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人物评价

杜月笙人物评价导语: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杜月笙的人物评价,希望你们喜欢。不过,后人常提及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杜月笙的评价,“终其一生做到六个字:有本事,没脾气。”上海滩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

杜月笙人物评价

导语: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实力不可小觑。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杜月笙的人物评价,希望你们喜欢。

篇一:

在旧上海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组成的“上海三大亨”中,杜月笙最常被人提起。杜月笙一生纵横黑白两道之间,旧上海鱼龙混杂,他能成为一方大鳄,足见他的能力之强悍。影视作品里的“黑帮大佬”给人感觉阴晴不定,喜怒无常等,可杜月笙跟这些完全不沾边。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杜月笙语录中,有一句话能代表他性格,也从侧面反映了杜月笙为何能在上海滩呼风唤雨。

杜月笙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一直都支持中国人的斗争,并提出了六大主张:释放被捕学生;抚恤;道歉;取消印刷附律;取消码头捐;收回会审公廨在抗战的时候,杜月笙还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副会长,为中国的慈善做了很多的贡献。杜月笙对当时的基础建设投入很大,很多医院和教育设施都是他主张建立的,杜月笙在抗战后开始积极的募捐,号召各路人士捐款,仅仅一个月时间,就筹集到150万捐款。

这句话是这样的,“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不过,后人常提及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杜月笙的评价,“终其一生做到六个字:有本事,没脾气。”上海滩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

归结原因主要有四点,1 天赋智能极高。2 魄力雄浑,格局开阔。3 虚怀若谷,对人从无骄矜之态。名声越大,态度越谦。4 目光如炬,知人善任。这样的评价对杜月笙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杜月笙作为黑帮老大,却一生乐于奉献,热心慈善,难怪光交天下好友。人脉之广,当时是无可比拟的。

杜月笙曾经对朋友说过:“看看我们今朝的排场,像煞鲤鱼跳过龙门,身价百倍了。但是你要晓得,我跳龙门比你难得多。你好比是条鲤鱼,修满500年道行就可以跳,我是河滨里的一条泥鳅,先要修1000年才能化身为鲤,再修500年才有跳龙门的资格。因此之故,我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只可成功,不许失败的。譬如说我们两个同时垮下来,你不过还你鲤鱼之身,我呢,却又要变回一条泥鳅了。”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杜月笙闭门谢客,过着相对平淡的日子。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死,终年63岁。据杜月笙女儿杜美如回忆,“父亲回光返照时,对身边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其实这样的人,一生传奇,他没有因为成功就骄傲自大,一生谦逊。

篇二:

毛主席评价杜月笙:有本事,没脾气。

这个评价截取了杜月笙说过的一句话: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也就是说,在毛主席的评论中,这位叱咤风云的江湖大佬至少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1、反面杜月笙3岁丧母,4岁丧父,8岁开始闯江湖,单枪匹马在乱世当中成就了上海滩“教父”的名声。

评价杜月笙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毕竟凡事都有两面性。

身为黑帮老大的杜月笙,要在乱世之中,创立一番事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renwugushi.com]。

他卖过水果、看过场子,一步步从小混混成长起来,这个过程是血腥而残忍的。

当初杜月笙为了和荣氏兄弟争夺上海的面粉生意,先是花钱收买上海面粉协会其他成员,然后利用他和国民政府高层的亲密关系排挤打压荣氏兄弟,最终获得了上海滩的面粉产业。

毫无疑问,他的做法并不正当。

同时,杜月笙是上海滩最大的毒品生产、销售者,他还一手控制着人口贩卖、妓院和赌场的生意,这些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都是深恶痛绝的东西。2、正面杜月笙同时也是上海滩红十字协会的副会长,说句很讽刺的话,他控制下的黑暗势力,反倒比官方来得有秩序。

作为一个黑帮老大,杜月笙却能让别人心甘情愿称他为杜先生,与他会做人是分不开的。

杜月笙有一个评论叫做“义节聿昭”,意思是他的品德和义气值得公诸于世,供大家学习。

在当时的上海滩,如果有人落难,需要帮忙,大家就会告诉你去找杜月笙,他准能帮你搞定。

抗日战争时期,杜月笙率先带头砸沉了自己公司的大轮船,阻止了日本人继续扩大优势的作法。杜月笙没有投靠日本人,而且还帮八路军换取大批资源支援抗战,这也是他“大节不失”的一面。3、枭雄杜月笙从来不是英雄,他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枭雄。

我们不能单纯用非黑即白的观点来看待一个人,两面性共存才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状态,杜月笙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利己主义者。

从目的来看,杜月笙的行为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

从行为来看,他也确实做出了不少有利于国家的事情。

但杜月笙只是枭雄,绝不是英雄。

杜月笙成为青帮老大后,觉得青帮不足以包容他的志向,曾经创立了一个“恒社”,打算自立门户。

恒社,出自《诗经·天保》,所谓“天保”,《毛诗序》云:“《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

大意也就是保家卫国,担当匡扶社稷的角色,此处足见杜月笙的抱负,旨在“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恒社口号)。

但就是这样一个组织,却在中日交战最激烈的时候,沦为了杜月笙和日本人交易战略物资,谋取私利的工具。

善与恶,在他身上,是那样矛盾。

他不是一个正人君子,而是一个真小人,一个乱世枭雄。

篇三: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杜月笙出生在当时社会的最底层,自幼父母双亡,是靠着舅舅打零工挣得钱把杜月笙拉扯大的,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杜月笙深知生活的不容易,不甘平庸的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开始的时候在亲人的资助下在街头卖水果为生,整天和一群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在一起。

不能否认,出身平民的杜月笙的确是很会做人的,但是他这一路走来,最初投靠的青帮小头目陈世昌,陈世昌引荐他进黄公馆的厨师马祥生,通过进出黄公馆的次数多了,又认识了改变他命运的林贵生。

都说杜月笙会做人,当然不是人云亦云而来的,杜月笙出入黄公馆的次数多了,很快就明白了林桂生的地位,极力在她面前表现自己。据说,有一次,林桂生身体不适生病了,其他人伺候的时候都是表里不一的应付了事的,只有杜月笙细心尽力,一下就让林桂生对其有了好感,渐渐开始认可了这个人。

林桂生刚开始试着把生意交给杜月笙去做,发现这个人做事谨慎细致,很少出差错,于是把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交给他负责,杜月笙也开启了他的辉煌之路。

杜月笙在发家之后,依然很低调,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赌场认识了还在出老千的戴笠,杜月笙是个很会慧眼识珠的人,他看出戴笠本人非常聪明,就经常找他聊天谈心。后来又出钱出力把戴笠介绍给老蒋。戴笠不忘杜月笙的赞助提携之恩,在政治上给杜月笙很多的方便,可以说是互利互惠吧,从此杜月笙在当时的上海滩成为标志性人物。

他最让人敬佩的还是抗战期间,他不仅拒绝日本人邀请给的职务,还积极捐款捐粮捐物为前线筹备战略物资,甚至动员自己的下属积极抗日,这点精神还是值得认可的。

1949年,解放前夕,杜月笙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没有去台湾。杜月笙携家人去了香港,1951年8月16日病逝,终年63岁。综合来讲杜月笙的发家史有点不堪,但是其知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没有忘记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

下一篇:杜月笙人物简介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