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助力幼儿绘画中的创新思维发展

幼儿绘画是童年成长的脚印,从第一次涂鸦开始,那歪歪斜斜的笔道和看似乱七八糟的图形,就是幼儿自我表现意识的觉醒。《指南》中强调幼儿艺术教育既是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而幼儿绘画中的创新思维就是幼儿体验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期培养对绘画的表现与创造能力是开启智慧的重要保证。

教师如何助力幼儿绘画中的创新思维发展

幼儿绘画是童年成长的脚印,从第一次涂鸦开始,那歪歪斜斜的笔道和看似乱七八糟的图形,就是幼儿自我表现意识的觉醒。《指南》中强调幼儿艺术教育既是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而幼儿绘画中的创新思维就是幼儿体验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期培养对绘画的表现与创造能力是开启智慧的重要保证。

一、巧设情景,为创新思维引路

幼儿时期的绘画不仅是一种美术活动,更是孩子认识世界、表达自己感受、和周围人交往获得肯定的体验式成长方式。从胡乱画画地涂鸦期,到画着想的象征期,到有样学样的图示期,再到真情实感的写实期,无论孩子身处怎样的阶段,作为教师我们都应先引发幼儿创新意识,再激发幼儿创新行为。

(一)营造适宜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允许不同幼儿有不同的图示表现。

绘画活动是一种基于孩子们感到新奇好玩,并开始乐于尝试的活动。最初孩子们是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为了满足他们好动的本能。比如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就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不断增加线、形、色、意的感知积累。幼儿都有着创新的潜能,但他们又十分在乎成人的评价。幼儿的创新必须有一个安全的、不担心客观评价的环境。教师是与幼儿处在不同认知水平上的成人,因此,在欣赏活动时教师必须学会站在幼儿的视觉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

(二)提供富有幻想的人文环境,为具有创新思维的幼儿绘画培土育苗。

如果说,充满幻想的大环境是创新思维的种子;那么,多元化的素材就是创新思维的空气、阳光和水,它给幼儿一个实践现实的机会,给幼儿一个创造的空间。一个抽象的轮廓、一幅没有画完的画、恐龙、外星人、卡通人物等,这些在环境中隐含的幻想、创造元素,会时刻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巧用教法,为创新思维导航

创新思维是敢于打破常规,是对标新立异的追求。有的教师把标新立异简单理解为“不一样”,要求幼儿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和老师不一样。我想,创新是需要学习的,需要不断的进行交流。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学习与交流中,促进绘画水平的提升。


(一)善用实物,在绘画与实物之间建立有机联系。

教师应该把情景教学概念化、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使幼儿能够将认知与情感快速融合,实现思维与形象统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景或与内容相关的食物、图片等,让幼儿人情入境,借境悟理,实施自主的绘画活动。如在大班绘画《汽博会》中,我们把“汽博会”开在了学年组,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模型、汽博会照片,布置了班级环境,幼儿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绘画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不一样的视角,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善用游戏,让游戏与美术技能优化组合。

绘画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他们认识客观事物态度的表达形式。以往的绘画课只注重教学效果,幼儿绘画多以命题画为主,教师怎么教,幼儿就怎样画,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就可以了,孩子缺少自主画的选择。时间久了,不仅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还会扼杀幼儿表现出来的艺术天赋。因此,我们在命题画活动中,要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发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大胆自由地创作,如小班绘画活动“美丽的葡萄架”,教师先用手指点画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再引导幼儿给每一个葡萄穿上漂亮的葡萄皮外衣,这样一来,幼儿不仅能在动手能力上得到提升,更能掌握了绘画作品的又一个方法——沟边,实现了游戏与美术技能优化组合的教育目标。

(三)提供创意材料,让幼儿在绘画中体验美感,获取成功。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也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在绘画活动中,通常使用的绘画工具都是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绘画形式单一,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因此,应运扬起赞扬的风帆江苏省铜山县大许镇太山幼儿园张莹

赞扬,是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是一剂激发斗志的良药,是一面增强自信的风帆,是一束点亮未来的灵光!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幼儿虽小,却有着自己的自尊。他们希望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肯定与赞扬。这种自尊、上进心理是正常健康的。幼儿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们的自尊就得到了满足,就会萌生幸福的体验。这种体验能进一步增加幼儿的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幼儿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去争取更大的成绩。每个幼儿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也许大家一直都朝着这种境界努力……。但一具体到真实的细节上,家长经常不自觉地会在行动和语气上表现出对幼儿的不满意。如幼儿自己用餐具吃饭,弄得满脸饭菜,有些父母干脆将其训斥一顿,然后自己来喂。幼儿帮助大人收拾碗筷,不小心打碎了盘子,大人马上说:“快离开,毛手毛脚的。”这些言行无疑使幼儿心中刚萌生的信心受到打击,也阻碍了幼儿尝试挖掘自我能力的意愿。同时反应出家长不相信幼儿的能力,但是如果不让幼儿去尝试和学习,幼儿长大后也不可能会做事。家长必须明白“去做”和“做成功”是两回事,“失败”只是表示技巧不够熟练而不应影响“去做”的价值。家长对幼儿“不完美的勇气”要给予不断的鼓励和培养,否则幼儿会随时产生挫折感,影响心智的发展!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关于自己的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儿子在我任教的幼儿园上中班,刚刚接触拿笔,写字,很是费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我也不例外!老师在幼儿园教,我在家里补……一天晚上,我又在家里教儿子写“2”,刚开始,还能写成,但占格不太标准,要么太大,要么太小,要么写的“小鸭”头不圆,要么“尾巴”写的不平……开始,我还能耐着性子去细细指导,但没坚持多会,易怒的我便急了(应该是由于对儿子期望值过高所导致的),对着儿子吼起来:“笨蛋!真蠢……”儿子害怕了,写得更加不像样!我火冒三丈,一急之下,竞对着儿子大打出手!儿子哭了……“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我继续呵斥:“再写不好,看我怎么揍你,快写!”当我再次看儿子的“杰作”时,简直要疯掉了:“2”字已经不是“2”,已经被他写畸形了,谁也不认识那是什么!太可怕了!儿子怎么了?!哎!……我叹起气来,难道儿子的智力真的有问题……?

时隔几日,儿子又在我办公室练字,刚写了一行,便小心翼翼的拿着本子对我说:“妈妈,你看,这个好不好?”(当时儿子的眼神是充满期盼的……像在渴望得到什么东西似的!)而粗心的我像往常一样放下手中正批改的作业,再粗略的瞟了一眼儿子的字,淡淡的说:“你哪个哪个写的一点也不好,去改!”那小小的背影又一次灰溜溜的走了……

这一幕被我的同事看在眼里,她把儿子叫到身边说:“豆豆,让阿姨看看,行吗?”儿子拿出作业,李老师用赞赏的语气说:“哎呀!小豆豆这么小,字就写得这么好呀!真棒!瞧,这一个“2"字多漂亮,我来帮你画上小红花!如果都像这一个“2”字这么漂亮,就更棒了!你再写一行,来!试试!"云飞温柔,亲切,鼓励的话语像给儿子这辆缺油的车加足了汽油……


当云飞把儿子的作业拿到我面前炫耀时,我吃惊极了:个个“2”字都像模像样,而且都得了小红花!再也不畸形了……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脸好烫……看着儿子傻傻的模样,我的心酸疼了一下!从心底觉得对不起这个小小人儿……

也许别人看来这仅是一件小事,但却给了我心灵的震撼,给了我莫大的教训和启发: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名教师,却如此的缺乏耐心,忽视孩子的感受,吝啬自己的赞扬!怎为人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岂不是将幼儿刚刚迈出的第一步判了死刑,折断自信的翅膀,岂不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高度和远度?影响幼儿的一生?而亲切的鼓励、恰当的赞扬会给幼儿加足马力,鼓足勇气,从而竖起一面坚挺、自信的风帆。人,一旦有了自信,有了力量,面对周围的环境,社会,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对幼儿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学会赏识幼儿。赏识幼儿,就要对幼儿多加鼓励,当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信心十足,心情也好,家长若能在鼓励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明确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幼儿会更加努力。善于了解幼儿的优点,抓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幼儿感受到大人一直在关切地注视着他们,欣赏着他们。幼儿当时心情舒畅,过后又会变成一种要“更上一层楼”的志气和力量。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发挥幼儿的潜能,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有裨益的。

有人说,适时的赞扬能改变人的一生!赞扬,又何尝不是一门学问?那么如何适时适宜的赞扬幼儿才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呢?我认为赞扬幼儿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赞扬应该是多样化。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同样的语言。确实,有些幼儿经常需要父母的帮助和鼓励,而另一些有主见又非常自信的幼儿却很少需要帮助。但是无论如何,表扬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动力来源,对那些刚刚在学校和游戏中接触到的新鲜事物的五、六岁的幼儿更是如此。好的父母能够最有效地运用表扬激发幼儿的潜能。

2.明确地表扬。要用具体的语言赞扬幼儿,而不是仅仅说些笼统的话。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明白到底是什么行为才使他得到表扬,如“生日聚会上你站起来把那个最舒服的座位给了祖母,做的很对,我真高兴!”所表达的意思要比“今天下午你做的很对”清晰得多,幼儿也更明白他的行为是好的。

3.表扬幼儿是因为他的行为令你满意,而不是因为与其他幼儿相比讨人喜欢。“我真不敢相信你的拼写进步这么大!”这句话对幼儿来说就像听轻音乐一样心情舒畅,而“我敢打赌,你是你们班上拼得最好的幼儿”,这句话听起来就像一张没有丝毫情感的有声磁带。

4.避免表扬过度。古代有一个谚语“蜜吃多了不好”。因此,父母们应节约使用赞扬。当一个幼儿无论在做什么时都得到称赞,那么这种称赞很快就成了空洞无物的累赘,并且失去了作为动力来源的效果。幼儿能很快感觉到你的言不由衷,这一点他们的感觉并不比大人慢,他们需要诚实的反馈,这样他们才能不屈不挠地奔向成功。最重要的是赞扬应该发挥它最大的魅力。它不应是生活的调味品,而应是对幼儿们真情的本能的流露,使幼儿们留下美好记忆的表扬不只是父母的语言,包括父母的行为。比如,一个热烈的拥抱和一个亲切的吻可以使一切赞美的语言黯然失色。

幼儿的成长之路犹如长长的跑道,大人们适时地给予他们表扬、赞赏,就像是在为他们高声呐喊“加油”一样,会激发幼儿拼搏进取的斗志,即使是表现不很满意的幼儿,也会燃起他们不甘人后的希望之火,创造令人惊喜的神奇!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