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OLO到合作再到LIVE,米津玄师究竟经历了什么

从SOLO到合作再到LIVE,米津玄师究竟经历了什么说到米津玄师这个人的名字,相信喜欢日本音乐的朋友都不太陌生。更恐怖的是在专辑制作的过程中,米津玄师基本上都是一人包揽。再加上他比同龄人高大的身材,使得米津玄师愈发格格不入。而非常戏剧的是,当时米津玄师已经喝醉了,甚至在后来完全丢失了这一段记忆。

从SOLO到合作再到LIVE,米津玄师究竟经历了什么

说到米津玄师这个人的名字,相信喜欢日本音乐的朋友都不太陌生。自从13年正式出道以来,这个人就仿佛开了挂一样,广受好评的作品层出不穷。更恐怖的是在专辑制作的过程中,米津玄师基本上都是一人包揽。也由此在网上传出了“八爷除了生孩子什么都会”的梗。但这种独立可能并不仅仅是一种才能上的体现,更多的可能还是八爷式的孤独。

无人理解的孤独米津玄师在日本其实是一个很少见的名字,因而在小的时候,他就常常被人关注。

但这种关注并不是源于众星捧月的香饽饽,而是一种视其为异己的疏离。再加上他比同龄人高大的身材,使得米津玄师愈发格格不入。也是在那段时间里,他不小心摔破了嘴唇,还在医院缝了针,出来之后让本身就特别的他更加突出。但这恰恰也是他感到不适的点,他渐渐产生了一种自己是怪物的想法。虽然这个话听起来很中二,但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这个人心理上遭受的是怎样的煎熬。可能是他对于这种关注的恐惧而激发的防御本能,在学校里有人主动来和他搭话,他也很难回应。回到家中,与父亲也是很难交流。

孤独如同窗帘一般盖住了所有能够照射到米津玄师内心的阳光,也压制了他对外表达的欲望。如果没有接触到音乐,可能他真的就会这样一直孤独下去,这个世界也损失了一名优秀的歌手。

而这一切还要感谢八爷家族的的艺术氛围。米津玄师的母亲是美术学校毕业,而他的姐姐也在学习音乐,在这样的艺术熏陶之下,他也渐渐接触了画画和音乐。

中学时,米津玄师非常迷恋摇滚,于是自己组了一支乐队,但学业压力之下这个乐队在高考之前解散了。到了大学,米津玄师对中学的那段时光意犹未尽,于是又组了一支乐队。

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而他给出的理由是“自己是个强烈的个人主义者,无法与他人一起创作”。这句话乍一看好像会觉得他是一个持才自傲的人,但是以他的角度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深藏在字眼之中的寂寞。米津玄师缺少的不是才能,而是一个知音,一个名为菅田将晖的知音。灰色与青之间的友谊菅田将晖和米津玄师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共同友人的家中。

而非常戏剧的是,当时米津玄师已经喝醉了,甚至在后来完全丢失了这一段记忆。但被他热情邀请合作的菅田将晖却记得清清楚楚。

于是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地点就定在了录音室,两人一起合唱了后来大火的曲目——《灰色与青》。其实在见面之前,米津玄师就已经对菅田将晖有所了解,而且特别感兴趣。甚至还说过“如果是这个人的话,感觉什么优美的曲子都能写出来”这样听起来都有点肉麻的话。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时,他说,感觉两个人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就连菅田将晖也曾说过,第一见到米津玄师的时候就有一种预感,好像有什么大事发生一样。可能这就是灵魂之友的心有灵犀吧,后来两个人不仅成为了相交甚密的好友,甚至还一同在武道馆合唱了《灰色与青》。

也正是这一次演唱,改变了米津玄师对LIVE的看法——不希望,但已经不会消极应对了。创作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如果你是一个非常了解米津玄师的人,就会发现在他的歌曲中经常会有一些黑暗的元素,比如嘶喊声,奇怪的笑声等等。歌词中也带着尖锐且讽刺的内容。甚至米津玄师自己也说以前的自己经常会写一些批判类型的歌曲。

但随着年龄变化,米津玄师也开始尝试了更多的方向,而这种批判和讽刺的内容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一次访谈中,米津玄师说他创作音乐的时候常常会与曾经的自己对话,从那个年龄的自己来看现在做出来的音乐,并得到一个答案。

就像是《BOOTLEG》这张专辑,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他对过于追求原创性而限制创作思维这一现状的讽刺,听起来就很有八爷的味道。

但是在专辑里面的收录曲中却包含了像《灰色与青》这种象征着瞬间美好的友谊颂歌,也有像《打上花火》这样带着青涩恋情的影视主题音乐,还有像《LOSER》这样带着点丧气却又有着永不言败励志能量的舞曲(毕竟八爷跳舞了嘛,哈哈)。

米津玄师说这张专辑是扭曲的,而这种扭曲可能也是来自他的前与后、曾经与现在、幼年与成年的思想碰撞,也是米津玄师成长路上的一次蜕变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