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人物简介

张抗抗人物简介导语:张抗抗,女,原名张抗美,1950年7月3日生,浙江杭州市人,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初中毕业。张抗抗,原名张抗美,在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1980年前后,张抗抗最初的小说创作具有明显的启蒙主义和人道主义特征。

张抗抗人物简介

导语:张抗抗,女,原名张抗美,1950年7月3日生,浙江杭州市人,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80余种。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5卷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 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曾获“黑龙江省德艺双馨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小说金奖”、“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 2014年获“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奖”。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一、人物信息

中文名:张抗抗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星 座:巨蟹座

原 名:张抗美

性 别:女

职 业:当代作家

出生地:中国杭州

出生日期:1950年7月3日

毕业院校: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

主要成就: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代表作品:夏、北极光、隐形伴侣、赤彤丹朱

职 务: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

获奖情况:鲁迅文学奖社会兼职国务院参事

二、人物经历

张抗抗,原名张抗美,在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

张抗抗对文学的兴趣从阅读开始,而她童年的阅读经历则深受母亲影响,张抗抗指出:“因为我母亲就是一个生活在童话世界里面的人。她一辈子都充满着童心,即使在遇到最大困难的时候,比如说'文革’被隔离审查,她也是用童话的营养去战胜这些困难的。”

1961年,张抗抗在《少年文艺》杂志上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们学做小医生》;那一年,她11岁,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

张抗抗儿时熟读西方童话故事,家里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俄罗斯童话》,在寒暑假无数次的阅读中都被翻烂了。

张抗抗1963年,张抗抗参加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她的成绩达到了浙江省重点中学——杭州一中的录取分数线。张抗抗高高兴兴地迈入了中学生活。

1966年初中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现杭州高级中学)

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在黑龙江省鹤立河农场劳动,工作8年。

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学习编剧专业。

1979年毕业后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1979年进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

2006年8月撰写文章《城市的标识》,并被选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renwugushi.com]。

2006年11月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当选为全国作协副主席。

2009年11月13日,被聘为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三、写作理念

写作策略

1980年前后,张抗抗最初的小说创作具有明显的启蒙主义和人道主义特征。她以其“超性别意识”的写作策略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社会宇宙人生的审美感悟。这一写作特色集中体现在两类作品里,一是知青题材的小说,如《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塔》、《红罂粟》、《白罂粟》等;二是普通青年和大学生题材的小说,如《我要的不是这些》、《飞走了,鸽子》、《夏》、《去远方》等。

女性叙事

张抗抗小说女性叙事逐渐走出民族、国家和革命等宏大叙事的遮蔽,是在1990年中期开始的。从外部条件看,1990年的社会环境和文学环境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创作主体看,张抗抗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女性叙事的显影应该是一种必然。早在《夏》、《淡淡的晨雾》、《隐形伴侣》和《赤彤丹朱》等作品中,张抗抗就塑造了岑朗、梅玫、肖潇、朱小玲等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已初步具有了女性意识的萌芽,为读者提供了女性主体性重建的朦胧想象。到了1990年中期,张抗抗小说女性叙事进入了自觉状态,在中篇《银河》、《寄居人》、《钟点人》和长篇《情爱画廊》中,张抗抗开始关注女性地位,聚焦“妇女命运”。

《作女》的问世,证明张抗抗小说的女性叙事已经进入自由自在的敞开境界。

四、创作成就

张抗抗在“文革”中登上文坛并迅速成名,这使她得到“文革”主潮的接纳,创作上的成功强化了她对“文革”叙事模式的认同性记忆。进入新时期后,她在创作过程中积极转型,不断超越自我,努力拓展文本的书写空间。

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第二届女性文学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德艺双馨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小说金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夏》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红罂粟》获首届《上海文学》奖、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获黑龙江省文学大奖赛大奖、《赤彤丹朱》获东北文学奖长篇小说一等奖、《张抗抗散文自选集》获东北文学奖散文集一等奖、中篇小说《钟点人》获《东海》全国纯文学最高稿酬奖、1995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8年获中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其它各省市刊物奖数十次、各报副刊全国奖数十次。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2008年,作为评委出现在首届“文学之新”大赛上。2011年11月12日,获得“2011年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

五、人物评价

《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她一直在寻找一种合理的生存方式,并将这种寻找付诸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之中,她关心普通人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始终把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作为构成她理想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理想两性关系的文化想像》:对女性文学的进步和成熟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她开放的写作姿态引领女性写作走向更为宽广的精神视野和新的创作高度。

张抗抗和西部新闻网总编辑张龙张抗抗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后辉煌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创作上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但她依然锲而不舍,以敏锐的艺术嗅觉感觉时代运行的脚步声,追求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建立与完善,提升思想的深度与哲学意蕴。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