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与蒋介石是结拜兄弟吗?

蒋介石和张学良不仅是结拜兄弟,还是“干连襟”呢,在关系的“蜜月期”俩人之间好的一塌糊涂。蒋介石一生中结拜了几十个“兄弟”,甚至有难以统计完全的可能,从早年的陈其美、许崇智、戴季陶和张群,到后来的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人,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为了亲上加亲,次日两人互换金兰帖正式结拜为异姓兄弟。

张学良与蒋介石是结拜兄弟吗?

蒋介石和张学良不仅是结拜兄弟,还是“干连襟”呢,在关系的“蜜月期”俩人之间好的一塌糊涂。蒋介石这个人因为有早年混迹上海滩的经历,沾染了两个比较严重的习气,一是“江湖习气”,动不动就换帖子拜把子,二是“政治流氓”,无论是盟兄还是义弟,只要涉及到利益,翻脸比翻书还快。

蒋介石一生中结拜了几十个“兄弟”,甚至有难以统计完全的可能,从早年的陈其美、许崇智、戴季陶和张群,到后来的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人,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而他与张学良的结拜,实在有点令人啼笑皆非,因为按照年龄,他跟张作霖磕头拜把子还差不多,相差整整14岁。

主要还是中原大战的关键时刻,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支持,在蒋军和冯阎联军打得难解难分之时,1930年9月18日,“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张学良在观望半年之久后,终于通电支持蒋介石,以“武装调停”的名义挥师入关,致使西北军和晋绥军土崩瓦解,冯玉祥和阎锡山联袂宣布下野。

张学良等于帮助蒋介石确立了在国民党新军阀中的优势和领导地位,蒋介石自然感激不尽,任命其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以及“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张学良从此坐镇北平,总领黄河以北军政事宜,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在当时的地位和实力仅次于蒋介石。

1930年11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三届四中全会”,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张学良被特邀参加,他乘座蒋介石派来的专列沿津浦线南下,一路上受到精心安排的热烈欢迎。抵达南京当晚,蒋介石举办盛大的欢迎宴会,并特别提议“为英明绝伦的张副司令干杯”,张学良一时风光无二 。

与此同时,宋美龄也热情接待了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连素不露面的宋老太太也在私邸出来相见,并当场认了于凤至为“干女儿”,等于宋美龄和于凤至成为了干姐妹,那蒋介石和张学良自然成为了“干连襟”。为了亲上加亲,次日两人互换金兰帖正式结拜为异姓兄弟。

然而危险也在悄悄接近,张学良的注意力完全被华北吸引,1931年7月,已经归降的石友三举兵反蒋,东北军和中央军刘峙所部南北夹击,用半个月时间打的石友三全军覆灭;同时山东的韩复榘也蠢蠢欲动,而为了对付这些军阀和战事,张学良不断从东北抽兵入关。

历史上蒋介石的兄弟众多,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张群,陈其美等人都是他的兄弟,但是在人心沉浮的民国军阀混乱的年代,兄弟这个词到底有多少含金量不得而知,在蒋介石众多而结拜兄弟中,少帅张学良也位列其中,那么他们之间的情谊有多少深呢?

辛亥革命后,由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在广东组成的国民政府军进行北伐,清除北洋军阀,同意全国,就在快要看到尾声的时候,要推选一位总统出来作为国家领袖,蒋介石最后当选,但是李宗仁冯玉祥与阎锡山谁也不服谁,于是蒋介石便开始统一中原的中原大战,就在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四方势力打的难舍难分之际,这是关外的一个绝对军事力量都引起了四方的瞩目,那就是张学良的东北军,此时,谁把握好东北军,谁就能在中原大战中胜出,所以,最后蒋介石联合张学良,最终取得胜利。这位他们的友谊奠定的基础,张在关键时刻帮助了蒋,蒋也会在关键时刻帮助张。

九一八事件后,张学良几十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炮撤离东北,这时张学良相当于丧家之犬,无家可归,几十万军队无响无粮,正在解散的时候,蒋介石接纳了他,安排张学良进驻北京,统治北方,各种军事装备以及粮饷全部由蒋介石出,看到这里,感觉这俩的结义感情应该是有些情谊在里面的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结束了国共两党分离抗日的局面,促进了国共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张学良是有多少功绩的。

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毅然决然的扣押蒋介石,逼着他签下国共合作的条款,这时虽然张蒋之间的情谊很深,但是在民族大义与国家安危面前,个人的情谊都只能放在一边。

而事后,蒋介石虽然软禁了张学良,但是其生活环境还是不错的,国民党溃败台湾后,许多之前的国民党元老的生活水平都有所下降,汤恩伯是国民党元老,但是没钱住医院,竟在然小诊所治疗阑尾炎,而张学良此时虽然被软禁,但是生活并不差,说是锦衣玉食也不为过。

由此可知,张蒋二人之间,既有兄弟情义,也有利益纠纷,但是我个人感觉个人兄弟情谊还是大于其中利益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