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们必须能够倾听并识别人们得出的某些结论、做出的某些行为以及决定其思维方向的原因。其中两种能力涉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平克认为,“劝导、沟通和自我理解的本质在于使原本具有说服力的陈述更加吸引人”。以下四种基本沟通类型能够提高合作式学习在课堂上的作用。

在一个充斥着大量信息和先进的分析工具的社会,光靠逻辑无法完成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能够倾听并识别人们得出的某些结论、做出的某些行为以及决定其思维方向的原因。

——丹尼尔·平克(Pink,2005)

丹尼尔·平克(Pink,2005)在其开创性著作《全新思维》一书中,讲到了能够将我们的思维带入新世纪的六种能力。其中两种能力涉及与他人(无论我们喜不喜欢他)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至关重要。平克指出,我们必须学会以别人能够理解的方式与其交谈——也就是要将我们的思想和观念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仅会论证某个观点远远不够,因为其他人也有可能从另一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有效的论证。平克认为,“劝导、沟通和自我理解的本质在于使原本具有说服力的陈述更加吸引人”。

与同他人协同工作的能力相关的另一种感官涉及如何表现出同情心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无论我们是否同意对方的观点)。20世纪我们侧重于逻辑,但那个靠逻辑思维来引导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了。

即使在研究生的课堂上,我也经常提到合作式学习。首先,我告诉学生希望他们能够成为职场上最受欢迎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与他人协同合作。协同合作所指的不仅仅是简单地在一起工作,它涉及课堂上的整个沟通流程。教师如何就相关信息与学生进行沟通?又如何对其进行评估?学生如何与教师沟通?学生之间又如何沟通?家长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沟通是单向、双向的,还是多向的?沟通是通过书面、口头、触觉还是电脑完成的?

要想在就业市场上取得成功,学生必须能够清晰地表达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并且能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见解。学生要练习合作和协同学习策略,以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确保所获得的知识在进行自我评估时已经转化为长时记忆。赛泽(转引自 O’Neil,1995)指出:

现实世界需要协同合作,需要通过共同的努力解决问题。学习在团队中与他人相处并发挥积极的作用十分必要。过去的证据和经验同样表明,一个人的知识能够通过协同合作得到巩固。分享观点、向他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找到可取的退路和结论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

如果学生不了解与他人有效合作这一基本原则,又怎么能期待他们学习针对观点而非个人进行批判这一高层次社会性行为呢?

美国劳工部就业技能委员会于1991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令人大开眼界。该报告指出,除了阅读、数学、写作等重要技巧外,学生们在就业市场上最应具备的就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一说法并不稀奇,因为多年以来我们一直知道,导致人们失业的最基本原因并不是不称职,而是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机会与其他人合作,即使是年龄非常小的孩子也需要掌握特定的社会技能。知道信息是一方面,能够将该信息向他人解释清楚又是另外一回事。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够高质量地解决问题,那么你就拥有了一个制胜的法宝。


在我们之前从事的学校重组这个研究项目中,当时有一个顾问带着工商界人士来到学校,并问我们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技能是什么。占压倒性优势的答案是我们应当教给学生社会和协作技能。一家石油公司的领导表示,当有雇员前来应聘的时候,公司会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来解决。他们有两个选择:相互合作解决问题,或在小房间里单独解决问题。而这些雇员不知道的是,如果他们选择独自解决问题,他们将无法进入第二轮面试。美国督学与课程发展协会在其1999年的年鉴中指出:“学习的过程已经从简单的自我组织发展成为以对话、实践、有意义参与和以现实经历与应用为基础的解决问题的活动,而这类活动则具有协作性、互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合作式学习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当今学生的最佳实践活动。如今的学生都是伴随着科技进步成长起来的,而不断发展的科技使他们能够全天候保持联系。真正的合作式学习是一个涉及特定行为的过程,例如同质分组与协商探讨。我们在研究合作式学习的效应量时应当注意到,为了获得相同的效应量,我们必须使用合作式学习的所有元素,包括:

●反思。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反思他们在合作组内的工作。

●个人成就。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但是以个人而非小组的形式接受评估。

●合作。思考小组合作的各项事宜,共同分享着组内有意义的工作。

●高阶思维。合作式学习不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而是一种高水平的思维和分享过程。

●情感领域。鼓励学生建立情感联系。

●社会技能。在教授认知技能的同时传授社会技能,希望学生在组内展示社会技能。

仅对人们进行分组是远远不够的。马扎诺( Marzano,2007)提供了部分研究人员使用合作式学习得出的研究结果。在研究 122个效应量的合作式学习时,他们发现,在课堂上使用这一工具的平均效应量是 0.73,或27个百分点。当学生有机会相互探讨学习内容时,他们不仅是在以一种有利于大脑发展的方式学习,同时也在通过听取他人的观点、观察他人的肢体语言和语调反应来增进自身的知识,开发记忆的图式并建立联系。马扎诺的研究表明,各组的规模同样十分重要。 4个人的小组效应量有所增长,但是当每组人数达到 5个或5个以上时,效应量将会出现负增长。

以下四种基本沟通类型能够提高合作式学习在课堂上的作用。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