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主要影响

章太炎的一些主张与孙中山不同,但他仍是一位有功于辛亥革命的民主革命宣传家。胡适实为章太炎中年以前学术衣钵的继承者。但此时章太炎本人的学术已经有所转向,故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不甚满意。除了这四大渊源外,顾炎武、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学诚、戴震、孙诒让等人的思想也对章太炎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章太炎认为共和政体不如专制政体。

章太炎的主要影响

寄语:章太炎是近代中国国学大师,也是学者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但学术与政治毕竟不同,政治方面,章太炎确有他的局限,这些局限在辛亥革命及民国初年表现得很明显。章太炎的一些主张与孙中山不同,但他仍是一位有功于辛亥革命的民主革命宣传家。

学术成就

章太炎一生经历了戊戌维新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时期,走过曲折的道路,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

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他退居书斋,钻研学问,粹然成为一代儒宗。在学术上,他涉猎甚广,经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深湛造诣。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

其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亦很大。一生著述颇丰,约有400余万字,但文字古奥难解。主要著作由后人编入《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和《章氏丛书三编》,自1982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章太炎全集》,网罗繁富,有中国文化百科全书之称。

章门弟子众多,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都出之于章太炎的门下,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章太炎为人戏谑,以太平天国为例,封黄侃为天王,汪东为东王,朱先生为西王,钱玄同为南王,吴承仕为北王。

当年二十七岁的胡适独树一帜,在大师环伺的北京大学,教起《中国哲学史》,其讲义《中国哲学史大纲》颇多沿袭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下卷"诸子学"诸篇的观点。胡适实为章太炎中年以前学术衣钵的继承者。但此时章太炎本人的学术已经有所转向,故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不甚满意。

哲学思想

章氏的思想受到多方影响,因为变化的历程相当繁复,依其《菿汉微言》中的自述,是以"始则转俗成真,终则回真向俗"十二字予以归结。大抵而言可以光绪二十四年(1908年)著成《齐物论释》为界。在此之前,章氏先习朴学、诸子学以及西方进化论和社会学,在因苏报案入狱之后,则改习法相宗,而后思想便以唯识学为尚,认为先秦诸子之学皆不足比拟,固可谓"转俗成真"。

自《齐物论释》著成之后,章太炎因齐物思想的启示,不再仅以唯识为唯一标准,转而认为凡"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之学皆有价值,开始对古今中外的学术思想进行重估[renwugushi.com]。即进入"回真向俗"的境界。

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来自四个渊源:一为受乾嘉学派考证学的影响,讲求客观实证;二为跟随晚清诸子学兴起的潮流,对荀子、庄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扬,尊子贬孔;三为受到严复的影响,在其早年的文章中尤其多以进化论作为理论架构;四为佛学,尤其是佛学中的唯识论,是章氏后期思想的支柱,使其思想体系中充满个体主义、相对主义的色彩。

除了这四大渊源外,顾炎武、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学诚、戴震、孙诒让等人的思想也对章太炎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革命思想

戊戌变法之后,章太炎既对清朝统治不满,又同情康、梁;既孕有民族思想,又没有转向革命。他提出了"客帝"和"分镇"的课题,认为满洲贵族,是客帝;中国的"共主"应为"仲尼之世胄"。只要清朝皇帝承认过去民族压迫的错误,拥护孔子后裔,做"虚君",自己退居为齐桓公、晋文公般的霸主,发愤自强,那么反满情绪可以平息,可以防止"逐加于满人,而地割于白人"。

"分镇"也是章太炎在外国侵略、清政腐朽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改良设想。认为政治危急之际,"犹赖有数镇稍自奋起,足以扶危而定倾"。因此,不能削弱藩镇,而"甘心于白种之陵籍"。藩镇和立宪政并不矛盾。

"板荡之世,非得藩镇以尊攘,则宪政不立"。他举明治维新为例,"若皇德贞观,廓夷归章,示民版法,陶冶天下,而归之一宪,藩镇将奔走趋令,如日本之萨、长二藩,始于建功,而终于纳土,何惠自擅?" 此后,进而指出:"瓜分而授之外人,孰与瓜分而授之方镇。" 他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丧权辱国,而对汉族地主阶级还存幻想。他向往的还是明治维新式的"革政"。在旅台期间,他曾将所写论文汇成《訄书》。光绪二十五年5月,由基隆去日本,7月下旬,由日返国。

章太炎认为共和政体不如专制政体。章太炎阐述的,有三层意思:代议制的民主共和政体不能行之于中国;政党与议员勾结,这种共和政体还不如专制政体为宜。结论是建立共和政体只能是不得已之举。认为清朝推翻后,中国还是行专制政体为好。

章太炎早年在日本主编《民报》时,曾主张社会主义,与片山潜等日本社会主义者过从甚密,并由此反思西方的进化论及现代文明,撰写了《俱分进化论》、《五无论》等著作。

下一篇:徐宝璜的故事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