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胎教的提法的讨论

“胎教一词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古代胎教提出了“慎始”、“外像内感”、“宁静即胎教”等说法。丁教授说,如果作为教育的一种,胎教应该具有教育学特征,如相关的教材、教法,还要进行相关的考评。如果胎教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作为医学的一类,胎教既没有相应的医学科学分类学特征,也没有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

●正方:现在的胎教一词延用自古代

“胎教一词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万钫教授向记者介绍。

最早的时候,在西汉初年,贾谊在《新书》中就提到“胎教”这两个字。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朝的时候,当时的医书中已经有了“胎教”这一门类,说明胎教已经成了祖国医学的一个门类。南宋时,名医陈自明的著作《妇人大全良方》中,也有“胎教”的阐述。

古代胎教提出了“慎始”、“外像内感”、“宁静即胎教”等说法。现在看来,这些提法和现代优生学的观念也是基本一致的。和现代医学观念基本一致的还有“慎起居、慎劳作、慎饮食、慎房事、慎用药”等方面。但古代的胎教也有其糟粕的一方面,比如孕妇佩戴美玉,胎儿出生就是上品等。

万钫教授介绍,现代的胎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胎教指的是音乐胎教、语言胎教、抚摸胎教等具体的胎教方法。而广义的胎教指的是孕期保健,即怎样调适母体的内外环境,免除不良刺激。在孕早期主要是趋利避害,孕中期是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孕晚期则是注重自我监护。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胎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泽伦教授认为,现在所谓的胎教实际上是对胎儿生长发育的一个良好的维护与促进,用教育的概念来定义“胎教”,是没有任何生物学基础的。胎教本身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之所以还用“胎教”这一个词,是因为从古至今,广大老百姓都是这样称呼的,因此,就一直延用下来了。

◆反方:“胎教”一词造成老百姓的误解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牛凤岐教授是在国内医学超声界身兼十几项职务的著名专家,声波医用的安全有效性一直是他深为关注的问题。他认为,“胎教”这个词一开始就“叫错了”。“胎教”作为一个术语本身是不科学的,因为胎儿不可教。

“教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其专属的定义,一是指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二是指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

牛凤岐教授说,作为常识人们都知道,新生的婴儿是没有意识的,跟他(她)说什么都是“白费口舌”。对胎儿更不必说,因为他(她)们不仅没有意识,而且连真正的“听”都不具备,如何“教”法?对“教育”一词,人们有既定的、约定俗成的认识,称“胎教”只会被理解为对胎儿的教育,而这种误解是由提出者和倡导者的误导造成的。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朱宗涵大夫对“胎教”的概念也提出了的疑问,教育的内容应和婴幼儿发育的成熟程度相适应,但“胎儿发育的成熟度决定了它接受不了音乐、语言等教育”。

丁宗一教授则对胎教提出了方法学的考证。丁教授是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

教育属于教育学吗?丁教授说,如果作为教育的一种,胎教应该具有教育学特征,如相关的教材、教法,还要进行相关的考评。但把“胎教”施予孕妇的时候符合教育学规律吗?明显不是。胎教结束后,有进行相关的考评吗?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也没有。如果胎教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作为医学的一类,胎教既没有相应的医学科学分类学特征,也没有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