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分类教学与幼儿素质能力的发展

就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它在生活,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作用。分类也是发展幼儿思维的途径之一,幼儿要对物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找到物体之间的过程,也是发展幼儿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对物体分类教学应有足够的重视。

什么是物体分类?就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它在生活,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促进各种能力发展、提高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从错综复杂的许多事物中,找出共性的东西,并分别进行归类,使人们能更概括的认识客观事物,清楚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幼儿学习分类,对他们学习数学和发展智力具有重要意义,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和学习计数的的基础,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具有不同大小、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的各种物体,能够根据某一共同特征把它们呢、区分开来,然后分别进行归类,才有可能对他们分别进行计数活动,从而认识数的实际意义。所以说,要学习点数物体的数目,知道数的含义,有必要先学习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也是发展幼儿思维的途径之一,幼儿要对物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找到物体之间的过程,也是发展幼儿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对物体分类教学应有足够的重视。

一、幼儿对物体分类的认知特点

幼儿很早就开始学习对物体进行分类,例如:幼儿学习识别周围的实物,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后又识别这些实物各具有哪些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幼儿在识别某种实物中,就意味着他在按照某些特征或属性把这种实物同另外一种实物区分开来。因此可以说,幼儿在认识和分辨各种实物的过程中,已开始学习按照某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活动。

但是,幼儿的分类能力是在认识实物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很有限,又受到语言发展的影响,所以幼儿的分类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幼儿的分类能力有明显的年龄差异

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岁左右的幼儿不能按照某个物体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他们在摆弄实物或玩具时,往往先把自己喜欢的放在一起,把不喜欢的仍在一边,以后逐步能按照颜色或大小选择实物或玩具。但是,他们还不能把颜色精确的区别开来,往往是把大红、粉红、紫红混在一起,把蓝色、天蓝色、黑色混在一起。这时的幼儿对物体的感知是笼统的、模糊的,他们更分不清物体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

第二阶段:4——5岁幼儿已能初步识别物体的某些特征和属性,也能根据物体的某些明显特征进行分类,例如:会按照物体的基本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把自己喜欢的红色玩具放在一起,把蓝色的放在一起,但是特征之间的区别必须是明显的。

第三阶段:5——6岁的幼儿不仅会按照实物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进行分类,而且还开始按实物的用途特征进行分类。例如:幼儿做游戏时,会把青菜、萝卜、芹菜等放在一起,做菜给“客人”吃,把蛋糕、饼干等放在一起,给“客人”吃点心,把苹果、橘子等放在一起,给“客人”吃水果。由此看来,幼儿这个时期的分类活动,还离不开具体的情境。

(二)幼儿在分类时往往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

幼儿的分类活动不仅受到思维水平的制约,而且还受到生活经验和情绪的干扰。例如:教师拿给4——5岁的幼儿一些图片,上面分别画有苹果、橘子、西瓜、青菜、萝卜、小朋友、小兔等,教师要求幼儿把同类的实物画放在一起,结果有一半的幼儿把画有小朋友的画片和画有苹果、橘子、西瓜的图片放在一起,把画有小兔和萝卜、青菜的图片放在一起。当问幼儿为什么这么分放时,幼儿兴致勃勃的:“小朋友喜欢吃苹果、橘子、西瓜,小白兔喜欢吃萝卜、青菜。”可见幼儿是在运用生活经验和生物的依存关系来分类,不是按照实物的特征来分类的。

二、物体分类的教学方法

物体分类的教学,一般应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同时,尽力结合已学的有关数、量、形等方面的知识。

(一)把相同的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

教小班幼儿对物体进行分类时,首先要教他们学会从一堆物体中,找出相同名称的物体。开始教学时,可以给幼儿一些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物体,让幼儿找出相同名称的物体,以后,逐步教幼儿能排除物体的颜色、大小等干扰,而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找出来并放在一起。

(二)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教师指导幼儿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1)、在小班教幼儿按照物体进行按物体的颜色分类时,教师可以供给幼儿形状相同、颜色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2)、在中班,教师可以供给幼儿形状、颜色不完全相同的物体,要求幼儿能排除物体的形状干扰,正确的按物体颜色分类,

(3)、在大班,教师可要求幼儿能排除物体的大小、形状的干扰,正确的按照物体的颜色(包括混合色)进行分类。

2、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教幼儿按物体的形状分类,易于在教的过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也应根据年龄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小班教学时,可以供给他们颜色相同而形状不同的物体;在中班、可以供给幼儿颜色不同而形状不完全相同的物体,让他们能排除物体大小,颜色的干扰,按形状分类。

3、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一方面可以继续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了幼儿进行量的比较。

4、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随着幼儿分类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步提高分类的教学要求,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例如,教师供给大班每个幼儿8张彩色卡,其中4张圆形,4张正方形,每一种图形都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既能按形状分类,又能按颜色分类。

(三)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教幼儿按物体的数量分类,可以和认数结合起来,既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又加深对数的认识。

(四)利用各种活动教幼儿进行分类练习

计算课在幼儿的生活中占有很少的时间,仅仅通过课内来学习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利用幼儿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学习。

1、通过游戏教幼儿进行分类学习

通过游戏教幼儿分类,用以激励幼儿对分类的兴趣,还可以训练幼儿分类动作的迅速敏捷。

2、通过日常劳动教幼儿进行分类练习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各种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的分类活动,可以贯穿在各种活动之中,例如,幼儿在每次游戏结束后,利用收拾玩具的过程,引导他们按玩具的种类,分别把玩具整理好。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