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论文采用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游戏中体验兴趣、利用多媒体吸收兴趣、从自然活动环境中找到趣、手脑并用促进兴趣等几种教学方法,从而使幼儿在趣味中学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快乐。

摘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论文采用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游戏中体验兴趣、利用多媒体吸收兴趣、从自然活动环境中找到趣、手脑并用促进兴趣等几种教学方法,从而使幼儿在趣味中学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兴趣、教学方法、数学等

数学相比较其他学科来说,它具有逻辑思维强,抽象化,无色彩性等特点,因此幼儿很难理解,对数学缺乏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变的生动有趣充满色彩,让幼儿喜欢数学乐意参加呢?我在学习的同时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观察,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把数学活动寓于故事情境,多样的游戏,丰富的区角活动,日常生活中。尝试将数学变的有趣起来,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的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喜欢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童真性的故事形象,所以我在学习及授课的时候多次尝试把单一枯燥无味、抽象的数学内容寓于故事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让课堂变成一个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大舞台,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操作、探究各种数学活动。例如,在中班幼儿学习巩固“8”的认识,我创设了“看望小猴子”的故事情境。幼儿愉快地扮演小花猫,小兔子,小狗等动物形象,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到小猴家送礼物表演节目。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幼儿要送给小猴8朵花,8个桃子,8块蛋糕作为礼物:表演动作拍8下手,跳8下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加强队“8 ”的形成,加深幼儿对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的认识。直观形象的故事情境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乐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吸引兴趣

在当今数字化的社会,多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备了悠扬的声音、绚丽的色彩、逼真的形象等特点,刺激了幼儿感知觉,吸引着幼儿去观察思考。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殊的功能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如教学《有趣的圆形宝宝》时,运用多媒体演示许多圆形宝宝滚动的课件。师问:“咦,刚才那么多的图形宝宝来要我们班做客呢,可是它们滚啊滚啊怎么突然不见了啊,到哪里去了呢?呵呵,原来调皮的圆形宝宝们和我们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叫他们出来好吗?可以先和好朋友找一找说一说。”形象化、直观的课件演示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为教学活动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幼儿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大胆发言的自信心。

三、在自然环境中找到兴趣

自然环境是最好的资源,教育学家陈鹤琴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充分利用这环境资源让幼儿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的有趣性。如: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他们通常都会很有兴趣的观察数一数园里的自然植物。例如:看到花朵,他们就会数一数每一株上面有多少朵,就会比一比哪一株朵,手指点着花朵一个一个的数并说出来。很自然的把数学方法中的口手点数法应用生活中去。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捡树叶赛赛赛,规定在五分钟内谁捡得多,孩子们捧者自己捡来的树叶认真数起来:1,2,3……为了防止幼儿在数数时出现顺口溜,我就指导幼儿用手指点着数以帮助幼儿正确点数,数完后比较谁多谁少,然后我再对孩子们提高要求,让手中的树叶“找朋友”,孩子们认真地观察、比较,然后把捡到的相同的树叶放在一起。回到教室,我们又利用捡来的树叶做树叶粘贴画、树叶拼摆画或按树叶大小排列,类似这样的活动在每次散步时都会不断地重现。只不过换点花样,可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不知不觉中,不仅各种数的概念得到了练习、强化、巩固,而且还帮助幼儿理解了数同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及分类能力。

四、在生活发现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日常中我充分的利用数学资源。将数学教育活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如吃点心、游戏午睡、起床、离园等都给孩子时间上提示,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有意无意去观察时钟,幼儿在反复的观察过程中就能自然地认识时钟,并从中初步感知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每天早晨和幼儿一起数一数今天班上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吃饭的时候请幼儿自己摆餐具,学习一对一的、地摆物体,从而获得一一对应的感性经验;区角活动整理玩具,练习物品的分类,从而掌握对物品分类的方法和技能;散步时,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的形状,从而幼儿认识到不同空间的图形。



再如学统计时,可让幼儿统计小朋友最爱玩什么游戏,以决定游戏内容,统计一月的阴天、雨天、晴天的次数,幼儿对这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很有兴趣,他们在统计的过程中自然能学会有关数学知识。

五、在游戏中享受乐趣

《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也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有力手段和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是在游戏中、玩中一天天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如果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会怎样呢?于是,我决定进行尝试:因此,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了巩固幼儿数的加法练习,我设计了凑数练习,如:我出示一个数字(任意)然后我拍两下手,请幼儿拍剩下的几次,也可以用“放炮”、“打枪”、“敲鼓”、“跺脚”的方式凑数,此游戏不仅巩固了幼儿数的加法练习,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反应能力,幼儿玩起来兴致极高。还例如:幼儿在“菜场游戏”中模仿售货员与顾客的买卖过程中帮他们复习加减运算。“找朋友”、“碰球”等游戏帮助幼儿巩固相邻数和数的组成。

实践证明,结合游戏活动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概念。不仅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数学活动设计游戏化的确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因此要不断更换游戏花样,以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

六、手脑并用促进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幼儿在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例如,《夹豆子》活动中,我设计了一定的图形卡片,幼儿根据图片上的数字夹豆子,同时还要注意图形的形状要有规则的排列成图形。幼儿对这个具有挑战性的的活动很感兴趣,大胆的尝试,不断的动脑思考。同样在教幼儿排序时,我设计了《小小设计师》。一开始,我出示装饰好的盘子、手帕,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发现规律,然后出示准备好的操作材料,请幼儿自选小组活动,看看哪个设计师运用排序的规律设计出来的东西最漂亮,最后再说说自己的排序方法。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想想、画画、摆摆、看看各种感官参与的活动中运用规律和概括规律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不仅促进了幼儿对数学概念的掌握,而且还提高了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幼儿灵活运用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合理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在愉快地情绪中快乐学数学。

幼儿数学教育是多姿多彩的,同样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上的内容就是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得到的。实践证明,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积极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利用多方面的资源进行教育活动,那么幼儿必定能够在浓厚的兴趣和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热爱学习、敢于探究。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更加努力的不断探索实践,将幼儿的教育活动开展的更有活力更精彩。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