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食其:吕雉的头号知己,最后什么下场?

也正因为审食其的小心谨慎,才躲过多场政变暗杀,但其最终还是惨死在淮南王刘长手中。在这个时候,审食其把吕后的原话说给郦商听,郦商说明其中利害,这才使吕后放心发布刘邦的死讯,打消了诛灭武将而天下安定的念想。这无疑也是审食其深受吕后信任的最主要原因。

刘邦在临终之前,吕后曾经问他,萧何死后谁可以接替相国,刘邦回答道:“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又有谁能接替相国,刘邦回答道:“王陵可以,不过他略显刚直迂腐,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

从以上《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和吕后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刘邦对身边每一个人的性格特长,都十分了解,并且知人善用,知道他们都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岗位。

话说到这里,当年刘邦自立沛公起义,把老父刘太公托付给自己兄弟刘喜和同乡审食其照顾,足以证明审食其深得刘邦的信任。

后来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兵败弃父和妻儿逃走,项羽俘获刘太公和吕雉。按理说,审食其完全没有必要趟这个浑水,然而审食其却一直追随着刘太公和吕雉,成了项羽的阶下囚。从客观角度分析,审食其一直在履行着刘邦的托付,也是因为如此,审食其深得吕后的信任和照顾。

看似审食其和秦朝服侍赵姬的嫪毐一样,都属于宠男级别的身份,但审食其绝不会做出像嫪毐那样不知羞耻的事情来,再者吕后不像秦始皇赵姬那么傻,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否则以刘邦好猜忌的性格,审食其早已被诛杀了九族。也正因为审食其的小心谨慎,才躲过多场政变暗杀,但其最终还是惨死在淮南王刘长手中。

心腹之人必有福

吕后深知审食其是一个八面玲珑之人,所以在刘邦逝世之后,才找来审食其商议对策。其实在吕后心中她最怕刘邦以前的武将,会不听她的号令,所以才令审食其去探探武将的口风,看武将会不会俯首效忠于年轻的新皇帝。

在这个时候,审食其把吕后的原话说给郦商听,郦商说明其中利害,这才使吕后放心发布刘邦的死讯,打消了诛灭武将而天下安定的念想。

从客观分析,《史记》高祖本纪中,曾记载有人听到吕后和审食其的谈话,而告诉郦商。这一点有些说不通,以吕后诛杀韩信的事迹来看,如此机密的事情,怎会让下人听到。

再者郦商从起事开始,就一直追随刘邦东征西战,其俨然是刘邦的心腹,再加上其儿子郦况和吕氏族人吕禄交好。所以从客观分析,自郦商通过审食其向吕后献计来看,郦商最起码和审食其是一个战线上的人。

再结合吕后掌握大权,夺了王陵的相权,封审食其为左丞相,专门沟通拍板朝中大臣政务来看,审食其此人的人缘还是挺好的。所以《史记》上所说的传话人,应该就是审食其自己找郦商商量,怎么说服吕后心中的疑虑。这无疑也是审食其深受吕后信任的最主要原因。

三不管三不问的祸

吕后逝世,吕氏一族相继被周勃等人诛杀,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向来在吕后身边得宠的审食其却相安无事。从史料记载客观分析,之所以审食其未受波及,一夏侯婴、周勃与其同乡都是沛县人,二审食其此人向来三不管三不问很少得罪人。

赵王张敖曾经向刘邦献上一个美人叫赵姬,在赵姬怀上刘邦的孩子之后,张敖的手下贯高因心中不满,决定安排刀斧手暗杀刘邦,但事败牵连美人赵姬和张敖入狱。赵姬的弟弟曾相求审食其,劝说吕后在刘邦面前为赵姬说情,但吕后色衰十分嫉妒美色女子。所以审食其便一言不发,直到赵姬产下一子,便自杀而亡,这个孩子暂且由吕后抚养长大。以此可以看出,审食其此人,并不是一个爱财之人,其也深知吕后的性子。

后来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和儿子赵王刘如意被吕后残害,再到吕姓诸王想颠覆刘氏政权,审食其都没有随风而动,而是袖手旁观不参与任何一派的争斗。

从客观分析,审食其压根就不会想到赵姬的儿子刘长,会记恨自己当年未为其母说情,而在若干年后跑到自己的家中锤杀了自己。不得不说,审食其小心谨慎了一辈子,最终会死在一个残暴的小子手中。

吕后之所以会赡养赵姬的儿子刘长,也在于碍着刘邦的面子,不得已而为之,不然刘长绝不会有锤杀审食其的机会。审食其死后被追封为幽侯,无不影射出其一生壅遏不通,但审食其是个顺应时代的聪明人。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