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探究

为此,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在活动中,不管孩子会画不会画,也不管他们画得好不好,我总是给予他们亲切、耐心的指导,让孩子有一种爱的感情体验,从而激发孩子绘画的兴趣。由于幼儿的创造性是从内部诱发的,而不是外加的,因此自主选择的活动最容易诱发创造性。

厦门海新幼儿园  谢颖苹

一、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氛围,让幼儿体验绘画时的激动与成功时的快乐。

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的氛围,最基本的要求是降低幼儿的焦虑程度。可以说,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的儿童,才可能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儿童。为此,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不”字当头,容易产生消极的环境气氛。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我们应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容忍、多欣赏,要多给幼儿自主、自由的机会,营造出积极的环境气氛──鼓励幼儿创造的气氛。要营造这样的气氛,教师还要特别能容忍一定程度的紊乱。因为幼儿被吸引到某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中时,他们常常表现出手忙脚乱,很难做到整洁。教师如果对此进行干预,硬让他们保持整洁,很可能会扰乱幼儿的创造性活动过程。在美术活动中,我善于发现儿童细微的变化,并用言语、动作对他们的进步表示肯定,让孩子在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如孩子刚从小班升到中班时,对图像表现不太会,画人常常是手和脚全画在头上,我称他们为“蝌蚪人”。但通过几次活动,有的幼儿发现了人有身体,能把物和脚分解到身体上,虽然位置不一定正确,但我看见了就马上会肯定他:“你真能干,会给小朋友穿新衣了。”幼儿马上意识到自己成功了,大大增强了信心。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把人物的细微表现得更加正确形象了。在活动中,不管孩子会画不会画,也不管他们画得好不好,我总是给予他们亲切、耐心的指导,让孩子有一种爱的感情体验,从而激发孩子绘画的兴趣。记得有个叫亿凡的孩子,由于动手能力弱些,对绘画活动比较害怕,常常不知如何下笔开始。有一次我们画猫,亿凡一反常态,非常形象地画出了猫的基本特征,并大声告诉我:“老师,我家就有一只大花猫。”抓住时机,我把他的画在讲评中做了特别介绍,使他一下子获得了成功。之后,他对绘画产生了兴趣,画的东西越来越多。

幼儿是好动的,他们的思维在行动中发展,因此和谐的活动气氛能使幼儿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使绘画达到最佳效果。在平时画画中,我并不强求安静画画。有一次,我让幼儿学画飞机,画着画着一个男孩嘴里就发出“呜-呜-”的声音,好像在开飞机。又有一次幼儿学画蝴蝶与小花,我把作画地点放在室外,小朋友画画看看,非常高兴,全身心沉浸在创作的激动中。对幼儿一面画画,一面随意交谈,自由表现,我从不加以制止,只是扮演一个观察者,当他们有困难时给予支持与帮助,这种帮助虽然只是一些启发性的语言,但对幼儿似乎更多的是一系列的选择。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发现自己成功时,才能建立他们画画的自信心,兴趣才会巩固,才会继续发展下去。

二、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绘画创作的兴趣

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提高主要应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只有使幼儿体验到绘画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才能激发幼儿表现创造的兴趣。如果幼儿对美术活动无动于衷,不能从表现创造中得到乐趣,那么幼儿对绘画活动不会有热情。故老师对幼儿发展特点有所了解,有助于发挥幼儿对绘画创造性的热情。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我们培养幼儿的绘画创造也从兴趣着手,激发幼儿内在的绘画潜力。小班幼儿喜欢画画,但是只对活动过程本身感兴趣,不重视活动的结果和目的,而且他们对美的欣赏,总以动作相伴随作为表达自己审美情感的方式,具有明显的行动性。因此,我觉得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应当从玩开始,把画画与玩巧妙地结合起来,像做游戏一样教幼儿画画,使他们觉得好玩,愿意去玩,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幼儿画小兔时,我就采用看老师“变戏法”的方法,先画一个圆,让大家猜是什么,有的说是皮球,也有的说是大苹果,这时我添上了两只眼睛,小朋友说我画的是人,我又添上了嘴和胡须,全班幼儿又大叫说我画的是小猫,可我却添上了两只长长的耳朵,“小白兔!小白兔!”小朋友的情绪达到了高潮。这时我夸奖孩子的聪明,猜得很对,孩子们自然十分高兴。幼儿在猜画过程中,与感知形象的积累不断发生联想,于是便形成简单联想与想象,扩散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也激发了绘画兴趣。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美术活动中带有明显的游戏性,为此我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游戏,如:滚画游戏,玩色游戏等,让幼儿在玩玩画画中很自然地、很愉快地接受教育。

同时要注意儿童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教育工作者(包括儿童的父母)都应对(涂鸦期、基本图形期、起始涂绘期)这三个阶段有所了解。虽然这种发展阶段仅仅只表示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基本进程,但是,我们既不可强迫儿童在涂鸦期像我们成人那样去握笔,更不可强迫儿童去画成人所欣赏的复杂的素描、油画等等,要充分培养和发挥儿童的创作兴趣,让儿童自己去主动积极地创造,而不应将儿童的艺术思维拉入呆板机械的条条框框之中。对每个儿童来说,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创作模式。从涂鸦期到基本图形期,再到起始涂绘期,是一渐进性的发展过程。成人应该根据这个进程因势利导去鼓励儿童进行自我创作。

值得注意的是,绘画能力是随着儿童生理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而发展的。一个儿童掌握涂绘摹写和构思,就如学会走路一样,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地发展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每个儿童各自的发展速度,强迫幼儿去进行绘画的练习是不必要的,也是无益的。

二、唤起幼儿创造的情感,激起幼儿绘画创造的欲望

培养儿童的创作情感也很重要。鼓励是培养幼儿创作情感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成人不应期待儿童能创造出什么有经济价值或符合成人眼光的作品,而应看图画本身是否表现了或确切地表达了儿童在一定情境中的思想体验和思维状况。所以无论儿童画的是什么,成人都应该对他进行鼓励,以培养他的创作信心和创作兴趣、创作意愿。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1、欣赏同伴成功的画

幼儿的美术作品是幼儿美术欣赏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欣赏内容。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美术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我们经常拿大班幼儿的画,给小、中班幼儿欣赏,从幼儿最敏感的色彩开始,让幼儿欣赏画面的色、形、构图、布局的美,激起幼儿自己创造的欲望。

在幼儿创造过程中,重视幼儿的创造过程,在幼儿创造过程中及时引导,选出幼儿中具有创造性的、典型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激起幼儿间的相互启发,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大胆创造表现的学习氛围。利用幼儿间的平行学习,促进幼儿更大程度的发挥创造。

2、综合运用多种作画工具、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沉浸于新鲜、快乐的活动中。

研究表明,鼓励选择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由于幼儿的创造性是从内部诱发的,而不是外加的,因此自主选择的活动最容易诱发创造性。我有开展一个调查,分组进行拼贴画,有选择自由的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材料进行拼贴,无选择自由的组只能用指定的材料进行拼贴,然后对两组的作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有选择自由的幼儿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创造性远远高于没有选择自由的幼儿。这一研究具体形象地说明,增加选择性可以诱发幼儿的创造性发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美术对幼儿来说,首先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在美术创造中,幼儿把自己以往的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为使幼儿能更大胆、自由、广泛的表达自己的体验、情感,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为了活动时不能经常使用同一种工具、材料,因为这不符合启蒙教育的要求,幼儿的智力发展与他的感知觉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尽可能地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涉及到各种工具与材料,这不仅有利于训练动脑、动手能力,且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力。如:纸团压印、挂历纸撕贴画、印章画、棉签画、颜料吹画等,这些材料极其普通,有的还是变废为宝的呢,但满足了幼儿尽情表现的欲望,积累了处理和使用这些材料和工具的经验,丰富幼儿进行创造表现的手段,扩大他们创造空间,而不是局限于在纸上,可以在水泥场地上进行粉笔画,可在瓷砖壁上开展颜料画等多种材料、多种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营造一种轻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能更有效地激发幼儿大胆地进行创作活动。一般幼儿刚开始画画胆子较小,有的幼儿甚至不敢画,担心画错,所以我们让幼儿人手一支粉笔三三两两在水泥场上作画,他们可以边交谈边画,也可以边玩边画,变得很积极,发挥出很大的想象力,许多画面的出现,有时连自己都感到惊讶。有一次,我教小班幼儿画苹果,可一位幼儿胆子很小,怎么也不肯画。可自由活动时,让他们在水泥地上用粉笔自己画,这苹果的轮廓虽然有些歪歪斜斜,但绝对是苹果,而不是别的水果,连她自己也高兴地叫起来:“我会画苹果了,我会画苹果了。”可见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采用一种自由自在的作画方式,更能唤起幼儿内在的、自发的绘画动机,从而唤起幼儿创造的情感,更大胆地去发挥创造。

3、别有情趣地设计一些主题活动,激发幼儿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欲望。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我们幼儿园主办了庆香港回归的主题活动,老师先给小朋友讲有关香港的知识,让幼儿了解香港的由来,香港的地理位置,香港的历史等等,并在每个班级里用倒计时计算着回归祖国的那一天,激起孩子们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感到无比庆幸的喜悦心情,从而揭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就这样一幅幅充满童趣、想象的作品,在稚嫩的手笔下诞生了,有“我们是一家”、“妈妈,我回来了”、“手拉手”、“欢迎您——香港”等等。在系统活动中,综合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创造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艺术创造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要在儿童的各种活动(如游戏、观察甚至休息)中,系统地全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譬如,把绘画活动和其它活动结合进行(如游戏、表演等),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各种活动兴趣,不至于因为单调的长时间的绘画活动而使幼儿对此产生厌倦感,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感知能力、观察能力等)因为创造力并不仅仅是一种思维能力,它是儿童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我们经常组织幼儿参加一些主题活动,如:“庆国庆”、“迎新年”、“敬老”活动、“三八”活动等,使幼儿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节日的快乐,并懂得一些社会公德,然后让幼儿把活动的感受和场面通过绘画工具再现出来。为了让幼儿画动物的动态,我们就组织小朋友到和平公园观看了海豚的各种演技。回来后先让幼儿介绍看海豚表演的感想,然后讲解海豚的生活习性,以及海豚训养的故事。当孩子们有了创造海豚表演的欲望时,老师就不失时机地讲授画动物的方法,并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各种动物为主题去创造,从而产生了各种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创作的画,有“海豚杂技团”、“蜗牛运动会”、“大象乐园”、“小兔过生日”、“小狗家族”等等。

在系统活动中,综合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创造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艺术创造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要在儿童的各种活动(如游戏、观察甚至休息)中,系统地全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譬如,把绘画活动和其它活动结合进行(如游戏、表演等),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各种活动兴趣,不至于因为单调的长时间的绘画活动而使幼儿对此产生厌倦感,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感知能力、观察能力等)因为创造力并不仅仅是一种思维能力,它是儿童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幼儿创造的源泉

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幼儿对生活直接的体验是幼儿创造的源泉,是发挥想象的基础,丰富幼儿的创作源泉是创造的关键。所以要让幼儿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我们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旅游,使他们出去观察周围的人与事,观看人们的劳动,看看季节的变化,家乡的变化等。春天到了,带幼儿去田间、公园找亲身的体验,故画出了不同的表现春天的画面,有“柳树姐姐梳辫子”、“青蛙在田里歌唱”、“小草扭动着舞姿”、“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农民伯伯忙着春播”等等,诗一般的画面,充分表现了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

秋天到了,让幼儿画“秋叶宝宝”,我们就带幼儿园去拾落叶,通过观察落叶不同的颜色,有黄、枯黄、褐色、褚红等,再让幼儿抛一抛落叶,感受落叶从空中飘落下来时优美的姿态,从而得到经验:树叶总是斜斜飘落下来的。由于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在绘画时显得很自信、自如,画面上树叶飘落的方向各不同,倾斜角度不同,颜色不同,千姿百态、充满生气。

让幼儿欣赏那些贴近孩子的生活,又比较容易理解的优秀画家的作品,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其好处在于除了激发美感外,还可以对作品的主题以及美术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使幼儿能依据美的造型原则作出一定的分析评价。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饱和鲜明、与幼儿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如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是蟹、青蛙,迪斯尼画的米老鼠,白雪公主,张乐平画的三毛,在欣赏活动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名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模仿名画中色彩的搭配关系,并适当地将它们反映到自己的画面上来。

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要注意结合其他途径进行。如,带领幼儿嬉戏于自然美景中,引导他们欣赏鸟飞蝶舞、小桥流水、蓝天和彩虹、鸟语蛙鸣,使他们领略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无限风光;带领幼儿徜徉于优美的生活环境中,引导他们观赏整洁美观的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节日装饰、色彩艳丽的绘画、造型优美的雕塑、生动有趣的玩具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这些都能唤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神住,丰富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理解、尊重幼儿的每一件作品

1.理解幼儿作品的特点

由于幼儿的认知、情感、视觉、动作技能等与成人不同,故幼儿的作品表现也与成人有着质的区别:如幼儿画的人所戴的帽子或撑的伞,常是漂浮在半空的,画的衣服常是透明的,画的桌子常是四条腿向四方撒开的,画的烟囱则常与倾斜的屋面相垂直的;常将一些无生命的物体,赋之于生命,给不会说话的物体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按自己的理解去夸张和取舍;经常采用一种符合主观愿望的方法,力图把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彼此无关的东西统统画在一起等,这些都是幼儿稚拙的表现。这种天真无暇、带有许多主观、不合理的形式,但是,幼儿画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每幅画都充满了稚趣,充满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没有那种概念化、模式化的东西,或者模仿成人画的痕迹。

2、尊重、保护幼儿的作品

正由于幼儿的画有如此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对幼儿的每一件作品都给予肯定的鼓励,从不对幼儿的作品轻易地作一概的否定,或简单地以“像”与“不像”或以成人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记得在一次自愿画活动中,有一位幼儿把画面涂得黑黑的,在黑黑的画面上还夹杂着许多红色的物体和一些不象样的形体。初一看真是乱七八糟,不仅擦脏了画纸,还划破了画纸。然而当我走近他旁边时,他却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是我画的恐龙时代,恐龙们为了挣夺恐龙蛋展开了战斗,这是剑龙与翼龙在搏斗,这是三角龙在保护它的孩子小三角龙,这是……”。我完全沉入了幼儿津津乐道的讲解之中,这就是幼儿有声的思维,其中充满了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老师不能责备他画的零乱,不能指责他画面脏,更不能呵责他停止作画,扼杀孩子天真的情趣。对于这样的想象,我们要给予鼓励,同时对他的构图与用色提出一些要求,这样既没有扼杀幼儿的创造、想象,又在技能、技巧上有所进步。幼儿自身对做的“过程”比对做的“结果”更感兴趣。做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满足和剩余精力的释放远远胜过做的结果。他们的许多创造性行为就表现在尝试和熟悉事物的活动过程之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培养儿童的能力更是当务之急。教师、父母和其他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携起手来,发挥各自的优势,统一步调节共同做好对幼儿培养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理想的环境,使儿童的绘画能力得到更顺利的发展。激发幼儿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