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绘本资源的“幼儿活动链”构建与实施

绘本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与一般图书相比,绘本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浙江桐乡市幼儿园以儿童发展为本,通过“幼儿活动链”的构建,开发了一套符合幼儿天性的绘本课程,营造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新文化,推动幼儿园绘本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绘本资源的“幼儿活动链”构建与实施

绘本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与一般图书相比,绘本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近几年,由于国外优秀绘本被大量引入,许多幼儿园都在开展绘本教学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绘本资源运用显“狭义”、绘本教学形式偏“单一”、绘本阅读目的现“功利”等。绘本超越语言,跨越文化,不仅包括有趣、好听的故事,其中蕴涵的审美情趣、知识经验和人生的感悟等,都将对幼儿一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因此,幼儿园提出以绘本资源为载体,按照不同的线索和特质切人活动,多维度、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绘本教学,实现资源运用从“狭义”到“广义”,教学形式从“单一”到“多元”,阅读状态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构建基于绘本资源的“幼儿活动链”,有效打通幼儿的多种学习通道,推进绘本教学的深度和厚度,以此支持幼儿的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浙江桐乡市幼儿园以儿童发展为本,通过“幼儿活动链”的构建,开发了一套符合幼儿天性的绘本课程,营造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新文化,推动幼儿园绘本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一、以幼儿自主阅读为出发点的活动链构建:支持幼儿自主性发展

多罗西·怀特说:“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幼儿园绘本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教会幼儿自己看书,能够自觉、自主地以绘本阅读为途径,学习、吸收绘本蕴含的诸多教育元素。因此,教师围绕“幼儿的自主阅读”构建活动链,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如图1所示。

1.幼儿的学习路径:自主阅读一大胆讲述一绘本呈现一自信表现。每班的“温馨书吧”,公共区域的“阅读天地”等,绘本琳琅满目、随手可得。在自由活动时幼儿可自主翻阅。阅读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感兴趣的绘本,将大家聚焦的内容进行梳理,融合成几个小主题。如主题“我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发动幼儿收集相关的动物绘本,呈现在“温馨书吧”里,使幼儿在较长时间内,围绕动物的主题,持续关注、阅读、探讨。在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中,使幼儿能够尽情展现自我。

2.教师的支持策略:活动组织。在幼儿自主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支持幼儿的行为,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策略。增加讲述机会,如晨间谈话、自主活动、饭前安静活动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组织幼儿讲述;拓宽表现平台,如故事比赛、情景剧表演、小八哥巡回演讲等,都成为了幼儿自信表现的平台。

二、以幼儿认知特点为出发点的活动链构建: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认为,4~8岁为久脑成长的基础阶段,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只要抓准这个契机,给予幼儿适当的学习环境,每个幼儿所拥有的多元智能,将会得到高度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认知特点构建活动链,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如图2所示。

1.幼儿的学习路径:细读一画、演、玩。幼儿人手一册绘本,进行自主阅读。通过对绘本细致、反复的阅读,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根据绘本的特质,参与多元活动。比如,绘本画面比较童趣或者唯美,尝试“画一画”,通过临摹或者创作,加深审美意识;角色特征明显的绘本适合“演一演”,通过与同伴合作,体验绘本,深入主题……当幼儿融入其中,其多元能力自然获得发展。

(1)“画”绘本——插上想象翅膀,遨游故事海洋

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绘画的角度,感受夸张的画面、奇特的表现手法、和谐的颜色搭配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尝试,用“漫画”的形式展现绘本,让绘本漫画具备“图画语言”功能。临摹画,让幼儿画喜欢的页面;意愿画,让幼儿画自己的愿望;想象画,让幼儿画情节的延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无论幼儿阅读多少绘本,都不如亲自制作一次绘本。因此,教师在中、大班的幼儿中开展绘本创作活动,既培养幼儿文学创作、绘画、排版等多方面能力,又考验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2)“演”绘本—感受优美故事,多元创意表现

教师应鼓励幼儿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等方式来大胆表现绘本,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唱“绘本片段”。给绘本中的情节配上旋律,让幼儿用熟悉的曲调富有韵味地演唱绘本。既让幼儿始终保持兴趣,又使其进一步感受绘本的主题,真正体现音乐与绘本的美妙融合。

舞“趣味角色”。关注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尝试让他们通过身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想象、情感和理解。让幼儿在表现过程中,享受创造的愉悦,提升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秀“精彩剧情”。在感知绘本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合作进行表演。让幼儿在排练过程中,产生共情,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或喜或悲,或忧或怒,丰富社会性情感体验,学会分享、合作、谦让等一系列品质,学会更好地与同伴沟通交往,逐步领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3)“玩”绘本——徜徉游戏天地,乐享绘本世界

在绘本阅读后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和同伴、教师互动,边玩边学,边学边玩,有利于其理解绘本,深入绘本,拓展绘本。

玩科探游戏。挖掘绘本中的科学素材,为幼儿创设多元化的操作途径,鼓励幼儿在看看、摸摸、玩玩中去探究,去操作,探寻科学的奥秘。


玩体育游戏。绘本中有许多独特的引导幼儿爱上运动的作品,励志的角色、曲折的情节向幼儿传递了“超越自我”“勇敢坚强”等精神。借助绘本中蕴含的运动元素,可以使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发展身心。

玩体验游戏。幼儿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因为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形成一定的经验。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幼儿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在体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

2.教师的支持策略:精选一巧析一智导。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和主题内容,精选绘本,汇编《绘本阅读园本课程》。教师对绘本仔细阅读,巧妙分析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从三个步骤开展智慧引导:一是积极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二是全面打通幼儿的多种学习通道;三是搭建多种绘本表现和演绎的平台。让幼儿走进绘本,用心灵与绘本对话,用多种感官去触碰和演绎绘本,通过“说、画、演、玩”等多种形式真正吸收绘本的价值和精髓。

三、以幼儿问题导向为出发点的活动链构建:关注幼儿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绘本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幼儿更多的是被动参与。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的活动链建构,更尊重幼儿,更关注幼儿需求,更顺应幼儿个性化发展,如图3所示。

1.幼儿的学习路径:问题呈现一头脑风暴一实践体验。爱提问是幼儿很典型的行为表现。当幼儿有疑问时,鼓励他们大胆地将问题、疑惑进行呈现,然后大家对此展开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要引导幼儿亲身体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在体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形成经验。

2.教师的支持策略:绘本推荐一共读绘本。绘本是孩子的读物,它显示的是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孩子萌发的想象以及孩子看待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推荐问题情境下的绘本,有助于提醒和帮助幼儿以其特有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引导幼儿学习面对并抒发愤怒情绪的绘本——《小绵羊生气了》《生气汤》;引导幼儿学习面对并纾解害怕与恐惧的绘本——《床底下的怪物》《小老鼠的漫长一夜》……教师组织幼儿共读绘本,要根据绘本特质,选用“细读型、赏读型、想象型、游戏型”的阅读课型模式,帮助幼儿感知绘本、理解绘本。具体课型模式如下:

细读型。大多适用于图画带有叙事性的绘本作品,指对绘本细致、反复地阅读,注重引导幼儿从画面和细节入手,观察角色表情、画面色彩等多种线索,理解故事情节。基本过程:听绘本的介绍一说喜欢的画面一找隐藏的细节一编戏剧性结尾。

赏读型。日本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推广者松居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当教师用自己的声音、感受来讲述绘本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赏读型”模式一般适用于故事充满哲理与诗意的经典绘本作品。基本流程:尝试讲述一大声朗读一表演对话一真情感悟。

想象型。该课型模式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占了较大的比重,适用于激发想象与创造的绘本作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基本步骤:封面封底,大胆猜测一逐幅赏图,想象体验一交流讨论,满足想象一情感升华,凸显主题。

游戏型。通过游戏让孩子爱上阅读是极好的方法。充满趣味与开放互动的绘本作品一般采用“游戏型”阅读模式,基本流程:借助游戏,导入阅读一自主阅读,提问质疑一利用游戏,加深理解一拓展书意,演绎绘本。

幼儿园历经多次滚动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基于绘本资源的“幼儿活动链”教学模式。“幼儿活动链”教学模式的开展让不同的阅读视角为幼儿生活增添亮色,植入幼儿的生命,促使幼儿去体验美好、善良、温暖和成长,为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