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时代思想家-启蒙时代是什么时间

启蒙时代指的是人类历史时代,外文名Enlightenment,发生时间段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其类型是一场知识及文化运动。简介启蒙时代,又称理性时代,是指在18世纪及19世纪欧洲地区发生启蒙运动发生的时代。他认为启蒙运动是人类的最终解放时代,将人类意识从不成熟的无知和错误状态中解放。

启蒙时代指的是人类历史时代,外文名Enlightenment,发生时间段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其类型是一场知识及文化运动。

简介

启蒙时代,又称理性时代,是指在18世纪及19世纪欧洲地区发生启蒙运动发生的时代。

启蒙运动相信理性发展知识可以解决人类实存的基本问题。人类历史从此展开在思潮、知识及媒体上的“启蒙”,开启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发展历程。德意志哲学家康德以“敢于求知”的启蒙精神来阐述人类的理性担当。他认为启蒙运动是人类的最终解放时代,将人类意识从不成熟的无知和错误状态中解放。

概念

启蒙时代,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同时,本时期的发展特色特为不受束缚地、但常常也是不加批判地使用理性,勇于质疑权威与传统教条,朝个人主义发展,强调普世人类进步的观念。

启蒙时代的学者亦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认为启蒙运动的目的是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期)。这个时代的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皆是启蒙先锋,但他们只是的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而当时的启蒙知识的中心是巴黎,法语则是共用语言。

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背景

受科学革命影响,人们试图运用科学及理性的角度,去建立政治或社会制度的通则。理性的使用及力量在西方可追源至古希腊哲学,然而在罗马帝国混乱年代时基督教的兴起,发展出的经院哲学则将理性臣服于启发宗教精神和揭示基督教真理的工具,使中世纪的欧洲的知识及政治方面,基督教思想看似坚不可摧;然而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新教改革等等的对基督教思想的挑战,产生各方面的在理性与知识的重要转变:

一方面,人文精神孕育实验科学(代表人物有弗朗西斯·培根、哥白尼、伽利略和笛卡尔),还有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代表人物有莱布尼兹和牛顿)。

另一方面,罗马天主教会的单一权威同时面临两个挑战:一为新教改革,二为文艺复兴从古典文化中发掘的“人有创造能力”概念。

因此,迈向真理的道路就渐渐不是基督教思想以神为主,而是如路德、培根、笛卡尔等人所相信的,是要运用人类理性。不管是科学中的托勒密或精神上的罗马天主教会,这些原公认的知识、哲学、神学权威都得要面对人类思想独立自由的挑战及探索。

相关内容

非宗教化现代理论

以理性、推理、验证等方法论不仅在科学和数学领域中获得的瞩目成果,也催生在宇宙论、哲学及神学上应用各种逻辑归纳法与演绎法产生崭新理论,激发人类求知信心,进而对基督教所持具有人格的上帝和个人得救之说产生冲击,如康德系统性地集合笛卡尔开创的理性主义和培根开创的经验主义新思潮,发展理性哲学区分纯粹理性及实践理性;洛克奠定现代科学认识论的基础,虽尊崇笛卡尔但认为纯思辨精神有其局限,主张经验以及对经验的反省为知识进步来源,并力主公民自由和宗教宽容;伏尔泰发展自然神论,主张宗教宽容,增进物质繁荣,取消酷刑以尊重人权。

非宗教化现代理论的启蒙发展在心理学和伦理学上产生不少突破,如洛克把人类心智看做是与生俱来的一张白纸,可用后天经验在上面自由而大胆地书写,个人因涉世不同而性格亦异,不存在诸如善恶之类假想中的先天性格;霍布斯认为人之活动主要受苦乐所驱策,人无先天善恶但追求生存及最大享乐,此观点延伸出各种激进政治学说。

启蒙哲学家及社会改革、革命、新社会组织

虽然启蒙哲学家个别观点不同,但一致相信人类理性的有效性,并支持社会、经济及政治的改革。18世纪初期启蒙运动的主要人物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学风严谨。至该世纪后期,学风为之一变,狄德罗、卢梭、蒲丰以及孔狄亚克、杜尔哥、孔多塞等都是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致力编辑该世纪伟大成就之一的《百科全书》。

要求宗教宽容、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启蒙运动及知识和实际社会的现状形成尖锐对照,改革想法最终引发革命性的运动,如英国的洛克和边沁,法国的卢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以及美国的杰佛逊,都批判过国家体制的独断专行,并根据天赋人权和政治民主构建出更先进的社会组织形式,而这些启蒙思想皆体现在后来的英国政治改革以及法国和美国的革命运动,如康德认为革命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力量可使社会获得较高道德基础“自然的”步骤。

历史标志及分期

《牛顿》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雷克画作

在人类历史分期上,启蒙时代标志一个历史性地走出迷信及宗教战争,往科学及理性的知识文化运动;此运动和早先发生在14世纪至17(16)世纪的发源于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文化运动不同。

启蒙时代大致分为两期:

早期:从1650年至1750年;

后期:从1750年开始,至1820年(美国、英国及法国),或到1830年遭遇革命的欧洲国家。

然而各学者对启蒙时代的详细精确分期,并无共识,如哲学家以赛亚·伯林主张1750年后启蒙时代就已结束,后来的只是插曲,亦有学者主张1750年后的公共知识分子运动,和启蒙时代早期的激进反宗教相当不同。

18世纪末,逐渐形成的是对法国及工业革命的反抗新思潮,认为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过了头,而艺术及科学等知识的发展并未带给人类福祉,人类有了知识改变了自然反而使人类变得更堕落、社会不公并且忽略了心之真诚,这样的反抗在各国催生出接续或取代启蒙运动思维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思潮在欧美兴起,各国分别在1780年至1830年之间从启蒙时代过渡到浪漫主义。

地理分布及中心

启蒙时代书信视觉化网站(斯坦福大学)展示启蒙活动之地理分布

启蒙时代的活动通常以印刷、大学、商业及政治中心的几个主要欧洲城市及城镇,启蒙运动的散播及影响亦和地理及语言区有所差异。

一般认为启蒙知识的中心是巴黎,而法语则是通用语言,然而亦有观点主张,由于启蒙运动早期思潮如牛顿主义等则是以荷兰共和国(莱顿大学)为中心。

出版方面也因为当时法国言论管制比荷兰严,荷兰在启蒙运动早期扮演重要角色,像由法国启蒙先驱皮埃尔·贝尔(英语:Pierre Bayle)所创办的文坛共和国新闻(英语:Nouvelles de la république des lettres),因为法国言论管制的关系,而在荷兰发行。

在启蒙时代受启蒙运动影响的地区,包括法国、英格兰、苏格兰、荷兰、意大利、北美英语区、德意志各邦、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伊比利亚半岛、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俄罗斯、东欧和犹太人文化区;近年来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也不局限在中心的巴黎或苏格兰的爱丁堡,也开始研究如柏林、日内瓦、费城和米兰的文献。

重要发展

启蒙时代与人权

美国独立宣言

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影响

政治

君权神授与共和体制

取代旧的君权神授的王朝体制,孟德斯鸠主张,新的共和国政治体制需要有以理性为基础的宪法。孟德斯鸠的想法对当时美国宪法起草者影响很大,包括如三权分立及总统制。

启蒙运动影响当时对共和国的想像,影响现代共和主义及共和体制发展。比如说,为维护爱国主义精神,孟德斯鸠认为,共和体制不但必须规模要小,更仰赖经济上的平等,为启蒙时代对自由、爱国主义及公众利益的重要。美国立国之初的反联邦主义(英语:Anti-Federalism)及联邦主义派的辩论主要在于对共和体制启蒙思潮的不同想法的辩论。

这种质疑君权神授说倡导自由与平等的政治及法律思潮,产生出民主及基本人权的思想,并直接被美国独立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所采用。

民主启蒙与人权

启蒙时代的法国现代哲学(法语:la philosophie modernt)是推动法国大革命主因,此现代哲学是从一小群启蒙哲学家和革命分子的启蒙辩论中构建出来的;参与在哲学期刊及革命杂志上相关辩论的包括米拉波,西哀士,孔多塞,沃尔尼(英语:Constantin-François Chassebœuf)和布里索(英语:PierreLouis Roederer)。法国现代哲学的主要成员不但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提出思想根据并为之辩护,主张人权存在普世而不需要引用任何权威,建立在人人平等和言论自由的基础之上。因此现代学者乔纳森·以色列(英语:Jonathan Israel)认为,这民主启蒙运动本质上是革命的过程,将激进派的启蒙思想转换成改变世界的现代人权概念及意识形态:“改变人的思维,就能改变人的存有”。

这些激进的启蒙革命份子,和当时其他各种仍想合理化旧制度的其他启蒙想法(如启蒙专政、天主教启蒙、荷兰在亚洲的商业专政、对理性美德兼具中国模式的启蒙研究)不同,对新的人类理想状态有激进的坚持。这些激进启蒙革命思维先后在1780年代的荷兰及日内瓦产生民主革命,在法国大革命时更将这启蒙革命想法转换成基本人权,因而乔纳森·以色列总结,法国大革命不只是一国的革命,而是一个激进启蒙思想在全欧扩散的过程。

《哲学家的晚餐》画家吉恩·胡贝尔·伏尔泰

政治文化与公共性

在政治文化方面,启蒙时期的印刷品市场及言论管制在各地催生的公共讨论的舆论政治及政治讽刺文化。

由于都市化及出版业的兴起,启蒙时代的公共空间、公共领域及公共文化等等的发展成为该时代政治文化的特色,也使这时代的发展成为社会学及政治学的讨论焦点之一。

知识发展

启蒙仰赖并受利于图书馆、科学(包括科学期刊)、百科全书等等的知识传播实践,这些启蒙时代的知识传播也形塑了现代学术及相关机构的建制与发展。

这些印刷出版物和思想家的个人书信,主要以法文为主,亦有荷兰文、英文、意大利文等,构成一个跨越国界的知识社群,又称文坛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Letters)。这些利用非拉丁文采用各地白话沟通的知识圈,挑战了学院及教会以拉丁文为主的知识圈,催生最早现代意义的公共领域,并创造了各种欧洲白话印刷市场。

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出版物《百科全书》体现启蒙时代现代性思维的表现;以包含所有人类知识,来宣扬科学实证知识的出版及传播,虽历经法国政府二次企图打压,仍出版成最畅销的书,许多启蒙运动的思想家都有为此百科全书做出贡献。法国《百科全书》主编者德尼·狄德罗在“理性”条目中,将理性描述成是“人类认识真理的能力”,“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强调理性人类知识在启蒙时代的重要性。

现代人对百科全书的认识受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强烈影响,而维基百科也共享此历史源头影响,涵括促进理性之理念来记录并了解世界各地事物。

人类知识的累积及创造使启蒙时代的知识分类及汇编成为必要,而图书馆、科学期刊及百科全书对分类学及汇编成为主要的知识工作之一。

图书馆

科技史学者认为,现代的“信息时代”虽然经常被描述为新时代,其实概念根源可以追溯到启蒙时代的理性知识的系统性收集、典藏、加工、展示与沟通相关信息及知识,而其中在知识系统及科技方面有三大突破:林奈的分类及命名系统、拉瓦锡的化学系统以及度量系统。这些关于知识及资讯的分类及汇编也影响其他专业领域,如18世纪的政治算术和人口学开创将统计数据和图表用于治理,发展简洁而直观地呈现数据的方法及知识体系、如制图、土地登记、邮政、电报发明、海军旗的信号等等,为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民主化和工业化打下根基并建立信息时代的基础。

启蒙运动的图书馆1815年的哥廷根大学图书馆,至1812年时藏书已逾25万册,被视为现代化大学美国启蒙公共图书馆的代表:由本杰明·富兰克林主导非营利的费城图书馆公司(英语:Library Company of Philadelphia)

图书馆方面,公共图书馆的设立对政治启蒙起了作用,相较于学术图书馆的收藏、分类及整理的哲学启蒙,公共图书馆将学术启蒙的成果推及大众,为知识的民主化。知识启蒙的科学和政治原则被学者认为是美国公共及学术图书馆的设立基础,也是为何美国图书馆学会仍保有一专任的知识自由办公室的原因。

数学及哲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手撰包括2500本的书目做为启蒙入门读物,各地图书馆除了收藏书册外,也争相编纂书目及目录等来打造一个普世全包的图书馆;而其中大学图书馆因为当时大学的神学院传统及组织问题,在过渡到包罗万书的普世图书馆大多遭遇阻碍,就连基金充沛的牛津大学图书馆缺书和缺书目的问题到17世纪末仍未显有改善,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在概念、收藏范围及设施上,受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启蒙想法的影响,较快达到普世全包的图书馆的期待。

期刊

克雷尔(英语:Lorenz Florenz Friedrichvon Crell)于1778年创办了世上第一份化学专业期刊。

由于科学及相关学术辩论在英、法、德的发展迅速,语文的障碍需要克服,德意志人莱布尼茨早在1702年就意识到需要一份法文摘要评论刊物,来介绍最新英国研究成果,然而要直到1717年,阿姆斯特丹才有类似的科学期刊发行,提供最新研究摘要评论及翻译。这些学术期刊成为启蒙形成期最主要的推手之一,将公众的关注力从现有的权威或古典文献转移到新奇具挑战性、有时还是从远方异文来的新事物和想法。这时代的学术期刊也潜移默化地倡导包容异见及知识客观性的启蒙理念。

百科全

《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是法国德尼·狄德罗自1740年代末构思编纂,和在1750年前后仍是他的同志让-雅克·卢梭有激烈的讨论的百科全书。作为一部革新的百科全书,它是历史上第一部致力于科学、艺术的综合性百科全书,是启蒙时代思想的代表之作。首版于1751年至1772年间出版,至1780年再版时共有35卷。1751年第1卷出版后,就遭到政府与教会的压力,导致有几卷不得不地下发行,最后10卷甚至改用假封面和倒填日期出版。

参加《百科全书》编纂的除了副编为让·勒朗·达朗贝尔,还有孟德斯鸠、魁奈、杜尔哥、伏尔泰、卢梭、布丰等不少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人物。他们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如主编狄德罗所述,《百科全书》的目标是“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推广介绍法国启蒙主义思潮为主,条目有时带有时政议论,如德尼·狄德罗在其百科全书中条目痛惜霍布斯未能区分公民与臣民的差别。

在1752年到1753年间,由于《百科全书》编辑成功找到不少贡献条目的人,包括伏尔泰及孟德斯鸠,然而在此同时,宗教及王权旧势力也开始在动用资源打压以激进启蒙思维为主的《百科全书》,对这些旧势力来说,《百科全书》的发展及普及将说服更多较包容及开明的法官、部长、王朝官员、大学教授和比较激进的神职人员,《百科全书》是用来系统化灌输物质主义的、无神论及反皇权的教条的隐秘工具,所以需要反制和打压。

后来《百科全书》发行四开及八开更便宜的版本,使非精英更容易取得,学者估计在法国大革命前,约有25000本《百科全书》在法国及欧洲流通,这包罗广泛且一般人负担得起的《百科全书》成为向更大群众传达启蒙及科学教育的代表作品。

各种知识领域的启蒙影响

18世纪启蒙运动在哲学和社会方面影响各个知识领域,例如哲学、科学、政治、媒体(以现代印刷为主的)、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等知识领域的创新,较原来以神学为主的知识权威与传统教条更具理性批判精神的进步观及现代观。

科学

16和17世纪科学革命进一步在启蒙时代取得建制化及权威化的成果:科学协会的成立,哥白尼日心说地位上升,以及新知识取代传统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和盖伦的医学学说。到了18世纪启蒙时代,科学权威开始取代宗教权威,同时炼金术和占星术也失去科学的信誉。

启蒙时代的科学发展由科学协会及科学院所主导,取代当时仍以神学院为主的大学,成为启蒙时代科研中心。科学期刊的发行,一开始由科学协会及科学院发行以促进新知交流及辩论,后来在荷兰等地亦有独立出版社加入科学期刊及杂志的发行,除了发表科学论文外,亦有评论、摘要、对于外文新知的翻译、转载、或综述,使科学革命的成果不局限于单一国家科研机构内。

18世纪的百科全书和字典,一改传统对神学及经典的古典介绍,大量介绍科学新知,迎合当时读者对科学和技术的世俗关注,成为对更广泛的受众推扩科学新知及新学方法的新兴重要管道。

科学革命在启蒙时代世纪,在数学、物理和医学有显著进步,在生物分类学的发展有了新认识,在化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及成熟使化学成一门学科,建立了现代化学的基础,同时对磁和电现象有初步理解。

医学

在医学领域,启蒙运动挑战了中世纪一直沿用的盖伦古典医学理论,并淡化医学操作中的宗教成分,在处理身体方面的医疗问题时,灵魂不再是重心。对于人心灵的医疗从传统的关乎灵魂的运作(Psyche)也转变成现代心理学丧失理性的机制研究。

启蒙时代医学领域进展,被视为新兴、专业的中产阶级将较世俗价值及想法来对传统医疗领域的初期改变。历史学者总结启蒙时代医学进展对宗教权威的影响为:“三位外科医生,就有两位无神论者。”

新哲学及科学革命提高人类用知识解决病痛苦难的期待,然而除了天花的治疗取得效果外,总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高,外加变动都市社会及生活形态的改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启蒙医学实践,使得医疗上的启蒙难有简单的模式。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不少是医生,如法兰索瓦·魁奈,除了担任路易十五宫廷御医,还是新兴政治经济学的重农主义主要思想家,而其个人对中国专制体制研究的爱好也发展出一套东方专制立宪论的理论。

工业技术

启蒙时代工艺进展之一,是詹姆斯·库克为代表的启蒙制图学,以牛顿的宇宙观改变地理制图工艺及方法,并逐渐移除原有的地理神话。

这种以准确为目标的制图,利用各式数学投影方法,有多国学者及师傅的跨国合作,而以法国及英国为主要的制图中心。制图的跨领域使用其他启蒙知识的例子也包括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在科学革命之下做出现代主题地图。

制图仪器和知识创造地图市场,并促进启蒙时代商业及土地测量员的专业化。牛顿的宇宙观及地图上的未知地区,也激起欧洲国家对未知新世界的探索及殖民兴趣,知名的探险家常常也是制图家,如探险了解南美最著名的亚历山大·冯·洪保德。

由于各种工艺仪器的知识进展,巴尔托洛梅奥·克里斯托弗里发明现代钢琴,早在启蒙时代前已有的幻灯机,由于光学及仪器的进展,成为科普展示中最具娱乐效果的项目之一,也用于歌剧的舞台效果,这些启蒙时代工艺技术用于声光效果的作法,对普罗大众接触科学等启蒙新知发挥效果。

知识论

一般而言,启蒙运动相信理性发展人类知识可以解决人类实存的基本问题。

洛克奠定现代科学认识论的基础,虽尊崇笛卡尔但认为纯思辨精神有其局限,主张经验以及对经验的反省为知识进步来源。在启蒙时代,由大卫·休谟开始后由百科全书派倡议。经验主义成为汇入实证主义其中之一的思想,如百科全书派强调透过观察记录事实以建立经验知识。

代表人物

霍布斯

霍布斯画像

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生于英国维尔特郡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自幼聪颖好学,15岁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曾在欧洲大陆旅游过多年,结识许多科学家,并做过培根的秘书,思想深受培根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一度移居法国,克伦威尔执政时,返回英国,此后他的思想得到传播(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没有收到霍布斯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的)。霍布斯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识。他认为,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他坚持统治者一旦获得授权,人民就要绝对服从,不可反悔;因此,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甚至认为专制政权有权干涉臣民财产的权力。他认为世界上本没有神,宗教不过是人类无知和恐惧的产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代表作《利维坦》。

洛克

洛克的思想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迎合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修正,认为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不应干涉公民的私有财产。他有一句名言内容是“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洛克甚至进一步认为私有财产是人权的基础,没有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谈。在政权形式上,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而他的立法行政和外交的分权思想后来为孟德斯鸠所继承和发展,变成了立法行政司法的现代三权分立模式。

伏尔泰

伏尔泰画像

主张自由平等,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

孟德斯鸠画像

孟德斯鸠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影响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除此包括《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卢梭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画像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一个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康德

康德画像

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