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和席慕蓉都是作家,为何一个抑郁自杀一个幸福美满,差别在哪里?

三毛和席慕容,出生在同一年代,同为有名的作家。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肉色丝袜绕颈窒息身亡。三毛的去世,却一直是个迷,各种揣测都有。三毛是一个敏感而忧郁的人,她的童年是一个灰色的童年。席慕蓉是一位现代诗人、作家。而席慕容更为幸运的,是遇到丈夫刘海北。

三毛和席慕蓉都是作家,为何一个抑郁自杀一个幸福美满,差别在哪里?

三毛和席慕容,出生在同一年代,同为有名的作家。但为什么两人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结局呢?

一、一生率性、真性情的奇女子三毛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三毛出生在战时的陪都重庆。原名陈懋平。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肉色丝袜绕颈窒息身亡。终年四十八岁。

三毛的去世,却一直是个迷,各种揣测都有。作为一个活得率性,真实的人,我不太相信三毛会自杀。但作为一个只在乎生命是否痛快活过的人,我想,三毛会做出这样的惊人举动。

三毛是一个敏感而忧郁的人,她的童年是一个灰色的童年。

三毛自小就有些与众不同,喜欢去坟地玩耍,敢眼睁睁的看完整个屠宰过程,被老师怀疑考试作弊当众羞辱,三毛因此,自闭多年。这些童年的经历,让三毛形成了敏感的特性。

而三毛的爱情路上一直都充满了悲情的色彩。

三毛对待爱情,是用尽心力的爱。但爱情对她,似乎又过于的吝啬。没有一段爱情是长久的。

她两次赴西班牙,都是因为情殇。第一次,是因为初恋舒凡不愿意与她结婚,悲伤之下,三毛割腕自杀,被救回后,去了西班牙。也是在这时,遇到了十八岁的荷西。

回国后,三毛又经历了两段坎坷的情伤。一次爱上了有妇之夫的画家,一次已经谈婚论嫁了,未婚夫却突发疾病去世,三毛再次自杀未遂。

为了逃开这个悲伤之地,三毛再次返回了马德里。

而在这里,三毛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了。荷西的痴情让三毛感动,1973年,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

自此源源不断的创作出了很多的优秀作品。多少年来深受大家喜爱的《撒哈拉沙漠》就出在这个时候。

这段时光,是三毛一生里最幸福的时光。她把每一天与荷西在一起的日子,都记录了下来。艰难的日子也因有了两人的爱情,而活得快乐而幸福。

然而,老天并没给予三毛长久的幸福,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再次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疼。之后的三毛,虽然不乏追求她的优秀男人,但三毛的心似乎再没动过。或许是经历的太多,对爱情的期待反而少了,没了。

三毛的父亲陈嗣庆说:“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

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三毛做到了,她的灵魂永远是自由的。

二、《家有名妻》席慕容

席慕容,一九四三年农历十月十五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一九六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席慕蓉是一位现代诗人、作家。

童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养成了从不服输的柔韧性[renwugushi.com]。她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童年:“我不断成为转学生,于是性格中很惶恐,常常觉得被别人排斥。生命的难关有的很早来,有的很晚来。我的难关是在从香港到台湾读书的那段时间来的。因为一直在转学,可能脸皮也就渐渐厚了,无所谓了。有过小时候感受到敌意和陌生感的经历,那样的童年,其实不容易过来。”

然而,虽然不容易,但席慕容是幸运的,也是善于从点滴中感受温暖的人。老师给她的微笑,都可以让她感到安心。

她用稚嫩的笔,写下心里的寂寞,孤独。

“知道不能再去打扰父母,父母已经够辛苦了。这些跟别人说不清楚,说不出来的话我说给日记听。日记是世界上不会离开我的朋友。它是我写作的开始。”写作成了席慕容的倾诉之地。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 写得极美,淡淡的忧愁里更多的饱含着对生命的热爱。

而席慕容更为幸运的,是遇到丈夫刘海北。两人相识于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这位典型的工科男生用他的博学和善良打动了席慕容,虽然刘海北不懂诗歌,但他永远是席慕容的第一个读者。

刘海北曾写过《家有名妻》,讲述了家里的这位“著名女诗人”烧的饭让大家尝了一口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想说一句话,或者是每个月的电话费账单到了之后,“名妻”总是把因为自己爱煲电话粥而产生的巨额账单藏起来……“我有时候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别人会叫我‘席先生’,我只好纠正他说‘敝姓刘’。”

席慕容也总说:“我有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伴侣,我有时候晚上写诗的时候会流泪,他看着我流泪,就说‘让她自己慢慢写吧,我们不打扰她了’,这是我的幸运。”

两人的恩爱幸福,在刘先生的调侃里可窥探一番。2009年,陪伴了席慕容40年的刘海北因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在席慕容新的作品集中,为已逝的刘海北写了很多诗。她说:“对我来说,爱情和时间一样,永远都只能追悔。

我年轻的时候可能追悔爱情,现在追悔的是40年的婚姻,我怎么没有更多地去爱这个人,怎么没有更加去珍惜这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我错过的不是只有我的青春,我错过的是我唯一仅有的、整整的一生。”

三毛和席慕容两人的感情之路迥然不同,或许也是她们人生结局不同的原因。亦或许,三毛活得太过用力,而席慕容如涓涓细流,温暖而从容。

但无论是怎样的人生态度,她们都活出了生命里最精彩的一面。

作为女作家,三毛和席慕容,都曾影响过许多文艺青年。她们生于同年,1943年动荡的时代,后来辗转去了台湾,儿时的经历也表现于作品,写出了"行走的诗",拥有恋恋不忘的乡愁。

她们都具备女性独特的视角,渴望爱,敏感细腻,三毛有《橄榄树》,席慕容有《一棵开花的树》,经典传诵。并且多才多艺,诗歌散文绘画都不在话下。席更是水粉油画素描样样精通为专业画家。

有着相似经历的俩人,有无交集不知,大抵应惺惺相惜的,为何一个自杀,一个幸福美满?

要说命运因果,有以下原因罢:

席慕容和她的诗

席慕容是蒙古人,她骨子里有先人的豁达奔放。(当年多少人读她的《七里香》,以为柔弱婉约的才女,见了诗人女汉子的尊容,根本不相信她居然最爱吃肉!)

席慕容和丈夫刘海北

她博学多才,视野广阔,89年她回到草原,终于找到自己真实的出生地和心灵的故乡。丈夫刘海北温柔敦厚,二人相知相惜,有孩子和温暖的家。她是知足而幸福的,同青霞一样,优雅地老去。

但三毛的运气不太好,荷西早早离去,余年同王洛宾的情事,大约也仅是传说,而非传奇。三毛曾说她姐姐,活在别人期望的角色里,而她要做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然而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三毛,内心在流浪的路上,无人收留,她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乡。荷西走了,她的心也空了,又加上生病住院,情绪低落。

三毛和荷西

那个特立独行,心气很高的女子,变得脆弱。她走不出那个,她臆造出来的美好幻境,便执意去天国寻他去了。(无怪乎那些热血英雄,受了伤,总会被小护士的温柔打动柔肠。)

性格即命运,三毛终是格局太小,其作品困宥于个人的情感经历,无外撒上几捧异国的黄沙,难以掩盖她内心的孤独柔弱。

倘若真的如《说给自己》诗中那样,不惧不忧,她一定会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吧。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 从不寻找。

伊人已逝,愿她和所爱的人在橄榄树旁轻唱……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