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创新能力培养

谈及幼儿创新,有些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年幼无知,尚不懂事,只有玩和淘气的份,谈什么创新,这岂不是夸大事态。众所周知,成人的创新往往比较强调创新的结果,如创新产品是否有社会价值;而幼儿的创新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它更多地强调幼儿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发展价值。

谈及幼儿创新,有些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年幼无知,尚不懂事,只有玩和淘气的份,谈什么创新,这岂不是夸大事态。然而,如果你做个有心人,经常留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活动中的言谈举止,你定会发现:在他们身上确实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闪现着创新的火花。不妨举这样两个例子,如:孩子在玩医院游戏时,会临时用一扇门做玩具,小医生举着衬板站在门里,病人站在门外,并用身体贴着门,这就是表示在拍片;再如:餐厅里的小顾客需要调味品时,服务员会用圆柱形的小积木凑着顾客的碗认真地来回洒几下,边洒还边说,这下好吃了。诸如此类,很多很多,这些创新的设想,属于孩子偶发的创新火花,如果教师能及时鼓励,积极引导,并加以训练与培养,使他们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相信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收获不小,得益非浅。但我们中的很多人往往熟视无睹,不及时地去捕捉这些创新的火花,任其浪费,久而久之,这种自发的创新火花会退化甚至是自行消失。

从人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幼儿的创新潜质是于生具来的,不是吗?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爱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孩子的特性,而正是有了这种执着的探索精神,尽管他们的创新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种经常创新实践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成人的创新只是偶尔为之)。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确十分巨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和挖掘。

从幼儿生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人脑细胞的完全形成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80%的脑细胞是在8岁前形成的,幼儿会随着知识的增加、智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创新能力也会持续增强。因此,科学家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创新的重要准备时期,我们切不可错失良机。

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不受传统精神习惯势力的影响和约束,他们敢想、敢说、敢于实践,而创新就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虎的精神,经受得起失败与挫折,这一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幼儿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时期是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志磨练的关键期,他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氛围是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会有创新的可能吗?面对不信任的目光,耳听粗暴的训斥,孩子会变得胆战心惊、心慌意乱、忧心忡忡、惊慌失措,他们的大脑感受力会降低。因此,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他们会无拘无束,轻松自在,用纱巾往头上一披就会跳起新疆舞,用沙土轻轻垒起,堆砌出各种造型就算盖起新世纪的房子。究竟该如何去营建、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以激发孩子的创新灵感呢?1、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资格的人,是集体中的平等一员。遇事多和孩子沟通、商量,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尝试独立思考。教师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观察他们的言行,对孩子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过失要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无拘无束地大胆表现。2、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训斥。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他们非常需要得到成人的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此时,教师切忌不闻不问、不屑一顾、甚至当头棒喝,这样做不仅会把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堵回去,而且会丧失对创新的兴趣。教师应该深入其中,组织孩子,积极探究,寻找原因,帮助解决。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讲错或做错事情时,教师不能加以训斥,粗暴对待,否则,你会就此堵住孩子再创新的源泉。3、提供孩子安全和自由的空间。自由和安全是创新氛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教师要多开辟这样的小天地。为此,我们在创设各类游戏区域时,从名称、色彩、布局等尽可能地让幼儿感到温馨、亲切,还通过投放丰富多彩的材料鼓励孩子玩,玩出新方法、新花样,增进孩子对创新活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注重创新过程,激发创新激情,捕捉创新火花是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成人的创新往往比较强调创新的结果,如创新产品是否有社会价值;而幼儿的创新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它更多地强调幼儿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发展价值。因此,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要注重过程,即幼儿的好奇、好问、好强、自信,幼儿对创新的态度和热情,幼儿对创新的兴趣等,而不是追求结果。注重创新过程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应该充分激发孩子的创新激情。究竟该如何去走好这一步呢?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走好这一步的关键所在。孩子虽然想象力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经验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其创新在成人眼里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孩子的创新,我们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真不错!你做得很好,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会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鼓励和赞扬是孩子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面对幼儿的好奇、探索和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不能泼冷水或过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则会扼杀幼儿的创新激情,幼儿的创新激情只有在成人的既大胆又精心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激发。第三步,要善于捕捉创新的火花。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图画课时,幼儿会用蜡笔画出七彩的太阳,甚至将太阳画在水中;回答老师提问时会说出很有创意的答案,但与老师的标准答案有一段距离。这时,如果老师能给予肯定的评价,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夸奖孩子的求新求异,相信定会大大激发孩子的灵感,并及时捕捉到孩子创新的火花。所以在捕捉幼儿创新火花时教师应做到: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提问,甚至是荒唐的提问,因为提问本身就说明孩子在思考和钻研,教师要正确引导;通过提供富有幻想色彩的图书、半制品的游戏材料和开展一物多玩等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因为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三、讲究创新方法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是实现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旦有了创新的意识和灵感,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实现。教给孩子多种创新方法,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方法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幼儿园最常用的有三种,第一:一物多玩法。在体育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组织类似的活动,如:教师会鼓励幼儿用一只皮球玩出多种花样,拍、滚、抛接、夹球跑……一个人玩或两两合作玩等,这种一物多玩法不仅能提高孩子活动的兴趣,锻炼身体,更能激发创新的欲望。第二:组合法。不同组合也是创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搭积木,同样是一套积木,不同的组合会变换出多种不同的造型,孩子在活动中能真正体验到创造出新“产品”的乐趣。由此可见,幼儿园可以通过搭积木、排列易拉罐等游戏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联想法。根据平时生活或学习中碰到的偶发事件,触发创新灵感,展开想象翅膀,通过联想而有新的突破。象牛顿推理出的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都是从平时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加以联想而形成的。由此可见,幼儿园应该多让孩子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有心人,随时在联想。我园就经常开展下列活动如:添画联想。教师可以画半个圆,让幼儿添上喜欢的点、线等,并说出象什么;观物联想。教师带领幼儿拾落叶,并有意引导孩子用落叶拼图案,赋予落叶一定的形象……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创新智慧。

讲究创新方法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但要真正提高创新能力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幼儿的知识。丰富的知识可以引发幼儿创新的火花,知识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触类旁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知识的难度、深度,而要从拓宽层面入手,从培养兴趣入手。2、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打破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的习惯,尽可能培养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让孩子提出问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箱、评选最佳小问号等形式,形成一种能公开提问、感受提问很了不起的氛围,教师要耐心倾听、及时挖掘,鼓励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3、帮助孩子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以设法引导幼儿多思考,并通过实践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这样去做。如:为了让孩子了解筛子的用途,我们会提供筷子、镊子、调羹等多种工具让幼儿去尝试,在操作中孩子发现了筛子分物的快捷、方便。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个孩子积极思考,培养其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每个幼儿生来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质,就看你如何去发现、挖掘、保护,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为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而努力。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