应该在五千至一万人马,黄权投降也是为了保住这些士兵的性命。

刘备愧对黄权

黄权投降魏国,按照蜀汉的法律,应该诛杀黄权的家人,但是刘备却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刘备知道黄权投降魏国实属无奈,自己当时没有听信黄权的话,夷陵大败致使黄权部无法返回蜀国,这都是刘备部署的失误。刘备认为黄权此举无错,并没有抓捕黄权家人,反而向之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投降魏国的黄权被曹丕问道:“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

黄权却回答:“我受过刘主(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汉,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因此赏识黄权,为其加官封侯。

黄权对刘备是忠心的,当有人谣传黄权家人被刘备诛杀时,黄权并不相信,反而坚信刘备的为人;等刘备死后,曹魏朝臣皆欢喜,唯独黄权并无一丝笑意,为此曹丕还想故意吓唬吓唬黄权,面对考验,黄权始终镇定自若,曹丕认为黄权十分有器量。

黄权蜀汉的儿子黄崇,成年后被封为尚书郎,在公元263年,随诸葛瞻抗击邓艾,所提建议未被诸葛瞻采纳,蜀军错失战机,不得不退守绵竹,在与邓艾大战之时,激励部下,使部下都抱有必死的决心与魏军决战,而黄崇在乱军中奋战被杀。

黄崇战死沙场,尽到了一个臣子应尽的职责,他的壮烈殉国,也算是对刘备的一种回报吧!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