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报先驱——林白水

林白水一生的业绩和贡献,主要是在新闻学上。林白水的爱国情操。用白话报唤醒民众。以此可见,林獬创办《中国白话报》的宣传已化为革命行动。《中国白话报》先是半月刊,13期改旬刊,出至1904年10月8日停刊。辛亥革命后,林白水回福建参加都督府参事会,主张三权分立,随后被任命为法制局局长、省临时议会议员。

白话报先驱——林白水

寄语:林白水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就其一生来,主要还是办报。

林白水(1874—1926)一生角色多变,办教育,昌言革命;为民族革命奔走呼号;也曾出任总统府秘书、参政院参政。他自办《中国白话报》《时事选刊》《公言报》《平和日刊》《新社会报》《社会日报》,还担任过《杭州白话报》《京津晚报》主笔。他主编报纸,为民请命,抨击贪官污吏。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留学攻读新闻学的人,是清末民初著名记者、政论家、社会活动家。他率先示范,开一代风气之先,创办多种白话报刊,办出了通俗易懂、面向大众的报纸。

白话报先驱

林白水(1874—1926),短暂的一生中角色多变:办教育,昌言革命,为民族革命奔走呼号;有过鸣镝四海、仗剑五湖的侠士经历;也曾有过短期的精神恍惚,出任总统府秘书、参政院参政,对进步的政治力量也有过微词;同时他还主编报纸,为民请命,抨击贪官污吏。林白水一生的业绩和贡献,主要是在新闻学上。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留学攻读新闻学的人,是清末民初著名记者、政论家、社会活动家。他率先示范,开一代风气之先,创办多种白话报刊,弃文言用白话,办出了通俗易懂、面向大众的报纸。

自1901年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后,开始新闻生涯。25年间,除自办《中国白话报》《时事选刊》《公言报》《平和日刊》《新社会报》《社会日报》之外,还曾担任《杭州白话报》《京津晚报》主笔。这些报刊从隐晦批判封建专制到激烈抨击君主专制,反对军阀专制,最后因揭露军阀专制,以身殉职。林白水在中国新闻史上与邵飘萍齐名,又有“萍水相逢百日间”之遭遇。

林白水的爱国情操

林白水,原名獬,又名万里,字少泉,号宣樊,使用过的笔名有白水、秋水、口子、白话道人、退室学者等21个。1874年1月17日他出生于闽侯县一个具有爱国思想传统的家族里。曾祖父林唐卿在贵州做过官,父亲林钧中过举,但不满官场腐败迫不得已去当私塾先生。家人对林獬寄予厚望,起名“獬”。獬,是传说中的独角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冲上去用角顶恶人。

林獬十岁那年,在福州船政局(马尾造船厂)做文案的父亲曾带他到马尾目睹1884年中法战争马江海战的悲壮一幕,给少年林獬以巨大的震动。母亲为了使他受到良好教育,将他送到自己娘家,与表兄弟一起拜当时著名文士高凤岐(啸桐)为师,接受严格的教育。课余高老师向林獬讲述日本无钱人也可上学读书,日本报纸可以看到国家和世界的大事等,使他十分向往。

1894年甲午海战中,“扬威舰”管带林獬的叔叔林履中(字少谷)带领扬威舰与敌血战,壮烈牺牲。因林履中的儿子年少,由林獬主持了丧事,他极为悲愤,负责养育林履中两个年幼孩子,并发愤振兴中华教育救国。林獬家族素有爱国思想传统。“先辈人的爱国刚烈之气,对林白水影响至深,他不避权势,不畏强暴。他一生中无论是兴学、革命或是办报,都贯穿着强烈的爱国民主主义思想。”

用白话报唤醒民众

林獬19岁时母亲病逝,迫于生活,到杭州为同乡林启(字迪臣)教家馆。林启兴办了求是书院(浙江大学的前身)、养正书塾和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诚邀林獬到这三所学堂任教。林獬曾担任求是书院的总教习,主持书院教务。他不以孔孟学说为主课,倡导教学西方近代文明学说和先进科学技术,开创了传播新思想、崇尚改革的教育新风。当时在他周围经常聚集着蒋百里、许寿裳等一大批思想活跃的学生,他们常在课堂内外讨论新的思想学说,评论时事形势。

1901年6月20日,以求是书院的首届毕业生、杭州名士项藻馨(兰生)为首的几个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集资创办了《杭州白话报》,聘请林獬首任主编。林獬富于革新思想,冲破八股文和桐城古文的束缚,勇于标新立异,弃文言文,使用白话文。在中国新闻史上,白话报不多,办白话报的人很少,他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的报人生涯是从1901年参加《杭州白话报》编辑工作开始的。他用白话文办出了一份通俗易懂、面向大众的报纸。该报无论内容还是新闻标题,都注意浅白而生动,吸引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林獬常在报上以“宣樊”、“宣樊子”等笔名发表积极宣传新政,提倡社会变革,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吸食鸦片和强迫妇女缠脚等陋习的文章,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该报从最初的几百份,一直到五千多份,成为当时报刊销售之冠[renwugushi.com]。

1902年4月,他应蔡元培之邀来到上海,一起组织“中国教育会”,“表面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他的革命生涯由此揭开了第一页。接着,他和蔡元培等创办了爱国女学社、爱国学社及社刊《学生世界》,“鼓动反清革命,言论尤为激烈”,也曾为《苏报》写过时评,并请律师为“苏报案”辩护。翌年,赴日本留学,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拒俄排满活动,加入“军国民教育会”。同年夏天,林獬回到上海,12月以“白话道人”为笔名自办《中国白话报》,鼓吹推翻帝制,宣传深入人心。1905年9月24日,吴樾怀揣土制炸弹,在北京车站谋炸出洋考察宪政的清廷五大臣,当场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吴樾在给妻子的信中说:“自阅《中国白话报》,始知革命宗旨之可贵;自读《论刺客》一篇,始知革命从暗杀入手。”以此可见,林獬创办《中国白话报》的宣传已化为革命行动。

倾尽心血办报成为反抗专制的斗士

1903年12月15日,《俄事警闻》创办,由陈竞全出资,是上海的“对俄同志会”的言论机关。1904年2月15日起更名为《警钟日报》,至1905年3月25日因揭露德国侵占山东被查封,所有白话文都由林獬执笔,但多不署名。1904年11月,清廷大肆筹办“万寿庆典”,为70岁的慈禧太后祝寿,林獬愤而写下一副对联,在《警钟日报》发表: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此联字字辛辣,把慈禧太后的嘴脸刻画得入骨三分,上海各报乃至外省不少报刊无不争相转载,传诵一时。是年11月19日,安徽志士万福华行刺广西巡抚王之春失败在上海租界被捕,林獬和黄兴等11人先后被捕,他因查无实据关了一天就被释放。林獬在《警钟日报》发表文章大谈“侠义之士”、“为侠客辩证”;他为“万福华案”请律师、写文章到处奔走,以致租界当局派人跟踪。

林白水独立创办并主编的《中国白话报》,实现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革命党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白话报刊,由隐晦排满反清,到旗帜鲜明地宣传革命,在众多白话报刊中影响最大。《中国白话报》先是半月刊,13期改旬刊,出至1904年10月8日停刊。开有论说、新闻、科学、实业、小说、文明介绍、战时警报等栏目,几乎所有栏目都是林獬以“白话道人”的笔名所写的。

他大声疾呼救亡图存;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反对专制,提倡建立共和政府;倡导天赋人权、人类平等、百姓合群等新观念。他在《中国白话报》第5期“论说”栏发表《国民的意见》指出:“凡国民有出租税的,都应该得享各项权利,这权利叫自由权,如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他在一百年前的封建专制时代就提出“纳税人的权利”思想,在当时真是鲜见。

辛亥革命后,林白水回福建参加都督府参事会,主张三权分立,随后被任命为法制局局长、省临时议会议员。他四易其稿,制定了福建第一部选举法。他主持的法制局创办《时事选刊》,成为我国最早的文摘报刊之一。

1916年9月1日,林獬创办《公言报》,办报资金来自他同乡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该报1920年7月22日停刊。《公言报》1917年1月29日发表时评《祝甲寅日刊》,开始署白水笔名,先后发表论说、通讯等98篇,亦庄亦谐,笔锋犀利,辛辣无比,此后“白水”之名湮没了他的本名和过去的笔名。“公言报出版一年内颠覆三阁员,举发二赃案,一时有刽子手之称,可谓盛矣。”他与安福系有了裂痕,离开《公言报》是必然的。

1919年2月,“南北议和”,林白水于2月20日在上海办《平和日刊》,鼓吹和平。三个月后,和平会议宣告破裂,《平和日刊》随之在5月13日偃旗息鼓。他再回北京接办《公言报》,因抨击军阀政客,1920年7月报馆被军阀派人砸毁,报纸被迫停刊。

1921年3月1日,他和胡政之一起创办《新社会报》,他为社长,胡政之为总编辑,提出“树改造报业之风声,做革新社会之前马”。1922年2月10日《新社会报》因独家披露吴佩孚挪用盐业公债的黑幕,惹火烧身,被警察厅勒令停刊,只生存了一年多。

1922年5月1日《新社会报》复刊,改名《社会日报》(刊号连续)。后因《社会日报》刊出曹锟贿选总统,曹锟派人将报馆查封,将林白水“请”到侦缉队蹲了三个多月。1923年6月,《社会日报》又登曹锟贿选总统的文章,报馆又遭封闭,林白水再次入狱。《社会日报》出版至1926年8月6日。

林白水在报端经常称尽一人之力采写编辑刊行,以个人资金办报,常捉襟见肘。为了报纸的生存,他宁肯卖字卖文以补亏欠,而不接受外界津贴。从1925年7月3日起,他在《社会日报》副刊每期登载《林白水卖文字办报》的广告。

1926年8月5日,他在《社会日报》发表时评《官僚之运气》,把依附于军阀张宗昌幕下号称“智囊”的潘复,比喻为肾囊之系于胯下,讽刺、挖苦至极。当晚,潘复请张宗昌做主以“通敌有证”的罪名,定下死罪枪决。

林白水的业绩赢得了人们的怀念与尊敬。1985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林白水为革命烈士,在他的家乡闽侯县青圃白水山麓修建了林白水纪念馆以志怀念。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