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尸谏 明朝和清朝荣誉为何天差地别

以尸谏扬名于世的最有名的人是屈原。不仅数量宠大,还出现集体尸谏。从太祖时起,明朝的言官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朱厚照,因拟定南巡享乐而激起了集体进谏。朱厚照大怒之下将五十人杖刑致死,一百七十人罚午门五日,六人送入诏狱。这是天大的好事。这番谏言反对同文馆的逻辑,同样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清尸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却让人荡气回肠的篇章---那就是尸谏。尸谏一度成为文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荣誉,文臣敢说真话,为了江山社稷敢于坚持真理,不惜以死来抗争,唤醒皇帝改变一些不得民心的做法,这种行为,一度被认为跟武将为国捐躯、战死沙场一样伟大,获得了朝野及民间的一致赞许,成为中国士代夫信奉并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以尸谏扬名于世的最有名的人是屈原。由于楚君听信谗言,朝政荒废,统治腐败,屈原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被人陷害、流放等等。最终出身于王族的屈原选择用死来唤醒国人。虽然他成了当时的政治牺牲品,但他的死却成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痕,成了中国气节的代名词,流芳千古。甚至每年还通过端午节来祭奠他。

屈原

这种精神发展下来,历朝历代都有文人为了坚持自己的政治见解,以死这种最极端的方式来抗争,并且以死为荣,以死明志,既是弱者的哀鸣,又常常让历史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留名青史。尤其到了明朝,由于皇权进一步加强,连宰相都被废除了,实行内阁首辅制,群臣无首,便在朝堂上为了各自政治主张辩论得你死我活,互相参谏,甚至当朝对骂,当然,如果皇帝朝纲废驰,更是有耿直的臣子以死做抗争,出现了井喷式的死谏事件。不仅数量宠大,还出现集体尸谏。

从太祖时起,明朝的言官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御史王朴遇事总要和朱元璋争论,朱元璋要杀了他,后来说只要他认错就行,王朴却道:"使臣无罪,安得戮之?有罪,又安用生之?臣今日愿速死耳。"还有,大理寺卿李仕鲁因为政见不同对朱元璋说道:“皇上,微臣已经上书29次了,但是皇上却不当回事,既然这样,那臣就告老还乡了。”随即将笏掷于地上,骂朱元璋"舍圣学而异端(佛教)",只求一死。气得朱元璋让锦衣卫把他轰出大殿,而锦衣卫之前就非常恨李仕鲁,结果把他摔死了。蒋文旭在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允炆之后,亦大骂朱元璋"传孙不传子",最终也是一死。虽然这些臣子死得惨烈,但朱元璋冷静后又反省了他们说过的话,比如李仕鲁说不可弃儒尊佛,后来他还是纠正了自己的做法。

最典型的例子出现在明武宗时。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朱厚照,因拟定南巡享乐而激起了集体进谏。据史料记载,群谏者有"吏部郎中张衍端等十四人、刑部郎中陆俸等五十三人继之,礼部郎中姜龙等十六人、兵部郎中孙凤等十六人又继之"。朱厚照大怒之下将五十人杖刑致死,一百七十人罚午门五日,六人送入诏狱。君臣矛盾一度尖锐,但不怕死的臣子却源源不断,又有百余臣子受杖责,十一人死于杖刑。最终,臣子们以这种集体疯狂式的死谏让明武宗放弃了南巡计划。

明武宗朱厚照剧照

嘉靖四十五年,清官海瑞写了一封《治安疏》震惊朝野,民间对朝中死谏言官的推崇到了顶峰。

在明朝这些死谏的名臣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象屈原一样为了气节永不屈服的灵魂,他们跟历史上一切为了真理从容就义的人一样都是值得世人永远铭记的英雄。

但是到了清朝,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先说一下清末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死谏。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廷惨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其中有一条规定,清廷与外国签订条约“皆使英文”,就是今后签不平等条约还得用英文了。于是在1862年,总理衙门设立“同文馆”,招收学生学外语,并在1867年3月份开设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等课程。这是天大的好事。可是有一个叫杨延熙却极力反对这些“西学”,他给朝廷写了一篇又臭又长的奏折(长达5千字),他一上来就给清廷扣了10顶大帽子。大意是说“忘大耻而务于小耻”,搞洋务是屈尊降贵,我们中华自己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没必要学他们,学洋文的人都是汉奸!让尊贵的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去向洋人学天文数学,被洋人污染之后,必然会和洋人“联合响应”,一起作乱。等等等等,所以强烈请求停办同文馆,他还准备了棺材准备以死抗议。

倭仁及其书法作品

本来这篇文章是典型的道德绑架,以爱国为名,阻止国家进步,结果反而引起了当时社会相当一部分人的共鸣,其中不乏曾国荃这种高级官员。

还引来了另一个重量级的盟友:同治皇帝的老师,倭仁。这位道德模范更是一上来就用君子小人之类的说辞给咸丰帝上书,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认为西学东进,会使得知识分子数典忘祖,甚至有可能亡国灭种。这番谏言反对同文馆的逻辑,同样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毒蛇认为:清朝的谏臣本来就很少,因为清朝长期实行奴化政策,大兴文字狱,敢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人从根子上早已消灭得差不多了,剩下些迂腐顽固的守旧派,反对同文馆不奇怪了,他们甚至辛亥后宁死不肯剪辫子,奴性早已深入骨髓,士大夫的气节精神早已演变成了不懂思考的奴才精神。

当然,结局大家从历史教材上也看到了:这些腐朽的守旧派打着爱大清的旗号,最终合力把大清推向灾难的深渊。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