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婚后本性不改,去风流场所消遣还理直气壮

徐志摩婚后本性不改,去风流场所消遣还理直气壮寄语:论及诗歌之灵秀、散文之隽永,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能与徐志摩相提并论之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徐志摩除了在诗歌、小说等方面造诣颇深之外,其散文也堪称一绝。但在徐志摩看来,只要没成婚,自己就还有机会。徐志摩,你性情浮躁,以至于

徐志摩婚后本性不改,去风流场所消遣还理直气壮

寄语:论及诗歌之灵秀、散文之隽永,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能与徐志摩相提并论之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徐志摩除了在诗歌、小说等方面造诣颇深之外,其散文也堪称一绝。徐志摩的散文内容涵盖颇广,涉及文艺、人生、传记、旅途,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足可谓是“哲思与文学性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徐志摩的生活情趣、文学素养与精神世界,值得今人细细赏味。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温柔细腻,回味无穷。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这也是徐志摩的诗,哪怕放到现在,这些诗也足够让一个少女为之倾慕。

徐志摩的确是一个天赋异禀的诗人,随手提笔写下一两句,便能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也如林语堂所言,他整个人永远活在自己的文字里。

但在徐志摩温柔多情的文字之下,却藏着一颗“不言道德”、“混乱是非”的求爱之心。

1896年,徐志摩生在浙江的一个富商之家,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16岁时,还在念书的徐志摩就已经表现出翩翩公子的气质,而他的老师张嘉傲很快就相中了他,便赶往徐家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

直到一年后徐志摩得知自己被包办婚姻时,看到张幼仪的照片只说了一句话:“乡下土人。”

但张幼仪难道真的就“土”吗?当然不是。

当时的张幼仪已经是大学里的优秀学生,周围人都说她“线条甚美,秀外慧中”,然而还没毕业就被家人拉去与这个陌生的男人成亲。

到了结婚当天,徐志摩依然对张幼仪冷漠至极,大喜的日子却从早到晚没个好脸色,但在洞房之事上却没了“骨气”。

第二天起,徐志摩对张幼仪为期4年的冷眼相看便开始了。

1918年,徐志摩的孩子出生后,父母终于允许他出国留学,也正是接下来几年的留学生涯,徐志摩写诗的天赋被激发,但同时也被西方文化的糟粕所“洗脑”,只追求自我利益,根本不言什么道德。

两年后,任性的徐志摩放弃了在美国的学业,为了追随罗素而来到了英国。

本来想让儿子在美国学习,回国后靠张幼仪走上仕途,没想到却被儿子的任性打乱了计划,徐卓如一气之下把张幼仪送往英国,希望能够以此让徐志摩安稳下来。

但徐卓如全然不知,这一送便加速了二人婚姻的结束。

在一次演讲会上,徐志摩看到了跟在林长民身后的林徽因。

林徽因比张幼仪年轻四岁,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女性,无论是对感情的追求,还是诗句的理解,都与徐志摩不谋而合。

在徐志摩看来,林徽因才是他命中注定的妻子,但他好像忘了自己已为人父,毫无顾虑地对林徽因开始了狂热的追求。

没过多久,张幼仪便抵达了伦敦。

沉浸在追求林徽因的徐志摩见到妻子的一瞬间便垂下了脸,二话不说拉着她去买了一身新衣服,因为张幼仪的中式服装在他眼中很土,会在朋友面前丢脸。

在英国的张幼仪温柔贤惠,知书达理,不仅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为徐志摩做得一手好菜。

然而身在福中的徐志摩却对此不以为然,每天一大早便拿着饭菜跑去与林徽因见面。

“我毕竟人在西方,我可以读书求学,想办法变成饱学之士,可是我没法子让徐志摩了解我是谁,他根本不和我说话。”

不久后,徐志摩非但没有被张幼仪打动,反而毅然决然的提出了离婚,张幼仪无奈只能告诉徐志摩,自己怀孕了。

徐志摩听后冷冰冰地说了一句话:“把孩子打掉。”

要知道,徐志摩已经是第一个提出离婚的中国人了,没想到竟然又提出了让妻子打胎,在那个时代,只有实在无力抚养或其他极端情况下才会打胎,而这句话在徐志摩嘴里却只是轻描淡写。

张幼仪稍作镇定说到:“打胎会死人的”

“坐火车也会死人,难道就不坐了?这种事在西方可是家常便饭!”

这种话无论谁听了,应该都会对眼前这个男人彻底死心,张幼仪也同样,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最终还是生了下来。

此时的徐志摩已经气急败坏,直接抛妻弃子离家出走,张幼仪只身一人无法照顾自己和孩子,便只能动身去德国找自己表哥。

然而让徐志摩没想到的是,本想趁机与林徽因走上正轨,没想到林徽因同样选择了不辞而别,只给徐志摩留下了一封信: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

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

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

我颤抖了。

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至此,徐志摩对张幼仪的厌烦已经升级为痛恨,恨她让自己与林徽因分道扬镳,便连夜赶往德国,与张幼仪立刻离婚。

见面后,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

徐志摩斩钉截铁地说道“不行!我没时间等!你一定要现在签字!”

终于,张幼仪不再侥幸眼前这个男人会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便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真生命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renwugushi.com]。

1922年,徐志摩以离婚为起因,在自己的杂志上刊登了两首诗,《笑解烦恼结——送幼仪》和《徐志摩离婚通告》,他成了中国离婚第一人。

林徽因看到此诗后,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徐志摩爱的不是我,而是用自己浪漫情怀想象出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离婚后,徐志摩再次赶往林徽因的家,然而,此时的林徽因与梁思成结下了婚约,只剩下成婚这一步了。

但在徐志摩看来,只要没成婚,自己就还有机会。

不仅以倾诉为由邀请林徽因共同出游,甚至还当着梁思成的面示爱。

但林徽因深知,如果自己真与徐志摩在一起,倘若再出现一个徐志摩认为比林徽因更适合自己的女人出现,那她便会成为第二个“张幼仪”。

为了能让徐志摩早日醒悟,林徽因便亲手断了他的念想,表示出自己深爱梁思成,不要再考虑她了。

徐志摩见追求无果,便放弃了。

果然,如林徽因所料,徐志摩没过多久便有了新欢。

回到北京后,徐志摩还沉浸在被林徽因甩掉的沮丧中,便多次前往朋友王赓家吃饭喝酒,与王赓的妻子陆小曼也逐渐熟络。

陆小曼也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相也俊俏,这样的完美女子自然吸引着无数男性,徐志摩也不例外。

不久后,王赓离开北京去哈尔滨工作,但陆小曼已在北京有了自己的交际圈,便没有随丈夫一同前往。

接下来,徐志摩便继续前往王赓家喝酒,只不过陪他喝酒的人成了陆小曼,慢慢地,陪伴就变成了追求。

不要成为一只洁白美丽的稚羊,让那满面横肉的屠夫擎着利刀向着它刀刀见血的蹂躏谋杀。

这是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第一封情书,其中的“稚羊”指的是陆小曼,而“屠夫”则指的是自己的朋友王赓。

这之后,徐志摩一边对陆小曼示爱,另一方面怂恿陆小曼趁早与王赓离婚,也别管父母和旁人的观点,跟着他就能幸福。

在这种近乎达到“洗脑”程度的追求下,两年不到,陆小曼已经对徐志摩爱到不能自拔,没过多久就王赓离婚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陆小曼甚至为了徐志摩打掉了与王赓的孩子。

但在当时,无论是徐志摩还是陆小曼,在文坛都已经小有名气,更何况其中一个还有家室,两人的感情已经严重违背了道德和礼数。

然而,在1926年,两位离了婚的人在北京结婚了。

这是一场轰动一时的婚礼,徐志摩老师的梁启超担任了证婚人,但证婚词却是一封忠告信:

徐志摩,你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希望这是你们两人这辈子最后一次结婚!

这之后的陆小曼,已经没了文人该有的知书达理,反而沉迷于十里洋场。

衣着雍容华丽,饮食山珍海味,甚至还染上了鸦片瘾,而此时的徐志摩早已被逐出家门,仅凭自己的存款,根本供不起陆小曼的花销。

为了让陆小曼过得开心舒服,徐志摩除了在北大任教的工资外,还在外边兼职打五份工,一年的收入已经是普通人的近百倍了,却仍然不够陆小曼花。

没过多久,徐志摩就受够了这样的生活,憋了几年的本性再次暴露出来,不仅在学校沾花惹草,甚至还同友人出入风流场所。

但纸里包不住火,消息很快传到了陆小曼耳中,徐志摩也不得不给妻子写信解释:

说起我此来,舞不曾跳,风流场所倒是去过一次,是老邓硬拉去的。再不去了,你放心。

知错就改,是徐志摩的本性吗?当然不是。

几个月后,徐志摩又去了,不过这次是主动坦白:

晚上,在春华楼为胡适之饯行。请了三四个姑娘来,饭后被拉到胡同。对不住,好太太!我本想不去,但某某说有他不妨事。他在老相好处又和一个红弟老七发生了关系。昨晚见了,肉感颇富。她和老三是一个班子,甚为好看。

这封信其实只讲了一个意思:我不想去,但是他非要拉着我去,我只是摸了摸,什么都没做……

看来,徐志摩真的是本性难改。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5年,1931年,那个让徐志摩辗转反侧的女人再次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没错,林徽因要回北京进行一次演讲,徐志摩激动不已,二话不说买了最早一班的飞机回北京准备为林徽因接风。

然而,飞行途中大雾,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因视野不足撞山坠毁。

这位浪漫多情的天才诗人,挥一挥衣袖,没带着一片云彩离开了,享年35岁。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一半时间用来成长,另一半时间却用来任性。

他接受了西方教育,却只把其糟粕的部分融会贯通,只想跟着自己的想法走,不顾道德伦理牵绊。

虽然是个名副其实的天才诗人,但对爱情过于轻率任性,对父母也说不上尽孝,对子女更是残忍,对妻子不忠,对朋友也无义。

反观那个被她无情抛弃的“土人”张幼仪,却在离开徐志摩后成了现代女性的榜样。

熟练掌握了德语后,在东吴大学任教;

回国后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负责人,并扭亏为盈,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

创立云裳服装公司,为中国的服装潮流注入新鲜血液;

而她最值得大家佩服的事,是原谅了徐志摩的所作所为,在他发生意外后,每月固定给陆小曼寄一些生活费,还策划编辑了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

在离婚那天,张幼仪给徐志摩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那么,到底谁才是更好的太太,相信徐志摩已经给了自己最好的答案!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