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干预社会退缩幼儿的个案研究

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对幼儿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可能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愈加明显。本研究尝试探索沙盘游戏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干预过程和效果,探讨在幼儿园的场域中运用沙盘游戏以降低幼儿社会退缩倾向方面的应用价值。

沙盘干预社会退缩幼儿的个案研究

幼儿社会退缩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幼儿跨时间段表现出各种独处行为,表现为被动、敏感、焦虑、自我评价较低、观点采择能力差等,一般分为3种类型:害羞沉默型、主动退缩型和被动退缩型。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对幼儿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可能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愈加明显。因此,在幼儿园尽早发现有退缩倾向的幼儿,并加以有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而沙盘游戏治疗,基于荣格心理学原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学校和幼儿园中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沙盘游戏主要通过摆放模具和塑造沙盘边框内的沙子,建立一个与个体内在状态相对应的世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表达自我,宣泄不良情绪,深层修复受到创伤的早期人格结构,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沙盘游戏也是幼儿内心世界向外界打开的一扇窗户,便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退缩幼儿的内在世界。

本研究尝试探索沙盘游戏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干预过程和效果,探讨在幼儿园的场域中运用沙盘游戏以降低幼儿社会退缩倾向方面的应用价值。

干预的准备

研究工具:包括《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沙盘操作定义表》和沙盘游戏材料。

干预对象: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结合教师的日常观察,确定干预对象。个案为一名中班女孩,化名为D,4岁6个月。该幼儿经《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评定,得分35分。从表1(见文后)可见,D的总量表及分量表得分(原始分数和标准分数)均明显偏高。

日常表现方面,D性格内向,与熟悉的女生相处较好,几乎不与男生游戏,不与教师主动沟通。对于教师向她发起的主动沟通反应冷淡。

家庭背景方面,D的父母工作繁忙,祖父母负责日常照顾幼儿。爷爷奶奶较溺爱D,在生活中包办代替较多。在家庭关系中,奶奶较为强势,在对D的照料方面起主导作用。

干预过程和作品分析

2013年l2月至20l4年10月,每周三上午的8:30到9:30,研究者陪伴个案在幼儿园的沙盘室进行游戏。个案共进行了9次沙盘游戏干预,全部为动态沙盘。以下从沙盘游戏干预的整个过程中选取了部分的典型记录及分析。

第1次沙盘游贱

初始沙盘的主题为《城堡》。(备注:每次沙盘的主题名称都由幼儿在沙盘制作结束后自己命名)


D在沙盘中先后放置了6件生活家居用品类玩具,依次为浴缸、椅子、茶壶、水桶、小船、急救箱。

D被动触沙,触沙后双手反复用力握沙、堆沙,持续lO分钟,将沙子堆成两座小山。D将浴缸填满沙放在山顶,再将沙倒空,换位置重复填、倒动作,持续5分钟。D拿来急救箱铲沙,拿来水壶,从壶嘴往里装沙子。之后,D拆开水壶(破坏沙具),填满沙子,倒空。D看到水壶被掰坏,尝试修理,未果。选择小船,从小船小孔处填沙。

分析

本次沙盘表现了5个创伤主题,包括混乱、空洞、分裂、救护、残缺,未体现治愈主题。

沙盘超过四分之一的面积是空白。作品不完整,界限模糊,玩具之间没有联系,缺乏一体性。

具体而言,D选用了6个玩具。玩具数量、摆放结构都表现出D的心理丰富程度和内在秩序状态。沙盘左前方摆有椅子、浴缸和茶壶。椅子和浴缸下半部分深埋在沙中,这可能与D建立稳定感有关。椅子可能代表D的疲惫感,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连接点。椅子和茶壶构成了与人交流的场面,暗示幼儿有与外界交往的意愿,但同时人物缺失也代表了幼儿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现状。茶壶右下方是一艘小船,象征D借助生命本源、本能的力量达成愿望的意向。急救箱可能代表个案内在的求助讯息。

本次沙盘活动中,D有重复动作——大力摸沙、将沙子填满浴缸及茶壶,再倒空,这可能与幼儿正在进行内心安全感的建立和强化有关。D背对教师游戏,说明内心还未与教师建立信任关系,这与其日常表现一致。活动结束后,被问及感受时,D沉默了。

第3次沙盘游戏

本次作品的主题为《游乐场》。


D先后拿了4件玩具:树、房子、长颈鹿和油罐车。

游戏开始,个案将4个沙具都深埋在沙子中,双手堆沙山,在沙山处埋房子,取出,换位置继续埋。(沙盘分享环节中,D告诉老师房子是长颈鹿的家。)D取来长颈鹿,吃了几口叶子,将长颈鹿埋入沙中,自言自语道:“长颈鹿在走路,长颈鹿是我的好朋友。”此次游戏出现了喂食和浇水的场景。游戏最后,D往树上撒沙并小声嘟嚷:“浇点水,浇点水。”

分析

本次沙盘有5个创伤主题,包括混乱、空洞、分裂、限制、隐藏;3个治愈主题,包括能量(车、植物)、哺育(为树浇水)、房子。

沙盘超过四分之一的面积空白。玩具数量为4个。

具体而言,本次作品出现了绿树和油罐车、动物等生机,尽管玩具之间仍然缺乏联系,但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个案的内心能量由冻结状态向流动状态转化。

比如,沙盘中,虽然房子上关闭的门窗,仍然表征着D与外在联结不畅的现状,沙子的起伏不平也表达了D的情绪搅动状态,越来越多的潜意识内容涌动出来。树木的出现可见D的生命状态在得到生机盎然的改善。再如,车是能量,有自我转化、修通、联结的积极意义。而油罐车较普通车更具能量与挑战性,这可能与D内心能量丰富,准备开启新的转化之旅有关。转变意味着挑战而又意义纷呈。又如,此次游戏中出现了喂食和浇水的场景,是典型的哺育主题、治愈主题特征,表现了D的心理补给与自我成长。


本次沙盘活动中,D在沙子上留下手指痕迹较之前多,可见D的内在情绪逐渐流出。而且D除了自言自语,也开始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与交流。活动结束后,D还表示喜欢沙盘游戏,觉得“好玩”。

第5次沙盘游戏

本次作品主题为《游乐场》。


沙盘中先后摆放了5件物品:桌子、椅子、花儿、油罐车、飞机。

首先,D将桌子倒置,深埋在沙子中,椅子腿插入沙中,后拔出。重复以上动作2遍。D将沙子推开,露出蓝色底衬,油罐车在蓝色上面行驶。持续行驶一分钟后,D将道路掩埋,取出车子放在花前,车头朝外在沙中行驶。行驶到沙山上时,D将油罐车深埋在沙子中。深埋后,D取出油罐车,做推土状在沙中行驶。此时,油罐车轮胎脱落,D尝试修理,最终放弃。游戏结束,D将飞机、花儿埋入沙中,说:“睡觉。”

分析

沙盘表现了8个创伤主题,包括混乱、空洞、分裂、限制、隐藏、受伤、倒置、残缺;2个治愈主题,包括旅程、能量(油罐车、飞机、花)。

沙盘超过四分之一的面积是空白。玩具数量为5个。本次作品更多地呈现了创伤主题。

具体而言,油罐车反复出现,是作品的能量点。油罐车不断克服困难,艰难前行,最终轮胎脱落,这可能是幼儿自我的象征。D大力印下的手印代表幼儿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是自性化过程的显著标志。(备注:自性化或自性化过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特别术语,也是其核心概念。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

本次沙盘活动中,个案重复将桌子倒置并深埋沙子中,展现了个案寻求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D将飞机、花埋入沙中后说了一句“睡觉”。这与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后的疲惫和退缩相符。沙盘中人物的缺失也体现了个案人际交往互动的现状。

第7次沙盘游戏

本次作品的主题仍为《游乐场》。


沙盘中先后摆放了lO件物品:浴缸、拱形桥、牛、房子、床、妈妈抱孩子人偶、碗面、胡萝卜、锤子、耙子。

D拿来浴缸,重复装沙、倒沙的动作。2分钟后,D拿来拱形桥、牛。D使劲按桥入沙,抓了一点沙子掩埋了桥的一头,将牛摆放在拱形桥的顶点上。D拿来房子和床,将房子和床正置于沙盘的右下方。D从沙具架上取下皇帝和皇后的人偶,端详3秒钟后放回,最终取走了母亲抱婴儿的人偶。D将床上的沙子抚掉,将母子人偶放床上。人偶滑落,D迅速将人偶扶回,边扶边用浴缸往母子人偶上浇沙子。人偶固定后,D又将人偶拿起,立在床边,将床上的沙子抚掉。重复固定母子人偶动作4次,持续5分钟。D用浴缸往房子里装满沙子,将房子倒置在床边。D拿来碗面和胡萝卜喂床上的母子。最后,D拿来锤子、耙子,来铲沙子。

分析

沙盘表现了4个创伤主题,包括空洞、限制、隐藏、倒置;3个治愈主题,包括联结(桥)、旅程、能量(食物)、哺育(喂饭)、房子。

沙盘空白的地方明显减少。玩具数量为10个。

具体而言,本次作品出现了母子人偶。浴缸再次出现、母子人偶的出现都印证了个案在反复述说着母子一体、包容和接纳的主题。牛和桥的出现,展现了个案正在经历着自我转化的过程,就像牛一样站在高高的起点上,准备迎接新的人生旅程。牛、房子、人偶,个头较大,代表了D内心能量的逐渐强大。

本次沙盘活动中,D大部分时间在照顾人偶的起居。可见,母子关系对D的重要性。

第9次沙盘游戏

本次作品主题为《家》。


D主动触沙,沙盘左侧位置留下清晰手印。D用铲子将浴缸填满,制作水纹。取桌椅摆放于沙盘右侧,用铲子往椅子上铲沙。(沙盘分享环节中,D告诉老师此时在制作椅垫。)D取了一块草坪,置于中央位置,用沙将草坪掩埋。D自言自语:“草太扎了,用沙子垫上就不扎了。”D往床上铺沙,说:“铺床单,天气凉了,得铺厚一点儿。”D把一辆警车停在沙山顶上,说:“停车,吃饭。”并在树上放置鸟窝。D拿起贝壳和铲子,边用铲子翻炒贝壳边说:“炒饭,炒菜。”D拿起一名老爷爷放于浴缸中,给他洗澡。

分析

沙盘表现了4个创伤主题,包括空洞、隐藏、倒置、残缺;3个治愈主题,包括旅程、能量(车、食物)、培育(鸟蛋及鸟)。玩具数量为10个。

具体而言,作品中出现了男性人偶,代表D正在处理与男性有关的情绪问题。幼儿再次大力印下自己的手印,是自我意识增强的体现。警车是权威、能量、正义的象征。同样,浴缸中出现代表D爷爷的人偶,而爷爷有智慧、权威、男性、安全感的象征。

草坪被遮挡的状态可能与幼儿心理能量的增长和渴望突破有关。鸟窝场景中,大树及鸟蛋是能量点,构成了哺育的主题。鸟妈妈守护着鸟蛋,慢慢等待着新生命的到来,这似乎也象征D内心的新的自我的实现。警车行至山坡坡顶似乎也预示着新旅程的开启。

结果与讨论

1.个案研究的结果说明,沙盘游戏在降低社会退缩幼儿的退缩倾向方面有一定效果。

由表2可见,D干预后在教师问卷中的退缩总分和分量表的得分有所下降,退缩总分及害羞沉默、被动退缩的减分率大于25%,干预有效。

结合对D的日常观察,我们发现,D交往的主动性提高,语言交流明显增多,交往范围逐渐扩大。D能和同班男孩、老师主动交流、交往,师幼互动的质量显著提高。

我们也看到,个案仍有自我成长、发展的空间。我们将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将沙盘游戏的干预成果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整合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促进幼儿的心理、情绪的健康发展。

2.沙盘游戏为教师提供了深入观察、了解幼儿的新途径。沙盘游戏不受幼儿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沙盘游戏过程中,陪伴者可以根据沙盘作品中的情境,与幼儿共情,了解其情绪和心理状态。

3.沙盘游戏为幼儿园提供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的一种可选择的模式。沙盘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接纳包容的氛围、自由表达情绪的途径,支持幼儿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里萌发个体的自我治愈能力。

4.沙盘游戏强调个体化历程,相信幼儿自我疗愈的力量。游戏过程中,陪伴者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是否能够抱持幼儿的自由表达,是陪伴者的角色定位,也是陪伴者最为重要的工作。因此,沙盘游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较适宜应用于中国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

我们借鉴沙盘游戏较为成熟的观察幼儿、了解幼儿需求的形式,结合幼儿园实践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在生活中给予幼儿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期待能够拓宽幼儿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