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简介

2009年9月19日,在中国国内不少论坛都爆出一封名为《央视著名支持人柴静涉嫌受贿今日被捕》的帖子。2010年7月13日,吴静儿1再次制造了“捏造门”,称“今日14点20分左右,柴静再次被检察院带走,带走时现场只有5位工作人员,台长告诉我们不能泄露出去》”。

柴静简介

柴静,1976年1月1日出生在山西临汾,1992年,到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读书,1995年,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1998年,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年11月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记者,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2011年起担任《看见》主持人。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2014年从央视离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19岁在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22岁到北广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出镜记者、主持人。

【柴静 - 简历】

1994至1998年: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任主持人,主持《夜色温柔》成为大学宿舍的必修课

1998年:北京广播电视学院进修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1998至2001年:湖南卫视《新青年》节目主持人

2001年:加盟《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担任主持人(10月)

2003年: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同时也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4月)

2009年:离开《新闻调查》,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人

【柴静 - 成长经历】

读书经历

1991年,15岁的柴静到湖南长沙读大学,在那里,柴静给当地一位很著名的电台节目主持人写信,她说:“可否帮我成就梦想?”这句话促使了这位名主持马上给柴静打了电话,让她去面试。面试通过以后,柴静每天都会带一沓稿子和磁带去做节目。甚至连那个暑假都留在了长沙。长沙很大,但没有亲友的柴静却很孤独,每天都在过着同样的生活:骑着自行车去做节目,然后再骑车回来,即便如此,她仍然觉得很快乐。

职业经历

毕业时,恰好长沙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柴静去应聘,考核之后留下了。那时候,柴静的工资只有300元,她花了180元在城市边缘租了两室一厅,空落落的房子,在地板上扔几只大垫子,把靠积蓄买到的一台CD机放在旁边,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的日子,柴静给《三联生活周刊》做兼职记者,是自己应聘来的。后来,湖南卫视改革,出台了一档叫《新青年》的节目。制片人找到柴静,于是柴静开始一边上学一边在电视台做《新青年》的主持人。她采访米丘、黄永玉、蔡琴、张朝阳、方兴东、吴士宏。她的访谈总能将生命的偶然与必然、性格的多面与世事的浮沉刻画得凹凸有致曲线玲珑。

北广毕业后,柴静并不满足《新青年》中驾轻就熟的工作,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节目,做记者兼主持人。这对柴静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和挑战。通常情况下,柴静一周要做六期节目,意味着每天都要在演播室,两期策划必须自己合成、送审。有时常常做到深夜两三点钟,虽累但很愉快。

2003年,柴静参加了《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惊心动魄的现场气氛、摇晃的镜头、柴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2008年,柴静报道了一系列重头新闻事件,这些事件让她震惊,也让她感觉到了生命中很多东西。比如一起少年连续服毒事件中,当中有几个人居然还是小学生。获救之后孩子一直没有向家长开口解释服毒原因,柴静对孩子们进行了一场看似平淡却刻骨铭心的对话。

柴静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柴静 - 荣誉奖项】

2003年,获年度风云记者,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

2008年,荣获东方卫视评选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绿色人物。

2009年8月29日,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中柴静以《认识的人,了解的事》主题演讲荣获特等奖。

2010年3月17日,柴静的作品《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因高点击率,获得2010年度土豆节金镜头奖

2010年11月5日入选央视十佳主持人(乙等)。

【柴静 - 人物语录】

1)“梦想是和职业无关的,而是接近一种生活方式的定位:能做喜欢的事情,譬如摄影,可以去记录一些流逝的东西;能对社会有贡献,不是出于职业的虚荣心;能作为一个纯粹的人来生活,不仅仅是女人或者主持人,可以摆脱性别角色、职业身份的阻滞,拥有自己的自由。”

2)“看着孩子离开,你知道他的内心世界里还有很多谜没有解开,还有很多话很难说出来给我们听,实际上,整个事件中最大的谜其实就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3)“记者不仅是我的职业身份,做新闻也是我生存的一种方式,记者的天职就是调查事实的真相。”

4)“通往人心的道路是最艰难的道路,一个记者可能要付出生命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但是你又必须在这个职业当中恪尽职守[renwugushi.com]。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人类的心灵需要互相帮助,我要做的就是把它呈现出来让大家看到。当通过提问将心灵的细节展现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深深地嵌在这个世界里,你不帮助他,你可能也会孤立无援。传播的力量就是要把这些东西渗透下去,然后才能生长出新的叶子。”

【柴静 - 人物轶事】

陷入“捏造门”

2009年9月19日,在中国国内不少论坛都爆出一封名为《央视著名支持人柴静涉嫌受贿今日被捕》的帖子。制造“受贿门”的发贴人wujinger1描述:“近来,一位被关押审讯的某纺织业受审人高某宣称自己的黑纺织公司曾给柴静送过100万元礼金,通过其的关系在央视做过广告。帖子中称,高某还提交了他与柴静合作的合同,而为一探究竟,在外采访的柴静9月19日被立即召回,并于中午被带走提审。” ,后来谣言不攻自破。

2010年7月13日,吴静儿1再次制造了“捏造门”,称“今日14点20分左右,柴静再次被检察院带走,带走时现场只有5位工作人员,台长告诉我们不能泄露出去》”。经调查,wujinger1与吴静儿1是同一个人,IP地址是山东德州。“吴静儿”曾经在道歉帖中自称,柴静是他的偶像,炒作“受贿门”的动机是为了让网友都认识柴静,为了炒作此事,他还公布了自己的邮箱和手机等信息。与其说是为柴静而作,不如说是为自己而炒,这一次的“捏造门”,不过是又一次不成功的炒作而已。

2011年8月8日,柴静更新了自己的博客,在博文中对网友“柴静去哪儿了?”的疑问予以回应,并证明自己从未在国内网站开设微博。

柴静写道:“这两三个月,因为准备新节目,改书稿,耍,一直没有更新博客,让大家惦记,信件电话很多,谢谢关切,不能不在这里回复一下。节目昨晚已经开播,每周日晚十点二十八,CCTV-1《看见》,我的专栏是人物访问。从本周起在博客里恢复以前的节目回应,这些年我受益最深的,就是每期节目播出后大家的意见。有人看着,不敢太轻慢。欢迎批评,一起讨论。”

柴静还表示自己没有在国内任何网站开微博,没有以“动车记者”的身份注册过,也不会写那么悲情的话。她说:“记者这个工种,干什么活之前不必要宣扬,更不会挟以自重。大家的关切与期望我是知道的,但不用相信这类的话,《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曾说过,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下笔切忌嬉笑怒骂,要出自公心与诚意。所以,我们做这个工作,报道事情不论大小,不求轰动,但愿事事能践行这一条,才算是配得上自己期望的世界。”

【柴静 - 生活态度】

柴静总是尽量抽出一些时间给自己。业余时间,柴静喜欢旅行,她喜欢独自爬山,因为在她的眼里,爬山可以消除自己对生命的疑虑,地域变动,总会减小内心在封闭时承受的震荡。

除了旅行,她还喜欢摄影、阅读和写作。文字,是她格外看待的,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她认为自己不太会讲话,也不擅长身体语言,感受又丰富,只有文字才能让自己保持平衡。如果将来有一天不做采访和主持了,她希望做摄影师、四处旅行者或者干脆就做水手,当然,闲暇时可以写些文字。

【柴静 - 人物评价】

柴静,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气质优雅,而又锋芒毕露。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在非典期间,她曾成功报道“非典”,她本人也因《北京“非典”狙击战》等专题节目,成为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

她矜持冷静,并不多话,亦不善身体表达。镜头里,她只用最清简,真实的新闻语言贴近事实。每每面对镜头,神情淡定,声音柔和。素妆出镜时,清简短发,喜欢系围巾,像个清秀的邻家女孩。柴静在媒体上表现出来的形象也让公众相信她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公知女神”。

下一篇:俞敏洪经典语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